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研究金融资源配置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中国金融抑制和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化的背景下,金融资源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负相关,与产能过剩概率正相关。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一方面能提升产能利用率,但另一方面却会通过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产能利用率。金融生态环境越好的地区,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更为严重,引发产能过剩的概率更大,但债券融资影响产能利用状况的地域差异性没有得到验证。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银行借款与产能利用率负相关性的作用情况,只存在于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产能扩张的深层动因在于,股东利用金融生态环境优势,进行负债扩张,可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银行借款与发行债券这两种负债融资方式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出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用来衡量其产能过剩程度,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和产能利用率之间均存在“U”型关系,即较低的环境规制会约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剧产能过剩,较高的环境规制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缓解产能过剩,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产能利用率的“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75%的水平。鉴于近几年投资率逐年攀升,明显偏高,若供求结构不能进行有效调整,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杨振兵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8):31-46
本文通过将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指数,并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投资比重等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受生产侧与消费侧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影响,中国工业总体产能过剩现象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技术偏向于资本,导致生产过程中偏爱资本投入,加速了投资对产能过剩的恶化程度,这在重工业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纠正生产过程的要素使用偏好,有利于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角度出发,寻找产能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机制。首先运用协整法对25类行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99年与2010年开始分别有两轮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然后选取2003-2017年行业面板数据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国内金融资源配置对产能过剩存在显著的影响,资金流向、融资方式、货币政策环境等因素均对产能过剩产生较大推动作用。最后,提出消除信贷资金的所有权歧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积极培育经济新动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言论越来越激烈,其实不然,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未消失;产能过剩论对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是非常有害的,文章对此作出反驳,以呈现客观的经济原理及事实。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言论越来越激烈,其实不然,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未消失;产能过剩论对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是非常有害的,文章对此作出反驳,以呈现客观的经济原理及事实。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将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人才营造各得其所、大展其长的社会环境,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有数据显示,人才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趋势近年来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产能过剩”一词,频繁见之于官方文件和大众媒体,已逾10载。偶发之经济波动、一时的政策失误。已难以解释“产能过剩”的持续蔓延,只有深层次的体制之弊,才是其真正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的双向交互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以来,重复建设是困扰我国的痼疾,由其直接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阻碍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抑制产能过剩和治理重复建设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其前提是明确二者间的关系。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四轮重复建设的实证分析后发现,重复建设是导致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同时,通过对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演进进行分析后还发现,对产能过剩的不当治理又间接诱发了重复建设,从而得出二者具有双向交互影响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国内钢铁、水泥、化纤、纺织等行业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普遍陷入停滞状态,产能过剩,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加大。在新的形势下,企业不但要加快转型升级,而且更要在内部深挖潜力,加强成本控制。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化纤)为例,介绍控制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的措施,以期为其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企业经济》2016,(12):151-158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以及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面临近30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外需市场的低迷以及内需市场的不振,使得过度投资引发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不可避免地滑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产能过剩的"顽疾"已从部分行业蔓延至整个中国制造。因此,尽快从源头化解产能过剩这一棘手问题,已成为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严峻现实与基本特征,对产能过剩的后果与成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去产能需从供给侧的源头治理开始,从宏观到微观多管齐下,"堵""疏"并用、升级与淘汰并举,方能取得真正实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日益加剧,化解产能过剩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政策手段.产能缩减进程中,受影响职工的安置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利用就业弹性估计了受影响职工的总体规模,接下来结合调研数据分析了这一群体的特征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中受影响职工安置的问题和难点以及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后续职工帮扶和安置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