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力求“画出国民的灵魂来”的过程中,“看客”形象无疑是鲁迅小说创作中一个独特的形象系列。综观鲁迅的创作,我们不难发现,鲁迅一直都在对“看客”形象进行不断的挖掘。“看客”形象是鲁迅先生一个不解的情结。这情结来源于作家的心灵与现实社会不断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曾纪鑫 《开放潮》2005,(2):73-73
提及鲁迅,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杂文,那如投枪、匕首般的杂文:同时,读者心目中的鲁迅,也是一副怒目金刚的形象,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也更有一些研究鲁迅的学者将他称为“惯于以阴暗心理推测中国的将来的人”。其实,抱有这种认识的人们只见到了先生的一个侧面,而忽略或者说忘却了他那“俯首甘为孺子牛”,那充满了悲悯情怀的另一面。怒目金刚、横眉冷对是鲁迅的表面,他那深藏不露的,便是大慈大悲的对民族、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作品中不乏“孤儿寡母”的形象群,作品中缺少父亲形象,家庭关系、父子关系不和是主要叙事核心。鲁迅以文学的方式揭示了人类真实的欲望,跨越了从医学到文学鸿沟,将“俄狄浦斯情结”渗透的原欲的转化为爱与生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徐子杰 《魅力中国》2013,(10):67-67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从寻求中国革命力量、探索知识分子的作用与出路的角度出发,注意描写知识分子形象。他的小说描写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后各种知识分子形象的性格和他们的悲剧命运,鞭挞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知识分子的戕害,分析了当时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和自身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与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宇 《魅力中国》2010,(33):120-120
《啊Q正传》可谓是鲁迅的经典之作。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国式农民的典型代表。阿Q是一个没有人生方向,没有意志品质的人,他永远无法融^人群中。因此,阿Q注定以悲剧收场。阿Q完全沉浸在自己自欺欺人的精神世界里,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阿Q正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鲁迅写的阿Q不是为了大家荼余饭后笑料,而在这背后真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用心去解读,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很是“轰动”,就是在现代社会里它对于我们还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它会令你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涂翠平 《老区建设》2008,(20):45-46
《狂人日记》关于“吃人”的社会批评,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文化形态进行反思之后的严厉抨击。鲁迅从家族内部的陈腐的伦理关系入手,深刻概括了中国人处在家族制社会中卑劣的生存状态,让读者从“吃人”境层上去切实感知中国家族制度及其儒家思想这一文化依托的虚伪性,《狂人日记》也展露出鲁迅自己那种来源于某些传统文化的束缚的难以张扬但可以领略的心理弱势。  相似文献   

7.
“多余人”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一类典型形象。本文从俄国19世纪文学中的“多余人”典型入手,较为详尽地剖析了形成“多余人”这一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原因,进而引发开来,根据“多余人”的特征,在世界文学画廊中选取了哈姆雷特、堂·吉诃德、贾宝玉等典型形象,在深入剖析其悲剧原因的过程中,侧重分析“多余人”的个性弱点,旨在揭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而不同:鲁迅与左联的合作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左联的合作状态可以概述为“和而不同”。其总体倾向为“和”,以共同目标为基础,反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和血腥统治;具体表征为“不同”,鲁迅不盲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左联决策层存在着分歧与斗争。这种状态取决于当时的现实条件,是鲁迅在面对深刻的阶级矛盾和左联的历史缺陷、处于两难境界时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9.
孔令玲  赵甫 《魅力中国》2010,(16):71-71
毫无疑问,鲁迅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地位,不管是文学还是思想都是泰山压顶一般。更加没有疑问的是,周扬对中国所谓“现实主义”文学走向的影响尤其来得波澜壮阔来得“挪经动骨”,本文就周扬与鲁迅对“现实主义”给予一些浅解。  相似文献   

10.
温州商人向来以“精明能干”的形象“红遍大江南北”,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常常成为话题的中心。就在“温州炒房团”的新闻还为人津津乐道之时,“温州炒煤团”的出现,再次把温州人推向舆论的浪尖。  相似文献   

11.
李英甫 《魅力中国》2010,(30):95-9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自豪的文学遗产,我们以有《红楼梦》而自豪。一部“红楼”,倾倒了多少中外读者!曹雪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从那一派红红火火的“虚热闹”中,感受到了“呼啦啦似大厦倾”的封建社会的颓倒之势;还在于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萌芽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又集中地表现为作家的“女性意识”…一为女性张目,为女性呐喊。《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迷人的“女性世界”!而鲁迅的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更为我们读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帮闲人,鲁迅先生是最有发言权的,老头子留下来的章中,好些地方都涉及过,其中专门写帮闲、帮闲人、帮闲学的就有三篇,在《帮心学与帮闲学》中,鲁迅说“那些会念书会下棋会画画的人,陪主人念念书,下下棋,画几笔画,这叫做帮闲,也就是篾片!所以帮闲学又名篾片学。”  相似文献   

13.
全国引航系统当前正在积极开展当好“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活动,以树立引航员的“第一人”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按照“第一人”的标准,建设一流的队伍,提供一流的服务。加快推进港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开展“我是一汽人”形象展示活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综合利用厂党委书记尹德林开展“我是一汽人”形象展示活动,是我厂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取得管理效应的一个尝试。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回忆乡土     
《今日重庆》2012,(12):94-94
他是中国建筑界秦斗梁思成的弟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他被西方人称作“中国建筑界的鲁迅”,中国第一部外国建筑史教材的作者,其专著影响了新中国几代建筑师的思想和观念。  相似文献   

16.
鲁迅通过塑造封建科举制度受害者孔乙己的形象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思想。鲁迅将故事的主要场所定位在了鲁镇的成亨酒店,文章分析了《孔乙己》中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此形象特征表现为三方面,即:时时处处展示自己读书人身份、身受科举制度毒害却执迷不悟、身心俱毁至死仍不觉悟。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道》2012,(3):12-17
很多特定时期都涌现出了不同的典型形象,但雷锋却穿越了半个世纪。他的伟大源自平凡。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雷锋”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18.
葛阳 《魅力中国》2010,(4):65-65
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初进入我国,对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迅、沈从文、郁达夫、郭沫若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在创作中表现了环境对人性的压抑。而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所创作的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对这种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张爱玲对这些悲剧女性形象的创造可以说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田邨 《港口经济》2010,(4):56-57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交通运输部徐祖远副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引航事业在海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科学定位。只有深刻学习领会徐副部长的讲话内容,才能真正提高“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意识,激励其职业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只有树立“水上国门第一人”形象,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的引航环境,提高引航社会知名度,使引航事业更好地服务于海运强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这个承载中国人希望与梦想的词语很快成为国人讨论的热点,同时引起国外媒体的关注和热议。“中国人终于有梦想了”,类似这样的标题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比比皆是。国际舆论关注“中国梦”,将它与中国的国家形象联系起来,其评论难免会牵涉到类似“中国威胁论”的话题。其实,想实现“中国梦”,恰恰应该从塑造美丽中国国家形象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