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通过减免保证金为涉外企业开立进口信用证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贸易融资业务,这种业务在没有实际支出银行资金的情况下,获得了开证手续费收入和结售汇收入,以及一定的国际结算业务量,成为商业银行趋之若鹜的业务品种。但在执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信用证垫款。成因信用证垫款是指,商业银行在涉外企业没有存入全额保证金的情况下,为其对外开证,当涉外企业无力对外支付时,商业银行只能以自有资金垫付。大部分信用证垫款发生在远期信用证项下。90年代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介入贸易融资领域…  相似文献   

2.
四艳珍 《经济论坛》1998,(11):38-39
由于我国近几年来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用于外贸出口,而一些进口贸易企业由于财政长期以来不拨补流动资金,向银行贷款又无门路,故在进口贸易中常采取开立远期信用证的方式进行结算,以便进行进口融资。虽然远期信用证方式对银行有...  相似文献   

3.
安世友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160-160,195
信用证担保贷款属于贸易融资担保中的一种,是指企业在进口时银行为企业提供一定期限的贷款额度,即在这个额度内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向国外出口商一次性或分批开立付款信用证。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和增加第二还款来源,企业为了能顺利取得贷款,他们会委托担保公司为每笔信用证项下的金额授信。在担保公司进行货权监管的时候,由于没能充分的评估和预测风险导致其在实施货权监管时出现了一些漏洞,给担保公司业务运行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梁蓓 《经济师》2004,(6):7-7
打包贷款是指出口商在急需资金时,将收到的由进口方银行开立的信用证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一定款项,而出口方银行向其放款的一种融资行为。一、信贷部门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一是原则上向银行申办此项业务的客户,应在该行办理结算业务一定时间以上,且无不良记录。二是银行信贷部门对要求打包放款的出口商要严格审核其出口能力、信誉程度,了解其贸易业绩,评估其资产负债状况和偿还能力。三是贷款过程中,信贷人员应进行贷款跟踪管理,密切监督企业的用款、备货情况,核对贷款用途与资金投向,保证贷款专款专用,确保用于打包贷款的信用证具备与之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连育青 《技术经济》2000,19(8):16-19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国际结算业务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外汇业务 ,各大外贸公司、三资企业更是商业银行竞争业务的对象。贸易融资业务的承办优劣成为进出口企业选择银行业务合作的首选条件 ,但是国际贸易融资实际上也时刻潜伏着风险 ,若把握不好 ,进出口企业的贸易风险就会转嫁到银行身上。因此 ,如何控制和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应是拓展外汇业务中亟待解决并加以完善的问题。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向本国进出口企业提供的装船前和装船后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它正常包括票据贴现、单据…  相似文献   

6.
陈菲  赵秀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3,(24):137-137,162
进口押汇产生于英美国家的商业习惯和银行信用证实务,主要解决信用证贸易融资问题,早已获得英美国家相关的立法与判例的支持。中国各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也相继借鉴开设了该项业务。随着银行信用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进口押汇中存在的风险日益凸现。主要对进口押汇业务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关税水平的逐步降低,进口贸易规模在逐年不断地扩大,特别是外贸准入条件的逐步放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外贸业务的日益繁荣在强化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贸易纠纷和贸易风险,不少企业和银行从业人员对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的复杂性缺乏了解,不善于开展必要的风险防范,影响了进口贸易的顺利开展。本文就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在进口贸易中的作用以及信用证结算方式所引发的相关风险的防范,从维护银行和进口企业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至今为止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当今国际贸易结算领域中最为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为了解决买卖双方相互不信任的问题,银行以其信用介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保证卖方只要提供与银行开立的信用证相符合的一系列单据,银行便可向卖方付款。但是从信用证制度本身来说,信用证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给从事贸易的双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进口商、出口商和银行三个方面分析了信用证在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以及对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信用证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使得信用证的结算方式远远比国内结算复杂得多。在信用证出口押汇业务中,银行的风险来自多方面,包括法律风险、信用证风险、出口商风险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等等。在所有这些风险中,法律风险是第一位的。目前,在我国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背景下,银行只有不断规范自身出口押汇业务,完善质押条款,加强风险监控,才能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业务中,尽管银行的绝大多数贷款都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或者抵押,但由于受担保人的资信或者所提供抵押品的变现等诸多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依然存在,贷款的安全性问题仍然面临着严重挑战。在商业银行所从事的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中,因假远期信用证可使银行的信贷活动与商人的贸易活动进行有机的融合,因此这种融资方式便成为一种有效的避险工具,并为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