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信贷资金区域配置失衡的现状进行考察,分析了信贷资金区域配置失衡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对信贷资金区域失衡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进行β-收敛性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区域间信贷资金规模失衡的影响因素,文章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与我国现实国情对推动信贷资金区域合理配置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静 《金融纵横》2008,(3):30-33
当前区域融资结构失衡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对苏南与苏北、中心城市与县域融资不对称现象,南北差异、城乡差别进行分析,重点对影响地区间金融发展的因素进行纵向分析,进而剖析了制约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有效配置、形成融资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表明,区域经济结构、发展状况影响着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流向、流量和效率。并提出消除欠发达地区融资梗阻、改变融资结构的失衡现象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苏省信贷资金区域流动与有效配置为研究对象,首先用Feldstein-Horioka测试方法验证了江苏省13个城市内的信贷资金流动能力,说明信贷资金存在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倾向,通过建立信贷资金区域配置影响模型,证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决定信贷资金区域配置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发现相关因素对省内不同经济区域的影响性质和影响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改善信贷资金区域配置不平衡,促进省际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亚军  施勇 《金融纵横》2008,(12):22-26
当前区域融资结构失衡现象在欠发达地区表现较为严重,本文以江苏地区为样本,通过对苏南与苏北、中心城市与县域融资不平衡现象进行分析,对因南北差异、城乡差别造成的融资失衡原因进行验证,剖析影响地区间金融发展的因素,寻求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有效配置的路径,提出了解决欠发达地区融资梗阻、改变融资结构失衡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海宁 《南方金融》2006,(11):33-35
本文对河源市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运行特点与经济适应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区域信贷资金与经济发展失衡的内在原因,并就如何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健康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新  马文波 《金融研究》2002,(11):66-72
本文分析了经济结构层次的差别对乘数效应差异性的影响,认为不同的信贷资金配置,由于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过程的途径不同,先后次序不同与速度不同,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不同。最后导致经济发展的效果也不同。提出了我国信贷资金应重点配置的产业和区域,并提出相应的一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增大。本文利用相应数据分析发现信贷资金在地区间配置不平衡。货币资金地区间增长失衡是造成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我们从宏观政策、资金投入、金融制度等方面分析了信贷配置不均衡原因,并提出均衡配置信贷资金,消除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过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对信贷资金区域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带给商业银行更强的趋利性,使银行信贷资金趋向经济发达地区配置,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区域在信贷融资可得性方面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化较强、趋利性较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对经济发达地区投入更多信贷资金,信贷资金配置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显示出正相关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资金配置未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导向,但其资金配置也不断优化,对不同区域的信贷资金配置产生一定影响。总的来说,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促使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大陆分省数据,文章使用随机系数模型测算了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并实证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的作用.文章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显著提升了信贷跨区域配置效率.文章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信贷资金跨地区流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新农村建设下的金融供需失衡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信贷资金供需失衡的表现,然后进一步找出这种供需失衡的原因,以扭转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能力的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运用最大边界生产函数法、资本存量法、“峰一峰”法对2000—2012年无锡市产能利用率情况进行测算,并依托人民银行景气调查对20个行业200户企业的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不同行业的产能利用情况;其次,借鉴JeffreyWurgler(2000)及经济增加值(EVA)方法,对2006—2012年无锡市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在重点工业行业的配置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无锡市工业行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总体较低,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较高,信贷资金集中与歧视现象明显,信贷资金尚未能配置到具有较高价值创造的行业中去;最后,从遏制产能持续过剩的政策思路,探讨我国信贷资金配置改革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典型事实出发,通过建立SVAR模型考察了紧缩性政策影响下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业配置行为。研究表明,当人民银行上调政策利率之后,银行会根据不同借款主体的可抵押品价值高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预期,并将信贷资金配置到抵押品价值较高的工业和商业贷款,同时减少了抵押品价值较低的农业贷款。这也就意味着,紧缩性政策的操作会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影响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配置行为,并可能影响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3.
区域资金流动是区域金融成长的重要表现和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根本途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引发资金配置的非均衡,势必加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本课题从经济发展与资金流动的相关性入手,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为例,通过对区域资金流动渠道、影响机制和效应等方面的实证分析,得出欠发达农业地区财政资金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信贷资金,外商投资最小的结论。并从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竞争的金融体系、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相互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2008-2015年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本文探讨了政绩考核体系转变的背景下,政府干预对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环境保护压力能够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环境贷款的投放,国有股权对二者的关系能够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量化的环境绩效考核体系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并显著增强了地方环境保护压力对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没有证据表明地方经济增长压力会影响地方政府干预对银行环境贷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环境保护压力的影响仅存在于政府干预程度更高的银行中,这与环境类贷款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城市商业银行经济绩效的增加有关。本文提供了环境绩效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如何影响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证据,并验证了环境考核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辽宁省相关数据为例就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以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利用回归分析发现,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还有大的空间;(2)通过协整分析检验也发现,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存在不协同效应;(3)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投资与经济增长均不存在因果导向关系。建议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中,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还需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熵值法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测算评价,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如何影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呈逐年递增态势,但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财政纵向失衡由适度水平上升至过度水平,其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倒“U”型关系在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配置能力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泰州市化工行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问题为例,借鉴JeffreyWurgler研究方法,从泰州市信贷资金与企业生产规模的动态变化方面进行分析,计算行业的产值能力是否与投入的信贷量相匹配,分析金融机构投放的信贷资金量与行业产值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与行业产值总体上呈现出较高相关性,证明我市投放的信贷资金与行业资金需求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城商行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走跨区域经营的道路,一直都是城商行、监管层、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配置效率层面,考察城商行资产是否实现了跨区域的优化配置;在微观配置效率层面,研究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其资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并由此揭示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城商行和监管层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大海 《金融论坛》2007,12(7):20-25
本文从区域金融学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投放量过度,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别太大,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文章认为,疏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改善、优化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防范、控制发达地区的金融风险,分步实施我国地区均衡开发战略,这是解决当前全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商业化改革后,农村利率结构的扭曲是造成农村地区信贷资金外流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亏损的重要原因。其后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扭曲,也增加了纠正农村金融市场扭曲(利率市场化)的难度。借助于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利率政策造成的农村信贷市场扭曲以及后者对农村金融机构行为及效率的影响、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置造成的影响,并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