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的政策不能一刀切,应在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使生产率提高的源泉逐步替代人口红利源泉。  相似文献   

2.
徐晓红 《特区经济》2009,(12):282-284
本文描述了制造业劳动力工资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事实,认为过低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存在诸多弊端,工资的适度上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还发现,制造业劳动力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3.
世界制造业经历了200年的发展及变迁,进入21世纪,中国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新的中心,但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种种隐忧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低廉的劳动力要素价格及不健全的劳动力保障机制,使制造业劳动者无法享受工业增长所带来切实利益。另外,中国低廉的劳动力要素价格正在面临周边国家的挑战。因此中国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及政府的政策措施对制造业进行提升改造,逐渐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变。  相似文献   

4.
殷建平  张娟 《改革与战略》2010,26(2):157-159
劳动力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支出的主要方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础,测算了2000--2008年北京市由月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下限、企业的月住房公积金缴存额下限、带薪休假引发企业间接成本、尚未完全包括的可量化的劳动力成本组成的最低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然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小企业应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汤丹 《科学决策》2024,(4):90-101
将年龄结构引入到Cobb-Douglas 生产函数中,采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截面数据研究中国服务业劳动者年龄结构对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区间劳动者比重对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存在差异。劳动者数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为负向,16-24 岁、25-34 岁和45-54 岁劳动者比重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而55-64 岁和65-74 岁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别由负转正和由正转负。劳动者数量及各年龄段劳动者比重对工资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提出对不同行业劳动者教育水平进行合理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段劳动者能力以及给予老年劳动者合适的工作岗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工资的投资率对劳动力影响的数量分析译者:张寅元,孙华熙,王保合如果提高美国在劳动力工资上的投资,对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实际工资及相对工资有什么影响?(注:相对工资是指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工资占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工资的比率,例如,在1975...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宅基地闲置与流转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受制度和经济制约,农村宅基地流转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文章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劳动力转移与宅基地流转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纺织业新时期要求质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夏 《中国经贸》2007,(12):66-68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中国纺织业一直靠劳动力人工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低、能源成本低等价格因素的竞争优势“以量取胜”,并由此长时间形成了粗放式出口增长模式。随着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其他各种社会成本日益增长的现实,以及国际市场上各种技术、环境等贸易壁垒的压力增大,多年来构成贸易环境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城市公园对于促进城市文明和谐美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城市公园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亦很突出,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这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山西省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劳动力外流使得家庭结构缩小,家庭收入变高,家庭养老意识淡薄。致使许多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困境。面对这些困境需要家庭、社区、政府的共同努力,来使农村留守老人过上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重庆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重庆市扩大引资充分利用外资的建议。文章认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重庆市资金的不足,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与全国和其他省份相比,在引资的规模及外资的质量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多在非正规部门工作,造成工资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就业质量不高。在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外在因素逐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之后,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因素将成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实际数据分析显示健康投资、教育投资、迁移投资影响了转移农牧区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不同途径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搞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组织,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4.
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置入双对数模型 ,根据重庆市1997年至2013年的统计数据,其中包括财政支出结构中的经济建设支出,农业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行政管理支出,对重庆市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计量分析。根据所得结果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提出相适应的财政政策建议,加强重庆市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推动重庆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强 《特区经济》2007,226(11):48-49
当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大都处于低端道路和低成本发展阶段。嵌入全球价值链是促进我国产业集群进行产业升级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绍兴纺织业为例,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绍兴纺织业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沿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物美价廉是我国企业的产品在改革开放后能够迅速占领国际市场的标签,而我国拥有丰富廉价劳动力资源是我国企业能以低价格的比较优势占领市场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我国劳动红利在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利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契机加快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我省的人才优势变换为技术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影响越来越大,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化学纤维制造业等10个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更快,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客观趋势,一方面要注重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发挥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重庆市岗位职业教育培训现状,分析了不同岗位和不同群体及不同工种之间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差异,通过分析岗位培训职业教育的需求差异,探讨了岗位培训职业教育对劳动力素质提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经济转型和大城市人口调控背景下,研究了上海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趋势与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研究显示,在上海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下,2015-2020年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在700-856万人之间,这使大城市在对待外来劳动力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压力。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岗位上更多的是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有悖于社会公平理论,同时政府的强行调控政策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尽可能地创造出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秩序,让市场在调节劳动力供需和结构性短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浩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72-175
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与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劳动力短缺造成了劳动力工资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异常严峻。文章分析了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在此基础上我国劳动力市场未来可能会遭遇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