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8,(15):281-283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南四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年、2004年和2012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FRAGSTATS3.3分析软件,选取9个有代表性的景观指标,对研究区1995~2012年间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2年间南四湖自然湿地退化严重。湖泊水面、芦苇地、荷田破碎度增强,养殖水面、水稻田面积明显增多。景观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相邻景观分布简单化,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胥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质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土地利用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对区域生态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研究以苏州胥江流域为对象,采用2003年、2011年的TM影像,通过解译获得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信息,并进一步叠加缓冲区分析,同时计算最大斑块面积比例等七种景观指数,最后探讨土地利用结构及景观格局变迁与水质的相关性,为区域规划调控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建设用地和农田是造成流域河流污染的主要用地类型。(2)水质与景观格局存在关联,特别是最大面积斑块比例、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与水质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3.
黑河源区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黑河上游野牛沟河为研究区,利用1987年、2006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5 TM数据,结合植被类型图、SRTM高程数据、1:5万地形图等数据,获取了该区13类地物类型。从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两个方面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草地是研究区的主要优势类型,其次是湿地和裸岩石砾地,人类活动及环境因素导致了景观斑块总面积的波动和分维数的减少。②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形状指数的增加,说明景观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表温度(LST)作为太阳辐射作用于大气与城市下垫面的界面温度,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对于研究城市热环境、微气候以及优化城市生态用地空间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ETM影像反演获得研究区LST数据,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高温斑块总体呈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约80%的面积位于东西中线以南,且高温斑块景观连通度较低,形状趋于规则,低温斑块则集中于研究区边界,连通度相对较高,其形状与绿地和水体形状相关;斑块数量及面积方面,低温斑块在二环内及四环以外占优,二环到四环之间则为热斑块占优;四环内水体对低温斑块的产生起主导作用,四环外则以森林为下垫面的低温斑块为主导。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9,(21):219-222
以ENVI为平台,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解译西双版纳1996年和2016年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对监督分类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林地和橡胶为主要类型;②林地减少,橡胶用地扩大并聚集成片,且橡胶是面积增长最多、变化强度最大的地类;③橡胶主要由林地和耕地转化而来,说明这段时期内受到较大程度的人为干扰;④景观格局的优势度变大,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演变.受城市功能转变和发展理念影响,城市道路发展迅速,决定了城市景现格局的变化,并逐渐取代街区成为城市景观中的背景.街区面积减小,破碎化程度加大,逐渐转变为斑块.同时休憩绿地和生态绿地等的大量出现导致斑块多样化,提高了城市景观异质性.地下市政设施的发展分担了廊道的部分功能,地表廊道以承担生态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7.
定量研究城市群景观格局的碳汇效应能够从低碳城市群的角度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参考。基于2000、2005、2010、2015、2018年5期土地利用与植被固碳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神经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景观和类型2个尺度,从形态、构成、分布和结构4个层面探讨了成渝双城地区碳汇用地的景观格局对植被固碳的影响及空间差异。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以重庆忠县为例,预测并对比了2035年不同县域景观格局方案的碳汇效应。结果表明:(1)碳汇用地的景观形态、构成和分布对植被固碳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地区差异,景观结构没有显著影响;(2)景观形态层面,景观形状指数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边缘密度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3)景观构成层面,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类型比例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混合用地的散布与并列系数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4)景观分布层面,混合用地的聚集度指数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耕地的聚集度指数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为了提升景观格局的碳汇效应,在开展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重点加强碳汇用地的形态、构成和分布研究,形成形状复杂和适度规整,分区明确和比例适宜,连续集中和差异串联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8.
侯婧  刘兴坡 《价值工程》2012,31(13):50-51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理解与把握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原则至关重要。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及变化,建立格局与景观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景观生态学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文章在综台前人对景观指数的基础上,对景观指数研究,选择以香农多样性指数作为判定标准,结合遥感、GIS技术,对上海临港新城的生境破碎化状况和动态,以及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近10年来临港新城景观格局演变的机理及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9,(31):180-181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是通过比较景观斑块的不同特征及其方式,如景观结构特征研究的变化和空间形态之间关系的变化,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本文利用RS和GIS技术,在重庆市巴南地区获得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巴南城市未来的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帮助巴南区提供更准确、更合理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20):50-52
本文以河南省耕地数量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的基础数据,分析了河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1998年以后逐渐增加,并于2004年开始逐渐趋于稳定,然后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数量必然有所减少,人均耕地面积更为紧张。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对河南省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人地矛盾突出的实际,提出了合理保护耕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绿色廊道网络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为例,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进行度量和分析,利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值提取城市绿心。结果表明,红格镇不同的用地类型其景观指数特征具有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开发多元化活动逐渐改变和影响当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当地绿色带状廊道主要由绿色河流廊道构成,绿带具有长度短,间断多,连接度低等特点。采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微循环理论中的微绿地措施,提出了社区住宅立体绿化;调整乔灌木的配比,提升林木郁闭度;建立街区公园,公共开放空间遮荫;道路低冲击设计措施;斑块之间的廊道连接与网络化等具体建议,为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建设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何博 《价值工程》2014,(20):111-11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选取了斑块数量、面积均值、周长均值、绿化覆盖率等若干景观指数来研究西安市城市绿地的景观格局,探讨现状绿地景观格局存在的原因及其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出建议,以期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有效监测,为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龙州县1980—2010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龙州县气温、降水量、日照、蒸发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龙州县1980—2010年的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季节的平均气温也有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趋势明显。年降水量有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明显;各季节的降水量也存在下降趋势,以秋季降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各月降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年日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年际变化较大;蒸发量在新观测手段运用前后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前后2段时间都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龙州县1980—2010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龙州县气温、降水量、日照、蒸发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龙州县1980—2010年的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季节的平均气温也有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趋势明显。年降水量有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明显;各季节的降水量也存在下降趋势,以秋季降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各月降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年日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年际变化较大;蒸发量在新观测手段运用前后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前后2段时间都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了2004—2013年北京市15—60岁居住人口的职住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北京市15—60岁居住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有所加强,就业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则不断减弱,北京市职住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程度在明显降低。分区域看,2004—2013年城市非核心区职住空间分离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并带动总体职住空间关系趋于平衡;从行业看,与居住人口空间格局变动呈相反方向,北京市绝大部分行业空间聚集度在逐渐降低,由城市核心向边缘区域扩散,促进职住空间关系逐渐趋向平衡。未来北京市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多中心的居住格局,通过多措并举优化城市的职住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1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280个市辖区范围的城市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经济效率得分不高,变化幅度不大;城市规模效益梯度比较明显;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行政级别格局一致;区域差异较小并且呈现缩小趋势,省内差异贡献明显大于省间差异贡献;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群"状分布高值区域,以群内核心城市为中心,与群内较高、中等城市经济效率城市共同组成"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而低水平城市则成片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选6个因素对城市经济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市规模、投资强度、区域联系的影响程度居前3位;地理区位差异是客观因素,要素禀赋是初始因素,而投资强度、区域创新投入等是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人文因素方面对土地覆盖变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探讨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对土地覆盖变化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此,文中以北京市土地覆盖动态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定位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坡度、不同高程带和不同坡向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各个历史阶段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水体、耕地和水田主要分布在350m以下,且坡度小于6°的平地和缓平地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50~1200 m的中高地区域且坡度多在大于15°的斜坡和缓陡坡上,除平坡以外在其余各坡向分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50~750m的高程区域且坡度在2°~25°的缓平地和斜坡上。研究结论表明:地形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北京市土地覆盖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8.
武鸿麟 《经济界》2015,(2):24-26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危房改造部署和要求的贯彻落实,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标准提升和覆盖面扩大。仅2014年,中央就支持全国266万贫困农户改造危房,2014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7,500元,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地区每户增加1,000元补助,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分别增加2,500元补助,越来越多的贫困  相似文献   

19.
顾锦程 《大众标准化》2022,(6):66-67,70
火烧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在湿地发生的火灾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而且对湿地的景观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基于遥感数据,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扎龙湿地火灾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以及2004年,2005年,2007年三期扎龙湿地的景观格局数据,对火灾进行火烧强度分级,得出火烧等级分布图,计算出景观指数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任媛 《城市发展研究》2017,(12):129-132
使用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年龄数据,基于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了2000~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及老龄化程度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正处于重塑的关键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及老龄化程度的中心保持不变,仍然向功能核心区和部分拓展区集中化聚集,向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扩散则比较缓慢,逐渐向西南方向的王佐、西红门、南苑等街道延伸。老年人口分布范围有扁平化的南—北收缩趋势,形成"中心高、外围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老龄化程度则有垂直化的南—北扩张趋势,形成"中心低、外围高,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