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辽宁粮食生产李坤英从近年来辽宁省粮食需求情况看,由于人均消费口粮逐年下降,其消费总量已基本稳定,种子用粮也相对稳定,工业用粮虽有所增加,但数量较少。增长最快的是饲料用粮。预测到2000年全省总人口将达到4270万人,按小康水平人均40...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5.12亿吨,减少到2002年的4.57亿吨,减少10.8%。2003年受粮食播种面积调减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粮食产量将继续减少,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库存水平,总的判断是: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存在不安全隐患。一、我国粮食供需和安全现状(一)粮食消费状况我国的粮食消费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居民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特点是:口粮消费呈稳中有降趋势;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呈快速增长趋势;种子用粮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和科技含量的提高,每年用量呈减少趋势。据测算,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过去几年周内粮食消费状况的分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认为.在特定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决定的食品消费结构.导致了食用油消费数量的增长。口粮消费水平的下降,饲料用粮消费量的平稳增加.这可能是当前周内粮食消费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叙永县粮食安全现状一是粮食消费供需总量有一定缺口。叙永县粮食消费主要包括口粮、食品、饲料、种子和转化用粮。根据叙永县目前种植水平和面积,常年粮食产量29.5万吨,按小康生活标准的粮食消费需求人均420公斤计算,全县总人口72万,每年需粮食30.24万吨。根据全县粮油供需调查,叙永县口粮能自求平衡,但部分口粮(小包装优质大米、面粉)、工业转化用粮每年需从外购进1万多吨粮食才能确保供给需求。一旦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和流通出现问  相似文献   

5.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江苏农产品供求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终告结束。标志着江苏农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农产品总量普遍过剩,但过剩中依然存在短缺粮食全省人均口粮消费占人均占有的比重在5-6成。另据有关资料,1996年前后,全省非口粮用粮(含工业、饲料、种子用粮等)人均消费占社会总消费的比重不到55%,据此推算,全省粮食社会总消费占人均占有的比重在85%左右,换言之,全省粮食过剩约占1.5成。再从发展的趋势分析,有关方面研究表明(《江苏粮食发展中长期研究》,江苏省农调队),预测将来粮食消费构成中,口粮与饲料将依然是未来粮食消费的主体,但口粮消费比重将逐年下降,饲料用粮比重将逐年上升。可见,粮食过剩仍属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情况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项研究从全国六大区中选择7个省(市),对661户城乡居民家庭2003年粮食消费数量和结构进行样本调查,通过样本数据计算出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为111.31公斤(成品粮)和190.48公斤(原粮)。研究还表明,我国居民的人均生活用粮消费数量和结构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但是,在同一地区不同收入的居民之间、不同时期之间差异不明显。以本项调查推算的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基础,预测2005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粮食(原粮)消费需求总量分别约为4.4亿吨、4.8亿吨和5.9亿吨。这可以视为保障我国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的安全线。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需求用途结构和品种结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合理营养标准的视角确定人均食物需求,预测了2020年中国主要粮食用途和品种的需求数量。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稳步增长,2020年达到约6.1亿吨;需求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饲料用粮预计达到2.98亿吨,将取代口粮在中国粮食用途中排第一位;玉米需求量预计达到2.3亿吨,将超过稻谷成为未来中国粮食消费的最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安全的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荦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内市场分析1.国内市场粮食供求的数量分析目前,我国居民对粮食的消费及其增长已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2000年以来国内粮食的消费需求量维持在4.8-4.9亿吨。从国内市场现状和潜力来说,国内粮食需求随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呈刚性增长趋势。从消费结构来说,粮食主要由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这几部分组成。种子用粮占整个粮食消费的比例很小,对粮食需求影响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较大。其中口粮相对稳定,变动较大的是饲料粮和库存。除口粮外,其他均为粮食的间接消耗。我国粮食商品量占总量的25%。1985以…  相似文献   

9.
粮食的总量平衡,就是粮食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数量、品种、时间和地区的平衡,其实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消费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要保持总量平衡,而且在各地区也要保持相对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粮食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使粮食生产和消费互相适应,协调发展。从长远看,我国粮食的发展将一直受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耕地这一矛盾的制约。在人口逐年增加,耕地却逐年减少的同时,我国人均粮食的增加变得更为困难。因此,探索怎样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保持我国粮食总量平衡就…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主要由口粮消费、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四部分组成。其中,种子用粮占整个粮食消费的比例很小,对粮食需求影响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较大。 口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居民直接粮食消费数量逐年减少,1993年以后粮食消费量逐年下降,到2002年仅为2.2亿吨。而同年粮食总产量为4.57亿吨,直接消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新战略。本文就此进行量化解读。分用途来看,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消费中,口粮所占比重持续下降,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比重持续增加,而其他用粮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分品种来看,我国口粮消费中小麦、稻谷和玉米所占的比重基本没有变化;在饲料消费中,小麦的比重上升显著,玉米小幅上升,稻谷明显下降;在工业消费中,玉米的比重上升显著,小麦和稻谷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其他消费中,玉米的比重上升显著,小麦变化不大,稻谷下降较为明显。预测结果显示:在最高粮食保障水平下,现有的粮食进口配额能够支撑这一水平,尤其是小麦的进口配额有较大的富余量;在中等保障水平下,现有的小麦进口配额仍能满足这一水平的粮食进口要求,但稻谷和玉米的进口配额将会有较大的缺口;在低等保障水平下,小麦、稻谷和玉米的进口配额均不能满足这一水平的粮食进口要求。未来我国在稻谷和玉米进口方面可以适当放宽进口数量,这并不会对我国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造成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玉米深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增加较快,导致了粮食供给趋紧,价格持续上升。到2010年,我国三大主粮中的玉米和小麦都已由过去的净出口转为净进口,其中,小麦净进口数量达102万吨,玉米净进口数量达144.5万吨。从今后发展看,耕地面积减少和水资源短缺使我国粮食增产的难度日益加大,而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丁业用粮的增多,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粮食增长的大头将是饲料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粮食的消费构成也起了明显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饲料用粮的比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近进行的全国粮食分品种供求情况分析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我国粮食口径计算,2005/2006年度我国的粮食消费总量预计首次达到5亿吨的水平;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为386.5公斤;根据对年度内粮食进出口数量的预测,净进口粮食数量占国内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1%。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在国内粮食消费总量扩大的过程中,粮食品种结构性变化特点突出,全国粮食市场消费出现出了新的情况:一是受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水平降低和城镇化提高的影响,口粮的直接消费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二是由于养殖方式的进步,前些年饲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我国因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以及入世的冲击,粮食播种面积将继续减少,但在国内粮食需求增长的前提下,调减面积的幅度将会明显小于前两年。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导致今后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减少。2002年粮食由于播种面积的绝对减少而将进一步减产。据农业部信息中心预测,2001年我国秋冬播种小麦面积为2178万公顷,比去年降低1.8%。受此影响,2002年冬小麦的产量会有所下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特别是西部退耕还林、还牧、还草、还湿地的步伐加快,在今后10年,全国退耕还林、还牧的土地将达5800万亩。这一战略举措,将产生重大影响,在逐步改善大西北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将较大幅度地减少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另一方面,国内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主要由口粮消费、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这几部分组成;其中种子用粮占整个粮食消费的比例很小,对粮食需求影响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较大,首先是口粮。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进,人均直接消费大米有所减少,但人口自然增加(据统计,全国人口每年增加1300万-1400万之多),所以近几年全国大米直接消费总量仍呈缓慢增加趋势。其次是饲...  相似文献   

16.
搞好饲料粮的供求,对发展畜牧饲养业和水产养殖业意义重大。本文就未来几年我国的饲料粮格局进行一些分析,也许对搞好今后的饲料粮供求工作会有好处。一、玉米是我国饮料粮消费的主要来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粮食消费构成也起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畜禽和水产品中肉、蛋、奶、鱼等社会消费需要大幅度增长,从而使全国饲料用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木断上升:在“五五”期间,全国饲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17.6%;“六五”期间为20.2%;“七五”期间为24.5%;“八五”期…  相似文献   

17.
正粮食供求的变化形势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根据对口粮和饲料粮的需求情况,对我国粮食未来需求做出如下判断:一是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将不断增长,城镇和农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数量继续增长。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每年增加0.5%以上,加入人口总量增长因素,我国粮食消费总量每年增长的幅度在1%以上。二是人均大米的消费量稳定或缓慢下降。近7年来,人均稻谷生产数量为150公斤左右,但过剩库存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应对“五大矛盾”。 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日益紧缩的资源供给的矛盾。按照国家粮食发展规划,虽然粮食的自给率可能稳定在97%,供需的总量平衡不会出问题,但品种结构问题切不可忽视。特别是玉米、大豆,扩张性需求势头很猛。酿造、淀粉、化工用粮和饲料用粮,每年都在快速递增,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粮食需求量酝酿增势。我国农户平均占有耕地7.3亩。极为珍贵的耕地资源,每年被工业建设和城市“摊大饼”蚕食。国家设定的18亿亩耕地保护的“红线”,有可能成为一条“虚线”。  相似文献   

19.
从我省粮清仓查库工作情况看,进展是顺利的,成效是显的。但从清仓库结果看,也存在一下纱利于粮食安全的因素:一是各级储备粮规模小、数量少,恐难发挥储备粮应有的作用;二是粮食库存中陈粮、陈化粮占相当比重,有部分陈化粮已不能再作口粮使用,只能改作饲料或其他用粮;三是部分粮食企业周转粮库存不多,加上用粮企业和消费储粮意识淡薄,不愿多存粮食,一时发生粮荒,就会影响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就我国而言,现阶段粮食安全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在任何时候,社会粮食资源可以满足民众买得到、并买得起维持其健康生活所需要的粮食。衡量粮食安全的经济指标是,在一定区域和期间内,社会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消费稳增、库存合理、价格适中。总量平衡,指粮食的总产量平均递增率当大于消费增长率;消费稳增,指粮食消费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