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是一种交流。翻译和翻译技巧是不同于数学和数学公式的,它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它是灵活多样的。翻译的目的是让不懂原文的人能够通过译文了解原文的内容。译者就是原作者与译文读者沟通的桥梁。因此译者翻译时需要准确传达原文内容。  相似文献   

2.
解构主义观点认为,译者应该跳出原文文本的狭隘框框,是译文赋予了原文新的生命。解构主义给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视角。歌词翻译作为诗歌翻译的特殊形式,更应在解构主义理论下再现其艺术美,使原作得以传播。  相似文献   

3.
吴竞 《活力》2009,(11):99-99
翻译本质上一种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翻译整个过程包括两次交际:原文作者和译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即原文的理解与译文的表达。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不理解就不能表达。表达则是翻译的关键。是理解的具体化和深刻化。  相似文献   

4.
吴竞 《活力》2009,(21)
翻译本质上一种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翻译整个过程包括两次交际:原文作者和译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即原文的理解与译文的表达.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不理解就不能表达.表达则是翻译的关键,是理解的具体化和深刻化.  相似文献   

5.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跨文化、跨交际的行为活动,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翻译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动态的研究视野。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汉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淼 《民营科技》2011,(9):83-83
译者主体性客观存在于文学翻译中。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学者们对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翻译理论界都对译者主体性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我们在强调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必须看到译者主体性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受文化干预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对译者翻译行为的影响.这里借助迪尔茨文化逻辑类型理论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层层思考,目的在于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者能够在“充分性”和“接受性”之间找到一个恰好的平衡点,以确保译文能够在不失原文本色的前提下融入目标语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译学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信达雅”、“忠实而通顺”、“神似与形似”等。翻译标准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影响翻译标准的因素也越来越不容忽略。除了语言因素,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文化心理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层面。不同文化心理结构可能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也会影响读者对译文的接受,进而影响到翻译标准的制定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武洁 《河北企业》2014,(8):102-102
<正>译文对原文信息和形式的偏离被视为误译。误译分为四类,分别为语用误译、文化误译、语言误译及特定文本误译。当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误译主要指对文化意义的误译或在一些文化领域中如价值观、宗教习俗等的误译。根据译者的主观意图,文化误译可以被分为两类:无意的文化误译和有意文化误译。有意的文化误译是译者在正确解读原作意图情况下,倾向于目的语主体文化读者群的、有意识地对原语文化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创造性的翻译,是一种与原文对等甚至是高于  相似文献   

10.
影视台词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功能翻译概念运用于影视翻译研究,对迪士尼动画片<功夫熊猫>中人物对话进行个案分析.认为在影视翻视中,译者可以对译文稍加调整,使之更符合原文的语境、时间和节奏,但这一调整必须以功能对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题名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题名翻译要准确、简练、清晰。在等效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应利用各种手段,结合论文内容,努力追求译文对读者的作用接近于原文对原语读者的作用,实现"等效"。  相似文献   

12.
操林英 《价值工程》2012,(27):171-172
本文着眼于功能对等理论和中英广告的语言特色,分析了对等理论在中英广告翻译中的运用价值,提出商业广告的翻译应该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用符合译文表达习惯的方法处理原文,恰当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并注重情感的传递,从而使译文能更好地被读者理解和接受,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璐 《活力》2009,(10)
翻译理论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翻译的过程就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研究,很多学者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工作,但是无论译者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翻译中完全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有效翻译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图图传》译文忠实、流畅、得体,完全克服了翻译腔,这是译者运用中外学者的翻译理论、继承和发扬了他们总结的翻译技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翻译理论究竟是怎么定义的,是艺术还是科学,当代学者们各执一词,本文将就当下翻译的形式来分析翻译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分析当下翻译前沿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哲学上有一种观点:"存在就有意义"。直接把这一观点作为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理由,似乎有些强词夺理。但回顾从翻译理论研究开始到现在的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说明理论有它自身的意义,有它自身的价值。翻译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翻译活动本身,从最初仅限于译本或原文与译文的研究到对译文读者的研究,再到现在对译者本人翻译策略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心理的分析,人们已经从简单的翻译现象或表象研究深入到了对人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开始客观地看待翻译活动。目前仍有人持"能写作则写作,不能写作则翻译,不能翻译则写译论"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翻译要求对原文要忠实,译文要通顺,选词要精确、生动、传情、文雅。英语熟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影响。笔者结合在翻译和教学过程中所见到的一些实例,对英语熟语翻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甲午海战后,作为爱国人士和有识之士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中提出了他的翻译观,即善译理论.从善译理论的提出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之多,但善译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却历久弥新,经久不朽.在阅读了善译理论相关文献后,本文拟从以下六个角度对关于善译理论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译者主体性问题,文本问题,多元系统观角度,思想文化角度,善译理论对比研究以及善译理论与现代议论. 一、译者的主体性 在谈到翻译时,首先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便是译者.在马建忠善译理论中,字里行间突出的都是译者该如何去翻译,译者翻译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好的翻译,等等.因而,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本文首先要梳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筑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不同于其他文本的一些特征.本文从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提出的文本功能理论出发探究建筑英语的翻译,通过举例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建筑英语的翻译技巧.同时,文章还对译者本身应具有的素质提出了多点要求,包括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将中英语言等各方面的差异考虑在内,熟练掌握翻译技巧,通顺、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内容等.  相似文献   

19.
黄艳 《价值工程》2010,29(21):210-210
中西文化在社会习俗、自然环境、历史事件、宗教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的处理需要相应的翻译策略,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会给语言翻译带来种种障碍,本文在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力求再现原文和译文的美感的同时探讨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金凤 《价值工程》2011,30(32):244-246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其外延涉及到语言学、语义学、修辞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各学科及领域。高品质的翻译作品,应该能够准确,晓畅地传达原文作者赋予文字间的精神意图,并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风格。因此语言转化过程中,如何驾驭文字,充分表达原文作者精神意图,再现原文风貌,既是译者首先必须面临的问题,亦是翻译活动中译者所担负的道义与责任。遗憾的是在网络统领一切活动的今天,翻译实践中人力的倾注愈见稀薄,各种非人力的翻译工具的介入,虽从某种程度上将译者从繁杂的文字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但同时也影响了翻译作品应具备的质量,粗制滥造的翻译作品使读者的阅读冲动亦随之渐行渐远,本文旨在探讨翻译活动中影响译文质量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