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京津冀都市圈管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发展的程度尚未达理想水平,其重要原因是其在管治理念、管治模式、管治体系和职能等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合理的管治模式和协调机制。要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须在管治模式和协调发展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即确立都市圈管治新理念,建立京津冀都市圈双层多核管治模式,强化“管理模式”与“社团模式”;充分发挥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作用,建立“非实体性”行政层面协调机制,建立省市政府层面的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耀光 《经济论坛》2010,(12):114-118
美国大都市区管治的形成与发展表明,大都市区管治问题是城市(镇)空间布局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大都市区行政体制、管治特点及管治模式,提炼出美国大都市区管治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大都市区管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管理、城市管治与城市经营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杨凯源 《经济师》2002,(5):59-60,6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城市的关注越来越多。文章从城市管理、城市管治与城市经营的内涵及应用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 ,使城市的管理者能娴熟而正确地运用适当的方法来更有效地搞好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管治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促进文化繁荣的经济动力。文化产业具有绿色、低碳等属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城市是经济和文化要素高度集聚的空间,城市空间的生态化改造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围绕文化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城市空间管治,加快城市空间生态化改造的步伐,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由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和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兴起的时代背景出发,从对稀缺性城市公共景观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的角度阐释了城市公共景观资源对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义,通过对稀缺性城市公共景观资源的属性及国外成功案例及国内现状的研究,指出了政府应当从调整土地出让制度、减少住宅形态的用地需求等五个方面制订必要的措施,对有限的稀缺性城市公共景观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及利用,以期求得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能够胜出.  相似文献   

6.
熊竞 《经济师》2008,(3):276-277
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苏州高新区在历经17年高速发展的同时,及时开展了适应发展新要求的现代服务业规划,然而公共服务业由于其具有的迫切性和特殊性,也成为整个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就高新开发区服务业规划进行了探讨,进而期望能对其他地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公共服务业总体水平偏低,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我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产出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和分析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总结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业的演变规律,进而为我国公共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并指导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对滨海新区的区域管治模式创新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滨海新区区域管治模式的纵向及横向对比,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区域管治的内涵,指出了滨海新区区域管治的创新方向。对管治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并尝试建立了滨海新区区域管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宁 《经济师》2007,(10):13-14
概括性地介绍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主要方法,论述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关于城市制度的空间影响,并结合中国的城市管治研究对西方理论在中国城市管治中的借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应急管理是政府在应急突发事件中行使的综合管理.从应急管理出发,分析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产业支撑是应急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又根据中国服务产业发展及兴起的规律,提出应该建立应急公共服务业、整合应急资源,并定义和分析了应急公共服务业的相关概念、特点.最后,提出了发展应急公共服务业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防灾减灾、促进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王秀玲 《经济论坛》2006,(12):30-32
近年来,保定市服务业有了很大发展,一是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稳步提高,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4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5.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02%,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二是劳动就业人数增加,有效缓解就业压力。2004年末,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1.69万人,比上年增加3.9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5.8%,比“九五”初期提高4.5个百分点。三是传统行业主导地位稳固,新兴行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等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现代服务业对西方城市发展的诸多影响正全部或部分在我国大城市呈现。以合肥市为例,首先探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城市经济转型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供需特征,最后提出城市经济转型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行业与重点功能区建设,旨在深化认识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为构筑与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管治的新探索:厦泉漳城市联盟规划战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克华  陈仲光 《经济地理》2005,25(6):843-846
文章基于对福建省厦泉漳地区发展中存在的矛盾的分析,运用区域管治理念,提出组建厦泉漳城市联盟的概念模式,并从政策、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旅游等方面,探讨厦泉漳城市联盟运作的战略构思。  相似文献   

14.
区域管治与粤港澳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粤港澳地区为例,分析了三地在区域管治中存在的问题,并用“核心-边缘”理论说明了三地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互补性。结合粤港澳地区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进行区域多中心管治的思想,并设计了进行区域多中心管治的模式。最后提出了一些推进粤港澳地区区域管治的策略措施,以实现该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兴起。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在降低生产企业运营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具备显著的信息外溢效应,且有利于为生产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逐步提升产业群体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坚持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方向,应注重生产性服务行业规模化发展导向,强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技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对地方政府的角色和管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区域发展中,传统的政府单一纵向的管理模式已经表现出极大的不匹配,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极其有效的制度资源,由于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等特性,在区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够发挥其他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从而弥补政府和企业不愿涉足或处理不好的领域的治理空白.  相似文献   

17.
区域城市"经营-管治"契合分析及其一体化制度安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区域经济已经进入单体城市点状拉动向区域城市组合联动切换的阶段.应不失时机地由单体城市各自为战的扩张式经营转向区域城市做强做优的协同式经营。区域城市经营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层面,注重的是城市资源的存量盘活、增量拓展;区域城市管治则是其制度层面,注重的是城市建设秩序的理顺和合作机制的完善。这是本世纪驱动中国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本文认为,时下中国。尝试建立网络化的区域城市“经营-管治”契合体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并提出从合作框架、协调机制设计和公众参与管治三个方面着手区域城市的一体化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做支撑,研究简要分析了制造业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讨论了无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支持、发展方式途径以及扩大开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无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步入信息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该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动态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各城市服务业的优、劣势及原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还处在集聚阶段,整体竞争力还不强。今后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区域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与一线城市成熟的工业化水平相比,绝大部分二三线城市还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发展思路有所不同,该如何突围而出呢?文章阐述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是第二产业的壮大及人均GDP的提高。以梅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例,说明在工业欠发达的时期可以以创新的方式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