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1990~2005年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在注重R&D投入技术进步效应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有效促进R&D投入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实施适应新形势的R&D政策。政府还要加大对企业科研开发的后置式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创新型企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以广东省已上市的创新型企业截至2014年年底公开数据为样本数据,试探讨R&D投入与创新型企业价值在企业采用财务保守策略时,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赵楠  马星星 《中国市场》2015,(12):173-174
科技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R&D活动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各区域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并得出R&D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R&D经费投入[1]。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研发投入现状是衡量一座城市的经济健康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一家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当下的全球竞争环境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对北京创新型企业R&D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政府、企业R&D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要创新就必须进行相应的R&D活动,加大R&D投入力度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要。政府和企业R&D投资是R&D经费的主要来源,利用协整和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方法,对我国1991-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政府R&D投资和企业R&D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2,(20):14-14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大,R&D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再创新高。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司长贾楠指出,R&D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的态势反映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在奋力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俄罗斯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加快改变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创新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R&D(研究与开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力。R&D投入的数量和使用效果会直接影响一国或地区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已成为跨国公司R&D投资的热点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进入我国的同时,纷纷在华设立了研究与开发(R&D)中心。要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必须加大R&D投入,增强其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本土企业对跨国公司技术外溢吸收能力,并培养其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的能力;积极利用外资R&D投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7-2009年披露R&D数据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管层平均年龄、性别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为解释变量,以R&D支出/主营业务收入衡量企业R&D投入强度,构建管理层特征与R&D投入绩效的模型。研究发现,高管年龄越大,企业R&D强度越小;管理层的性别多样化能促进企业R&D投入;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有利于企业R&D投入决策;高管持股比例则与R&D强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企业R&D投入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R&D在企业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企业持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近几年来我国企业R&D投入的现状着手,结合相关会计与税法的规定,提出了几点对企业R&D投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7)
本文以中国南车集团为例,通过对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开展研究分析,论证R&D投入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企业进行R&D投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模式经验,促使我国企业对R&D产生全新的积极认识,逐步加大R&D的投入比重,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以构建创新型国家为发展目标,不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本身,都在关注企业研发(R&D)投资.企业通过R&D投资构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在于稳定的外界融资渠道.本文从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主导的现实出发,研究银行业如何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R&D投资.以2003-2012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在信息租金的理论框架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银企关系能够促进企业的R&D投资,小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处于契约保护水平较差地区的企业R&D投资受银企关系的影响更大,并且该影响可以具体到降低R&D投资对内部资金的依赖.随着国家政策对银行业的开放,银行业竞争会削弱银企关系对R&D投资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银行业竞争有利于促进企业的R&D投资,这是开放银行业能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有力证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银行业在我国企业创新中扮演的角色应当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对所得税中两种R&D税收激励方式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得税中采用不同的R&D税收激励方式,对企业的刺激效应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本文评估了两种主要的R&D税收激励措施对企业R&D投入效应的影响,并结合西方国家对企业R&D税收激励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最后,提出促进我国企业R&D投入的税收激励制度安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上市公司高管的行为为切入点,探究高管薪酬能否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进而评价R&D中介变量的贡献程度。基于2008—2015年沪深A股中接受政府创新补助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高管高薪会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总影响中有15%通过增加R&D投入间接实现。由此可知,创新驱动政策背景下高薪激励企业高管通过扩大R&D投入实现企业扩张目标。同时,政府对创新企业的扶持也能切实改善本土创新型企业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5.
电子制造业企业的R&D投入可作为衡量企业设计阶段投入的指标.研究表明,进行R&D投入的企业和不进行R&D投入的企业ROA显著不同;企业进行R&D投入会降低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成本;企业的R&D投入与企业当期及滞后一期ROA正相关.因此,进行产品设计阶段R&D投入的企业,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16.
R&D投入(简称研发投入)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并确定了我国R&D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和作用途径,结合近几年来的经济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最后得出研发投入对GDP增长具有平稳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R&D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科技进步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加,而R&D投入在科技进步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本文通过分析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R&D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企业规模、市场及竞争环境因素、企业财务资源、企业产权制度、行业特征等方面对企业R&D投入进行理论分析,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制造业60万个观测样本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分析法,对企业R&D投入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财务资源实力、企业集聚度和产业市场集中度等因素与R&D投入选择和R&D投入程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杠杆与R&D投入选择和R&D投入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新产品开发与企业R&D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但企业新产品开发离不开企业R&D活动。企业R&D不仅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 ,而且渗透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企业R&D投入在企业新产品开发投入中占有很大比重。企业R&D活动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源技术和保障 ,企业R&D的层次决定着企业新产品的生命力、竞争力和R&D收益率。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周期和模式决定企业R&D活动的频度、速度、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化的根本途径,而研发支出是创新的前提.政府研发支出对基础研究发展、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实经济中,政府可以对企业R&D给予财政补贴,政府也可以直接提供R&D,不同R&D政策对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差别较大.本文在包含水平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中考察了政府R&D补贴与政府直接提供R&D两种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与社会福利效应.研究表明,政府直接提供R&D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政府R&D补贴更有利于改善社会福利.对现阶段我国R&D政策的建议是,增加政府对企业的R&D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