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本文从热钱流入的渠道开始,说明了热钱正通过不同途径大量流入我国,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并从理论上和实证上对热钱流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要解决热钱流入问题就要加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建设,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以及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车平 《时代金融》2013,(14):75-76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式更加错综复杂,跨境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增加,在控流入的基础上,防范跨境资金流出风险,建立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监测机制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完善和银行管理两个方面就如何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机制进行探索。一、弥补外汇监管政策漏洞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而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或将对一国经济带来冲击,只有对跨境资金流动有效监管,才能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特别是在目前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也在逐步放开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健全外汇管理制度,及时调整与制定相关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严防异常资金流动。(一)当前外汇监管的政策漏洞  相似文献   

3.
构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应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境资本的异常流动可能会对一国的经济、金融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构建相应的应急机制有利于降低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和冲击.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强烈的背景下,资本流入规模猛增,异常资本流动显著加快,构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应急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我国资本流动的特征和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引发的系统风险的基础上,构建出包括预警机制、防范机制和处置机制在内的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版《机构观点》维持了资本自由流动对经济发展总体有益、可针对资本流入激增和破坏性资本流出采取资本流动管理(CFM)措施等原有观点,同时新指出资本流动管理(CFM)措施等原有观点,同时新指出,在未出现资本流入激增的某些情形下,也可采取预防性CFM措施。我国可结合基金组织最新观点,完善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5.
基于EQCHANGE汇率失衡数据库,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1995-2015年间全球77个国家净资本流动对汇率失衡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净资本流入影响汇率失衡程度,即在汇率低估时,净资本流入有利于汇率回归其均衡水平,在汇率高估时,净资本流入反而会增加汇率失衡;子项目资本净流动对汇率水平的影响不尽相同;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热钱和套利资金流入我国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并考虑统计误差和资本流动的复杂性,对1990年以来我国非直接投资形式资本流动的规模进行测算。总体来看,国际热钱的流入是有限的,但国内机构、企业和个人的短期资本流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烈,国际资本越来越多的流入我国.国际资本的流入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最直接的影响是基础货币中外汇占款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造成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大大增强.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资本流动特征以及对我国货币供给产生的影响,并对我国当前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国债市场、转变货币政策调整手段等方式应对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 WTO后,迫切需要完善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法规和管理架构,以合理引导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维护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本文从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差异性入手,分析了短期资本跨境流动产生的原因、流动方式及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从利用外资政策、调控短期资本正常流动的各种手段以及发挥管理部门职能等方面,提出一些规范和完善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措施建议,以期对短期资本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金融安全的资本流动:理论解读与中国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S-LM-BP模型阐述了资本流动—经济非均衡的生成机制,揭示了资本流入规模、资本流入结构、外汇储备及经常项目是影响一国资本流动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资本流动影响金融安全的测算体系,对1996~2005年我国资本流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资本流动状况总体较好,状态界定为安全;(2)资本流入规模正常,但期限结构不够合理;(3)现阶段我国资本流动的安全运行有保障。  相似文献   

10.
金融开放能够促进跨境资本流动,也具有引发跨境资本流动失衡和波动性增加的风险,而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在其金融开放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58个国家及地区1999-2016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金融开放背景下金融发展对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入、流出以及总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本身有可能造成跨境资本流出大于流入的失衡现象,并显著增加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风险,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开放带来的跨境资本流动失衡现象和波动性风险。因此,在扩大金融开放进程中,为获得跨境资本流动的积极效应,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向和资本波动性变化,提高国内金融发展水平,使之与金融开放水平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后,迫切需要完善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法规和管理架构,以合理引导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维护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本从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差异性入手,分析了短期资本跨境流动产生的原因,流动方式及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从利用外资政策,调控短期资本正常流动的各种手段以及发挥管理部门职能等方面,提出一些规范和完善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措施建议,以期对短期资本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孙军 《济南金融》2006,(12):102-103
近年来,我国资本流动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在经常项目顺差刚性的情况下,大量资本项目顺差进一步凸现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占款增长过快的问题,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大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与全国总体情况相同,近年来山东省资本流动失衡问题也日趋严重。2003-200  相似文献   

13.
崔静宜  常硕 《云南金融》2011,(8Z):15-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呈现自由化发展,相当规模的国际资本也流入我国境内,在我国的经济金融体系运行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自21世纪以来流入我国的国际短期资本的特点明显,且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困境。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透析我国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的机理,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管理的相关建议是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呈现自由化发展,相当规模的国际资本也流入我国境内,在我国的经济金融体系运行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自21世纪以来流入我国的国际短期资本的特点明显,且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困境。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透析我国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的机理,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管理的相关建议是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郭凯  崔真 《河北金融》2010,(11):6-8
无序的资本流动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冲击,尤其是在危机时刻,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对一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形成挑战。本文以历次金融危机为研究背景,通过回顾历次金融危机过后国际资本的流动状况,发现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资本无序流动的最大受害者。现实表明,此次金融海啸过后,发展中国家再现资本流入浪潮。以史为鉴,为避免资本无序流动对我国经济恢复的影响,我国应未雨绸缪,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短期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国内的现象值得关注,大量违规短期资本流入股市、房产市场会给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及一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危害。本文通过分析短期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资本管理的实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发展正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增大.本文对短期资本的概念、流入我国的形式及影响作一分析,并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管涛 《中国金融》2012,(8):30-32
要按照对资本流入和流出均衡监管的思路,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双向监测预警体系,增强市场主体自身识别和管理涉外经济风险的能力长期以来,对外经济失衡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烈,国际资本越来越多的流入我国。国际资本的流入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最直接的影响是基础货币中外汇占款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造成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大大增强。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资本流动特征以及对我国货币供给产生的影响,并对我国当前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国债市场、转变货币政策调整手段等方式应对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管理理念的演变,分析了当前我国资本流入的新形势,并对资本流动全程监管这一外汇管理目标理念施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