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一项新要求。界定文化产业内涵,分析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耿永会 《新经济》2014,(2):16-16
我国的文化建设之路经历了从最初的小规模文化产业到中期的文化事业再到如今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的艰辛历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概念并举,既是我国文化发展思路的历史性突破,也是中国式智慧的表现。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本文从我国构建主流价值文化的原因分析、从文化产业与文化战略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构建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青丹 《经济师》2010,(3):10-13
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其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梳理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发展历程,得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存在着对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战略规划过于笼统和规划无序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路,即明确建设文化创新大国的战略目标、深化文化体制三项改革、确立五大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策略等。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产业比较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对中国相对落后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影响和冲击。对各种影响和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对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文化产业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中国适时地推出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使中国文化产业具有更大发展可能性,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大好机遇。在此,中国应借助全球的中国文化注意力,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产业的强国。  相似文献   

6.
5月29~31日.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现场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在闭幕会上邀请全国文化代表11月下旬参加“2006中国西部(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此之前。作为检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第二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刚刚落下帷幕。据悉,今年山东、湖北也将举办文博会。文化产业在省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文化经济强国美国和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梳理,对比出中国与美国版权产业完善的组织体系,日本娱乐观光业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成熟的文化市场体系相比较存在着全方位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化产品存逆差严重,输出的只是文化符号,很难传达思想理念,进口的文化产品对文化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必须进一步释放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推进文化产业结构;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文化贸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及其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过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必须加大投入,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筹措资金,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努力跟上世界文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吸收世界上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努力发现、整理、融合,创新本民族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0.
后奥运时代推进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化产业被看做是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更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人文奥运”的口号面向全世界为中国的文化作了最好的宣传。中国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北京奥运掀起的世界中国文化热潮引擎式拉动中国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后奥运时代加大对文化贸易的发展力度不仅是对国际市场机遇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党十七大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精神的正确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状态不均衡。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但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经营性开发的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偏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及会展业发展初具规模,并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式,但产业化的发展却出现了扭曲或忽略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经营运作形态,短期的经济利益会使得文化产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总体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随意发展状态,缺乏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重点引导,也没有形成突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由此,我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运用文化生态观引导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定特色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成长与发展,寻求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月刊》2010,(10):96-99
如何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医保卡"升级"是好是坏,如何看待新一轮粮价上涨,手机实名制应该怎样操作.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话题。文化体制改革如何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如何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政治经济学,探索文化和经济相融合的内在规律,提出一种文化产业分析框架,并根据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2004-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十年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十年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体系;文化生产及再生产在文化产业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呈现东部领先、中部追赶、西部快跑的梯度发展态势.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应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为一体,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文化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高度重视生产性文化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和规律,又兼具文化的属性和规律,同时又要服从于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文化产业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范畴和逻辑架构的提出将三者的内容得以沟通和互相渗透。随着中国文化市场和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专家、学者们对文化产业学的研究已经将学术关注的焦点从文化理想转到经济现实,并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趋势、发展空间、价值增值的环节和链条、文化市场需求的结构及其变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努力对于建构文化产业学这一学科是个有力的促进。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与中国是邻邦,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日本的文化创意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较多的影响.日本动漫已然成了日本文化的主流和支柱产业,透过日本的一些经典动漫作品,我们发现其具有自然、传神、创意等特点.苏南文化产业以其独有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典范,但其文化创意也或多或少的受到日本文化产业的启示和影响.本文作者经过多年对日本文化和苏南文化的研究,总结了日本文化对苏南文化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体现在文化层面,由于文化帝国主义、自身文化市场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文化市场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市场发展,创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文化理论,深化落实文化体制改革,协调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新兴文化的关系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是生态理念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王风晨 《经济论坛》2014,(11):16-20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因为主流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民间文化,民间文化发展不能背离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精神塑造相结合,文化精神塑造依托文化产业,同时提升文化产业的品位;文化整合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以文化整合为前提,以文化创新为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艺演出和文化市场两方面运用数据分析了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并介绍了目前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后着重分析了文化产业投融资所存在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缺乏专业投融资人才和金融中介机构投融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打造文化品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全面参与的宏图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