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高明 《大陆桥视野》2016,(20):294-295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随机选择河北省5所招收有听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对100名听障儿童进行亲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听障儿童总体亲社会水平较高,合作行为得分最高,安慰行为得分最低;非独生子女更加乐于助人;住校生更加善于合作.因此,提出深化听障儿童安慰意识的培养,培养独生听障儿童助人精神,加强非住校听障儿童合作能力训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1].Custavo Carlo把亲社会行为分为利他亲社会行为、依从亲社会行为、情绪性亲社会行为、公开亲社会行为、紧急亲社会行为和匿名亲社会行为.研究发现,美国大学生自我报告最多的是利他亲社会行为,接下来依次是依从、情绪性、紧急和匿名亲社会倾向,公开亲社会倾向被报告的最少. 适应性的问题,是个体与周围环境互动后产生的行为困扰或是问题行为.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适应性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将其与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氛围、人格特征等方面结合,而把大学生适应性与亲社会行为相结合的研究内容较少.因此,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二是通过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和适应性的关系研究,探析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对适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民营企业家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忽略了民营企业家社会出身的印记效应及其社会地位感知的影响。本文基于第11次中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考察民营企业家农民出身以及社会地位感知差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具有更强的亲社会行为。机制分析表明,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由于依赖他人及所建立的人际关系来获取帮助,以及因为共情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进而产生亲社会行为。进一步分析表明,男性民营企业家以及年龄越大、教育水平越高的民营企业家更能促进该效应。此外,当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感知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亲社会行为,并且社会地位感知越高也有助于强化农民出身与亲社会行为的正向关系。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民营企业家的农民出身以及社会地位感知有助于增进企业亲社会行为实践,对相关部门鼓励民营企业家进行亲社会行为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梁斌  闫鹏 《经济学报》2021,8(4):235-262
本文运用中国微观调查数据及中国地震灾害相关数据,研究了巨灾经历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影响渠道进行了讨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历过巨灾的个体,其亲社会行为会显著增加,且经过检验这一结果是稳健的.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巨灾经历可能通过政府信任、人际信任这两个渠道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本文证明了巨灾经历对亲社会行为可能的影响,并证明了灾害发生时政府救灾和社会救灾为社会带来的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5.
不平等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会导致社会分化,影响社会关系。本文在实验室中构造了四种典型的收入不平等来源:风险选择、自然运气、个人努力和竞争机制。以此为背景,本文研究了个体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来源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分别有着怎样不同的影响,并尝试从个体优势不平等厌恶和劣势不平等厌恶心理的角度对这一影响的机理进行解释。本文的主要发现是:自我财富水平并不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但自我财富相比他人财富越多,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他人财富相比自我财富越多,反社会行为水平越高;各类不平等来源可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优势不平等厌恶能够影响亲社会行为,劣势不平等厌恶能够影响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全球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现象频出,亲环境行为日益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梳理了亲环境行为的研究起源与概念内涵,基于行为主义、成本投入、公私领域、空间范畴、行为频次、目的动机等六个维度对亲环境行为进行了总结分类,归纳了亲环境行为研究的经典理论模型,并从社会人口学、情感价值、教育与认知、行为主体反馈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亲环境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在心理学要素归纳、影响因素量化、行为成效评价等方面,亲环境行为仍有进一步的探究空间,未来需要从情感要素拓展、模型修正优化、行为成效评价等方面展开多角度、多方法、多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方远平  张琦  李军  黄向 《经济地理》2020,40(1):204-213
随着研学旅行、亲子旅游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旅游市场渐热,规范和引导青少年游客的亲环境行为,维护景区环境已刻不容缓。在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群体影响的视角建构了参照群体、行为态度和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关系模型,侧重分析青少年游客与成年游客在亲环境行为的差异性,并以海珠湿地国家公园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参照群体的两类影响(规范性社会影响和信息性社会影响)对的行为态度、亲环境行为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再次验证了行为态度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②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行为态度在参照群体的两类影响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存在部分中介作用;③基于多群组分析,青少年游客与成年游客在理论关系模型中存在差异,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规范性社会影响,成年人则更容易受到信息性社会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有效培养和激发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康鑫  尹净  冯志军 《技术经济》2020,39(8):35-42,103
越轨创新是一种基于员工主动工作行为的创新方式,受组织制度和管理风格的约束。管理者亲社会行为能够营造出宽泛自主的工作氛围,有利于知识员工突破时间、资源等桎梏,最终取得突破性组织绩效。以高技术企业为例,构建以管理者亲社会行为为自变量、越轨创新为因变量、调节焦点为中介变量和工作自主性为调节变量的分析框架,应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作用路径。实验结果表明,管理者亲社会行为对越轨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调节焦点在管理者亲社会行为与越轨创新之间起正向中介中用,工作自主性对管理者亲社会行为与越轨创新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焦点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员工传统性以及不同焦点的心理契约在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259份员工问卷统计验证上述作用。研究发现:①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直接正向影响;②管理者亲社会违规通过上级—下属心理契约履行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③管理者亲社会违规通过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④员工传统性越高,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上级—下属心理契约履行的正向影响越强,且对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正向影响越弱;⑤员工传统性越高,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间接效应越弱,但对上级—下属心理契约履行的间接效应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我们应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开展丰富的主题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给予幼儿及时、有效的表扬鼓励,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作好家长工作,达成家园共育;因势利导,抓住随机教育的契机;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户从非亲环境行为转变为亲环境行为的过程中,面子观念对其影响至关重要。研究将转换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从经典家庭理论出发,构建面子观念与农户亲环境行为偏好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农户塑料袋重复利用行为为例,采用CGSS2013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面子观念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理性人假设下,在非亲环境行为转变为亲环境行为的第一阶段,由于转换成本的形成和高水平状态而维持成本较小,农户越看重面子观念,越对非亲环境行为具有明显偏好;(2)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偏好选择亲环境行为;(3)相较于不信教农户,信教农户更偏好选择亲环境行为。研究结论将在指导乡村振兴开展过程中对亲环境行为的宣传和监督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激励农户自主向亲环境行为转变已成为农业环境质量提升的关键。基于信息获取的角度,探索性地构建农户亲环境意愿向行为转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加以检验。结果表明:信息获取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在农户亲环境意愿向行为转化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导致农户亲环境意愿高于行为。据此提出:应加大亲环境行为的信息宣传力度,加深农户环境认知促使农户主动实施亲环境行为,针对本身对亲环境行为了解程度较高的农户,应注重普及亲环境行为的长期收益及相关技术信息。在今后对农户亲环境行为进行研究时应将农户意愿和行为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的改变,流动儿童比例不断增加,流动方式由"短期滞留"向"长期居住"转变,流动儿童的教育和健康问题日见突显。主要针对7-14岁的在校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进行文献述评。在校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相对户籍儿童差,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的风险因素高于户籍儿童。在未来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在校流动儿童的健康监测研究、健康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健康行为的多因素分析、相似儿童群体的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吴莞生  吴贾  周芷涵 《财经研究》2023,(1):94-108+168
人力资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教育的内卷化发展使得家庭、学校和老师都格外注重认知能力培养,往往忽视了非认知能力。然而,非认知能力会对个体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学校尤其是老师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数据,以儿童时期非认知能力具有较强可塑性为出发点,着重考察了以情感和信息反馈支持测度的教师行为对初中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并重点解决了教师行为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教师情感支持主要改善了儿童的亲和性和外倾性;教师对家长的信息反馈主要改善了儿童的严谨性与开放度。异质性分析表明,教师情感支持更有助于弱势群体儿童(农村户籍、留守和流动儿童)社交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提高。机制分析表明,教师情感支持提高了儿童交朋友的意愿从而提升亲和性与外倾性,信息反馈则通过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监管来提高儿童的严谨性与开放度。本文的研究对于培养健全的儿童“人力资本”,从学校角度提高弱势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和公众的参与.本研究基于亲社会行为理论识别了消费者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动机,并构建了消费者参与动机对参与行为和公司品牌态度的影响模型.实证调查研究发现,感知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规范,感知效能和自我强化正向影响,而参与成本抑制消费者参与行为;公司品牌态度受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和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正确应用环境定位策略,提高消费者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近来与他涉行为(other-regarding behaviors)以及对别人他涉行为做出信任决策相关的神经经济学证据。证据显示:人们可以从(1)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以下简称SD)博弈的相互合作行为,与(2)惩罚不公平行为中,获得非金钱利益的效用。这样,SD博弈中的相互合作与惩罚搭便车者的行为不是非理性的,把它们看作具有相应社会偏好的人们的理性行为则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我们也报告了一些新近的检验神经肽催产素((neuropeptide Oxytocin)对序贯SD博弈中信任行为和可信任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有关动物的研究已经证明:催产素是引致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激素,这暗示着它也可以引起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实际上,研究显示:注入催产素的个体展现出更多的信任行为,这意味着催产素对个体社会偏好的某些方面具有直接的影响。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催产素影响到信任行为,但它对个体的可信赖性却没有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祎 《技术经济》2024,43(4):118-131
在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普及,“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国策对企业经营提出新要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起到愈发关键的作用,继而对当下企业领导者们的认知和领导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过去研究关注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而对个体层面的机制研究相对匮乏。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以63名企业高层管理者与225名直接下级的匹配样本,探讨企业高管的利益相关者导向如何影响下属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高管利益相关者导向能够通过激发下级管理者的亲社会动机,从而促使下属表现出责任型领导行为和责任式创新行为;感知领导真实性调节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下属亲社会动机的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导向通过下属亲社会动机对下属责任型领导行为及责任式创新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促进农户向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对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这决定了剖析农户亲环境行为逻辑的重要性。论文基于构建的“环境规制—数字化信息渠道—农户亲环境行为”分析框架,运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中的农户数据和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而且,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不同情境下对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拓宽农户的环境规制信息获取渠道,增强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农户环境规则感知,进而促使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环境规制对激励农户亲环境行为是重要的,但数字化赋能环境规制的内生逻辑则是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国外有关从众行为的理论研究的文献,对当前国际上从众行为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已有成果,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评论。就目前有关从众行为研究的情况来看,国外主要从理性假设和非理性(或不完全理性)两个角度进行从众行为成因的理论分析,尤其以理性假设的信息类模型或社会学习类模型文献最多,从非理性假设出发来解释从众行为的文献近年来也开始增多。绝大多数理论模型都认为经济中尤其是金融市场中存在从众行为,它会降低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学术界与实务界长期关注的问题,相关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对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进行述评,主要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解释与实证研究两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就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目标、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因素等理论解释而言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探讨利润、企业规模、公众压力和投资者等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且多侧重相关性的研究,而缺乏深入的因果关系研究成果。未来研究在制度环境、利益相关者行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个人角色等领域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