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之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的必然要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统筹利用军地科研生产能力、加快提高我军武器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立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重要意义,并讨论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路径选择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十七大这一精神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当前关于军民融合方面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对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地位和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在通过基础研究提出新概念、进行探索研究以及解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高校科研活动实现军民融合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高校科研活动为国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战争的新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迫切要求武器装备动员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以常备国防科研生产单位为核心、民用科研生产单位为主体的"小核心、大协作"的装备动员结构模式,是武器装备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实现途径,既能在平时将主要力量用于经济建设,又能在战时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和最快的平战转换速度完成武器装备动员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国家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要兼顾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国防建设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融合并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强大保证和坚实基础。把国防建设融人国家现代化的战略全局,是适应军事变革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要。军事物流是国防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十七大这一精神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预备役工作中贯彻落实这一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照军民兼容要求加强预备役人才建设,为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就如何打破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的资金壁垒,从必要性、可行性与具体构建模式三个方面,对风险投资应用于武器装备建设领域进行探讨,认为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打破“民参军”过程中的资金瓶颈,进而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现实需求,探讨了我国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并着眼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基于军民融合战略背景,阐述高校军工科研平台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资源优势和技术特色,深入分析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影响因素,提出军工科研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对策和建议。探索实践高校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对如何实现军民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分析了美、日、俄三国为实现军民融合采取的主要策略,以及三国为实现军民融合在机制、法令制度、国防科技生产三方面的做法。在机制设计上,为实现军民融合进行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在制度规定上,为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国防科技与生产上,实现军民两用技术通用化和鼓励民用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由此,总结了美、日、俄三国的做法对我国军民融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军民融合战略背景,阐述高校军工科研平台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资源优势和技术特色,深入分析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影响因素,提出军工科研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对策和建议。探索实践高校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是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其本质核心是"融合",根本目的是"强潜力、提速度",基本平台是"市场",实践重点是"四个融合"。从健全融合式国防动员组织领导制度、推进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制的融合、促进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结合、完善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运行机制和评估体系4个方面,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军兴军进程。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承制军品民营企业成为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新生力量,其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也成为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水平的高低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利用DEA模型测算了87家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情况,对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最终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在分析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资料,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现阶段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军民融合科研人才支撑、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激励政策、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对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4)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持续向多层次、全要素纵深发展。"民企参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传统的军工企业依托自身固有的优势加速向民品市场拓展,新时期军民科研生产组织的融合度达到新高度。目前,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实践中,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某些效率风险已孕育甚至是凸显或发生,军民融合资源效率遭受损失。需规避军民融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效率风险,最大化资源融合效率,使军民融合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强国战略、兴国之举和强军之策。  相似文献   

16.
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评估指标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考虑到评估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运用DEMATEL ANP方法,从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策略、环境3个方面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物质条件是推进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军民融合的重点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二者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在企业,而企业内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对军民融合的适应性是其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初步迈入中等级别,但不同领域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评估指标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考虑到评估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运用DEMATEL-ANP方法,从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策略、环境3个方面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物质条件是推进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军民融合的重点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二者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在企业,而企业内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对军民融合的适应性是其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初步迈入中等级别,但不同领域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批促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政策法规的出台,浙江省不断掀起民企“参军”热潮。如今,经省政府确定的“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已达17个,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基地企业所涉专业涵盖航空、光电、环保、医疗、新材料、新能源等20多个技术领域,防弹轮胎、飞机黑匣子等350多项军地通用装备、军工配套产品科研生产项目正加速立项实施。  相似文献   

19.
试图界定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即由顶层设计、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培养模式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环节所构成的军队和社会共享资源、互惠双赢、共同培养人才的体系,并从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实际出发,从顶层设计、法律法规、培养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军民融合式发展使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推动了国防科技研发模式的变革,促进了以策略联盟、技术转让、委托外包为主要形式的军民融合式科研体系的形成。国防科技工业应不断提升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科研模式,增强协调和吸收外部技术的能力;积极向创新设计师和总体协调员的方向转换角色,不断提高对其它专业性和经验性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缩减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在不同的价值链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