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存在方式决定着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社会生产的动因和源泉,社会生产是满足人的需要的途径和方式,辩证地理解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作为供给侧的生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需求侧的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人的需要直接影响消费领域的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要求人的需要须符合人的本质发展。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国推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应对国际局面、非生态消费问题依旧存在的现实环境下,也时刻要求加快实现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消费领域的绿色生态转型最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亟需推动绿色生态消费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26):1-1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指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指所有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凸显出来,它的建设需要一个平台,而学习化社会:正是具有这个社会性平台的特点。因此,构建学习化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理解人本管理,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本”。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这是“人本主义”最核心的思想。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创造的,它们又都为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它要求一切以人的需要出发,一切经济的发展和一切经济制度的安排与制定都要围绕人的实际需要来实施。当然企业也毫不例外。人本主义其实是针对资本主义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早期的企业都是以资本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企业谋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最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6.
7.
人们对一场表演鼓掌欢呼的程度并不取决于表演的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观众间的相互影响。当"鼓掌的压力来自于整个房间里的掌声,而不是坐在你身旁的个人的行为"时,鼓掌欢呼便成为一种具有标志意义的"社会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当今新的发展和实践,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割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揭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9.
在单玉萍看来,做公益做慈善,不在于通过什么方式,只要肯献出爱心就好,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去献爱心,整个社会肯定会向好。跟前的单玉萍有些疲惫,她刚从意大利考察回来,第二天一早又要到广州出差。说起话来,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不只是出差劳累的原因,更多的是为孩子们讲课时留下的"病根"。单玉萍是青岛亨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亨达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的校长。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都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但也并不意味着彼此心与心的相连。同理,党员干部和群众,作为休戚与共的两个群体,也面临着因政治立场和根本态度的差异而导致貌合神离的可能。“近而远之”与“敬而远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 ,顾名思义是指在 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其主要功能包括网上的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销售、售前和售后服务 ,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计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利用 Internet开发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技术特征是利用 Web的技术来传输和处理商业信息。因此有人称 :电子商务 =Web IT。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电子商务也称作电子交易 (e- commerce) ,主要是指利用 We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交易。而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Web进行的全部商业活动 ,如市场分析、客户联系… 相似文献
13.
才伟林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9):16-16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在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中,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只不过这种认识和理论假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而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不同,这说明了在整个管理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论意义非常大,但现今看来该理论还存在重要理论空白或欠缺,即生产力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并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但生产力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什么呢?马克思没有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仅将生产力永恒发展当作一个既定事实。后来中国及世界发生的很多社会现象呼唤对这一理论空白的补充。文章从人的本质、本性及其社会集中体现者——"文化"的角度,对补充这一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也是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对于这一问题,邓小平以一个政治家的气魄给予了回答,提出了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 相似文献
16.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角度对其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深刻批评,在丰富“异化消费”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根源和巨大危害,提出了具体建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批判理论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实质,警惕和克服中国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不良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8.
消除贫困要注重“人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消除贫困的进程中 ,强调“注重人的发展”,就是努力创造这样的社会环境 :让人人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以更新人的观念 ,提高人的技能 ;增加医疗 (福利 )机构 ,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就业与增加收入的机会 ,并通过贫困者的自身努力 ,获得创造或增加收入的机会。在我国 ,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在扶贫工作中如何注重“人的发展”,以免步入扶贫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代消费文化批判依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逻辑的分析,借助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揭示了符号-商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学意义。马克思将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环节与逻辑延伸,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构成了剖析消费社会中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同构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0月,本刊推出特别策划《富延安,穷延安》,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反映,原以为这么多年陕北人依靠开采资源已经过上富裕的生活,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没有脱贫的百姓。其实,正如当下的中国社会一样,每个地方都有富人,也有穷人,而这正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难题。但是,如果一些问题长期存在却无人过问,以致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一个非正常的社会现象了。日前,本刊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个家庭,夫妻俩不但连续生育了6个孩子,而且全家人多年一直没有户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这件事情同样发生在陕北,发生在延安,发生在革命先烈刘志丹的家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