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打工经济是影响农民行为模式的重要因素,其中村庄精英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村庄经济基础的不同,农民的行为模式在打工经济兴起之后有两种运作逻辑。一个是以湖北英山伍家)中村为代表,村庄在打工经济兴起之前贫困落后,内部经济分化不明显,打工经济之后农民在建房上兴起了剧烈的面子竞争,其中的逻辑是打工收入流入村庄并且服务于村庄内部的面子竞争。另一个是以湖北荆门新贺村为代表,当地资源丰富,在打工经济兴起之前农业剩余就可以支撑少数村庄精英转移出村,打工经济之后有更多的农民通过在城镇买房而转移出农村,村庄内部不存在建房竞争,农民的面子竞争集中在吃喝用等注重生活质量和生活享受的方面,其中的逻辑是打工经济是农民进城的资本,村庄精英越来越退出村庄中的面子竞争。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土地产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研究中的农村数据,分析了农民的土地产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从偏好的分布来看,有37.2%的农民偏好土地调整,而62.8%的农民偏好稳定的土地产权,但他们对永久土地使用权的偏好(23.9%)并不太强烈。农民的土地产权偏好主要受个体、家庭和社区三类解释变量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土地情结说难以成立,而政策变量的影响不确定;理性小农的特点虽然明显,但不能解释全部;村庄社区变量对农民的偏好有重要影响,但呈减弱的趋势;区域因素也会影响农民的偏好。因此,在较长时期内,土地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但在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与产权稳定可以相容。  相似文献   

3.
构建财产权制度、农户资源禀赋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说,基于理论框架,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数据,定量揭示其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产权制度的保证和稳定会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水平,承包地确权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宅基地确权;土地调整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显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正向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可能.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收,需从财产权制度层面强化赋权,提高农户土地产权可预期性,从资源禀赋层面加强对农民非农就业培训、提供非农就业渠道等,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积极构建土地市场化平台.  相似文献   

4.
农民土地的直接权利只是表明了农民所拥有的土地禀赋,更重要的是考察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农民实现的土地权利.在城乡土地二元分割状态下,农民的土地发展权因市场的不平等交换而被侵蚀,但是单一市场的研究不能充分揭示这一问题.通过文献述评,可以提出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将农民土地权利的实现置于农地城市流转的纵向结构中进行考察,全面分析价格歧视、权利限制和信息不对称对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影响,才能提出保护农民土地权利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与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必须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状和完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的土地实行国有和集体二元所有制结构。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小农家庭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等特征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黑龙江省、山东省和全国的农业数据为样本,构建投入要素、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劳动力、化肥量、机械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范围内看,土地、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化肥在部分地区能够带来农业增产:机械动力在全国范围内都能拉动农业增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逐年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带来了农业的增产增收;伴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大量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土地流转经营政策的提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推广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7.
贸工农一体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分工与协作发展的产物,它是当前农业商品化、组织化、产业系列化的一种农业三领域(指传统的动植物生产和农业产前,产后、工商业)整体经营的有效形式。世界各国对其应用与发展方兴未艾,我国近年来各地也相继涌现了一批形式各异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式,出现了一些典型经验,对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农业市场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早期自给自足的家庭经营,农民自耕自食,自织而衣、养牛挤奶、农闲从事工副业,在交换方面,由日中为市,以有易无发展到赶定期的集市。这种封闭经营在一个家庭中分…  相似文献   

8.
对河南114个自然村土地流转状况进行调研,发现河南农村存在着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农民流转土地动力不强、流转过程不规范、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不了解等问题。为推动土地流转,应采取的对策是: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行村庄整合,促进土地统一流转;推行土地银行管理模式,完善流转渠道;完善社保救助体系,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动力;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实现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文明发展有序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当前,河北省各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有地无人种或无力种的局面,这不仅降低了土地的效益,也使农民承包土地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掣肘因素.在河北省开展农村土地集合信托流转模式的创新,不仅能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而且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更有利于保障农民土地权利和收益、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因此,农村土地集合信托流转模式创新是河北省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实现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在河北省推广农村土地集合信托流转存在着一定障碍,应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河北省农村土地集合信托流转.  相似文献   

10.
一定时期内,任何经济人的所有经济行为的最终结果,都会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有效经济利益为半径的经济利益圆周;经济人的经济利益圆周范围不断扩大以至相互重叠,是合作行为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农民专业合作行为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充分发展,并始终以此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的经济效率来源于参与者的合作收益,但必须保证合作收益大于合作成本;农民的合作净收益必须留存于合作组织内部,合理、均衡的利益反馈机制是保证其可持续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农村村庄的状况综合反映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我国村庄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会很快、很彻底地解决,为此村庄建设进程中特别需要注重制订科学的村庄建设规划,认真听取农民意见,在村庄建设进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更须正视村庄建设进程中的基础性对策,着力解决村庄建设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内部控制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真正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研究则始于20世纪初。从“内部牵制”发展至今,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1.内部牵制。在这个萌芽阶段,内部控制的各项构成要素和控制措施只是散见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惯例和实务中,管理者还没有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牵制只是凭经验和直觉在运用。1912年R&;#183;H&;#183;蒙哥马利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所谓内部牵制是指一个人不能完全支配账户、另一个人也不能独立地加以控制的制度,即一名员工与另一名员工肯定是相互控制、相互稽核的。它隐含着两个假设: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2.内部控制制度。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审计程序委员会在报告《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采取这些方法和措施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促使企业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3.内部控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运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实现土地资源最优化配置、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必须实行农村集体土地的市场化运作。运作的主要模式有:加快土地承包权物权化,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转移农村人口;探索农村宅基地市场运作规则,建立农民财富积累机制;盘活农村非农建设基地,建立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进入市场交换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农场化经营趋势,家庭农场适应规模经济要求,代表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服务于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然要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根据山东省潍坊及德州地区家庭农场的调研情况,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难题,农民土地产权效力弱的状况急需改善。"三权分置"政策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依照产权细分和促进土地产权交易的路径进行制度完善,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本质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亦即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所谓农民市民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农民离开土地和家庭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结构转型现象,与制度安排及其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家庭成员是按照家庭利益最大化安排家庭生产经营活动和配置家庭资源,农户家庭土地流转决策与家庭架构特征密切相关。实地调研表明,土地转出户的家庭特征主要有全家在外定居、从事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土地无人代耕等;土地转入户的家庭特征主要有家庭、家族和亲戚中有人外出务工,家庭负担重、家庭成员需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户主是种植能手等。需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尽快将老年农民的退休补助计划落到实处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变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庭承包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农民逐步获得自由权和平等权,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土地承包制是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要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就必须防止所有权对承包权的侵袭,将土地承包权赋于物价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养老,无法满足农民的养老需要,目前农村商业养老存在一些问题:发展水平低于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适应;农民对保险认识程度不高的等问题,针对商业保险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集市作为民族地区市场体系中的基层市场,在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以湘西民族地区墟场集市为研究案例,以集市交易行为为研究起点,以非经济因素这一新颖性的角度来进一步研究民族地区市场问题。研究认为民族地区集市的运行更多的受到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文化习俗以及意识形态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寻找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俩,一个住在长白山下:另一个住在黄山附近. 在各自家乡的土地上孳勤劳作了三十几年,但都穷困潦倒;因此,也都仇视穷困.他们不得不外出谋生,一个向南,另一个向北,就在山海关的一个车站上等候发车,两人唠得很投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