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检验了收入不确定、阶层流动与生育意愿的关系。结果显示:收入不确定显著抑制了二孩生育意愿;与高收入阶层相比,低收入家庭脆弱性更大,收入不确定显著抑制其生育意愿;暂时性收入波动对男性二孩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但并未降低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失业率显著降低了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却并未降低男性二孩生育意愿;社会阶层流动增加了二孩生育意愿,并显著降低了收入不确定对二孩生育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5年和2017年CGSS数据,探讨房价对城镇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从时空两个视角深入考察二者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对于全样本,房价对城镇居民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土地出让价格作为工具变量、替换CLDS数据进行回归,结果依然稳健。从影响机制来看,房价上涨对无房家庭生育意愿体现为单一且显著的挤出效应,对有房家庭同时产生挤出效应和财富效应,但挤出效应占据主导。(2)从时间趋势来看,随着房价的上升,房价对全样本城镇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具体机制而言,2017年房价对无房家庭分样本的挤出效应小于2015年,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房价的挤出效应;2017年房价对有房家庭分样本的财富效应也小于2015年,可能与2017年来一系列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相关。(3)从空间差异来看,房价上涨对东部地区居民二孩生育意愿表现为显著的预算约束,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对西部地区居民则更多体现为财富支持。具体机制而言,对于无房家庭,仅东部地区房价对其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中、西部地区均不显著。对于有房家庭,东、中部地区均存在挤出效应和财...  相似文献   

3.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全面三孩政策的落地,中国越来越致力于促进生育,那表征为放松生育管控的生育政策调整会对中国劳动市场,尤其是已婚个体的劳动供给产生何种影响呢?这关乎生育配套政策的制定。为识别放松生育管控对中国已婚个体劳动供给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的机会。本文基于2014、2016、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 ,考察了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全面二孩政策显著降低了已婚个体的劳动供给,大体上,在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再多生育一个孩子,参与劳动的概率下降了9.3%。这一方面源于在缺乏社会和家庭照料下,生育对父母照料的刚性需求不可替代,另一方面源于生育带来了人力资本损耗下的工资率下降,进一步阻碍个人就业。进一步分析发现,首先,女性、农村户口群体、20-35岁年轻群体、家庭收入较低群体因为生育政策的放松,其参与劳动的概率更低;其次,全面二孩政策也降低个体的劳动时间,即在生育一孩的基础上,再生育二孩,个人周工作时间平均下降3.787小时;最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供给无显著影响,这也意味着当前生...  相似文献   

5.
孙茜 《新远见》2016,(Z1):44-45
医院开设"再生育门诊",不仅为高龄产妇提供更方便的精准服务对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一种提升。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激发了很多人对于再生育的渴望。公众普遍认为,"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直接受益人群为70后家庭,即年龄在35~45岁的人群。但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分有再生育意愿的人群多属于高龄待产女性,存在更大的生育风险,尤其是第  相似文献   

6.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所有有再次生育意愿的家庭提供了二次生育的机会,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女性孕育期与职业中断期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女性职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以济南市企业女性员工为例,通过抽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式来探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企业女性员工带来的晋升、就业、自我提升等职业发展上的影响,尤其是因"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职业上的困境,进而从国家、企业、个人角度出发对此困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冰  徐碧姣 《财会月刊》2021,(8):154-160
在考虑基本养老保险不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育意愿的影响,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对不同参保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基本养老保险总体上降低了居民的生育意愿,尤其对城镇职工的生育意愿存在更为明显的挤出效应。此外,从参保群体角度来看,中青年参保群体、高学历参保群体、高家庭收入参保群体的生育意愿明显提升。因此,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考虑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重点关注养老金待遇水平与居民生育意愿之间的平衡。针对不同参保群体,应从提高制度灵活性的角度出发,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辅助提高参保居民生育意愿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的启动实施,为再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职工群众满意度,本人多次深入基层班组调查研究,掌握了本单位再生育人员的基础数据和生育意愿数据,归纳梳理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冬敏 《价值工程》2011,30(26):321-321
本研究在测定陕西省独生子女规模与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生育模式、生育观念转变和育龄人口规模变动等情况,预测陕西省生育率变动趋势。研究发现:陕西省第一批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高峰期;在"双独"可生二孩政策的作用下陕西省总和生育率将持续缓慢增长;"双独"二孩政策和育龄人口波动的合力形成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因此人口计生将迎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女性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及其劳动供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家庭同住人数的增多和居住地为中、西部地区对女性生育二孩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初育年龄的推迟、家庭收入的增加、居住地为城镇等因素会抑制其生育二孩的概率;生育二孩会导致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下降15%左右,具体而言,生育二孩会明显降低女性受雇的概率,但对其创业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且对低教育水平群体、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女性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机制分析表明,生育二孩增加了女性的家务负担和儿童照管责任,进而对其进入劳动力市场产生抑制作用,而利用隔代照管和托幼机构照管等方式有助于缓解生育二孩对女性劳动供给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霞 《人力资源》2024,(2):28-29
<正>三孩政策下女性劳动权益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提出建立女性生育成本分摊机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三个方面的保护对策,以期切实维护女性平等就业权,提高女性生育意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会通过人口结构的改变,对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基于经典的消费需求理论,利用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家庭消费倾向及其消费结构是否发生显著改变。研究发现:一方面,“全面二孩”政策并未显著提升或抑制家庭消费倾向。另一方面,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尤其对城镇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其中生存型消费占比下降,发展型消费占比上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国国情,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不同生育政策下的未来人口结构,并建立以年龄结构、城乡人口比率以及性别比率为指标的指标体系分析未来我国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我们的分析结果,给出了如全面贯彻落实二孩政策、提供二孩政策福利的人口发展合理化生育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一、"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背景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公开信》,从此"计划生育"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全国范围内严格实施。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生育政策调整,对"一孩"政策逐步进行调整,形成多样化的生育政策格局。这一政策格局的主要特点是城乡二元性,即形成了占全国人口35.4%的城镇地区和部分农村实施的"一孩政策",占全国人口53.6%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实施以"一孩半"政策(即第一胎为女孩,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递进地探究了以下五个专题的内容,分别是青年对生育政策的认知及政策对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青年对生育政策及相关政策的期望、非政策因素对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青年生育意愿的综合指标体系分析和完善生育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建立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和Leslie模型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预测模型,分析了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的影响,并从强化生育政策改革监督机制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角度给出了我国人口发展合理化的生育政策建议,对我国生育政策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1990—2015年浙江省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结合浙江省的经济、文化等特点,对浙江省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育龄女性的总和生育率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口年龄移算法与莱斯利矩阵方程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分析在不同生育意愿下,浙江省未来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及人口结构,这对推行人口政策,实现合理的人口结构和规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雨晴 《河北企业》2024,(3):145-148
随着我国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除了育龄女性减少,生育意愿降低也是造成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孩政策的出台给予女性“能生”的权利却缺失让女性“敢生”的保障。针对目前在三孩政策下女性劳动者工作现状堪忧、母职惩罚严重、家庭责任分担不均以及国家责任缺位等问题,可以从承认照顾性劳动价值、增设男性产假和政府为企业分担因对女性保护性政策而产生的成本等方面来实现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为女性创造更加可靠的工作和生育环境,推动中国社会向性别公正和平等进步。  相似文献   

19.
张艳 《人力资源》2024,(6):18-19
<正>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21年8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然而,三孩政策实施后部分女性就业难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生育政策下女性就业现状和影响女性就业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以期推动两性平等及达成三孩政策目标。三孩政策下女性就业现状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首先对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对部分女性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性别和婚育情况等要素对女性职场价值有很大影响。应聘时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的女性占比61.1%,远高于男性的21.5%。大多数女性认为遭遇职场不公平对待的原因在于生育,57%的女性认为生育是女性无法摆脱的负担,远高于男性的30.1%。对于晋升最大的障碍,25.5%的女性认为是性别歧视,明显高于男性的11.2%。因处在婚育年龄,被动失去晋升机会的女性占比高达23.2%,高于男性的10.7%。可以看到,与男性相比,性别和婚育是女性晋升的两大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与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社会背景下,随着生育政策的放松,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意意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将城市层面的空气污染数据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相匹配,本文从生活环境质量的角度考察了空气污染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程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女性想再要孩子的数量与可能性。从作用渠道来看,空气污染主要通过损害生理和心理健康、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进而降低了女性的生育意愿。根据粗略测算,年均空气质量指数每上升1单位,将会导致2015年全国医疗保健支出增加约478亿元。异质性分析表明,空气污染对生育意愿的负面作用主要存在于收入较低、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最后,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还会进一步影响居民实际的生育决策行为。文章为政府从环境规制的角度降低人们的养育成本,从而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