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战后日本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经过消化和改造将其变成日本自己的技术,对本国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技术改造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1965年以前,由于日本国际竞争能力弱和外汇的严重不足,国家对技术设备引进的严格管理,提高了外汇利用率,使日本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日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日本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性,陆续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随着日本政府的努力和进入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量的增加,日本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价日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发现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台湾30余年业的技术发展主要以技术引进为主。为了加速工业升级,台湾现阶段技术发展的策略,已逐渐由技术引进演化至引进开发并重阶段。目前引进技术的方式,除了籍助于与外国技术合作或经由侨外投资或聘请专家作技术咨询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外,另一方面则由投资外国高科技事业以引进管理及尖端技术。 台湾目前的技术移转包括下列三类:技术引进、技术输出及技术扩散(自我开发技术之移转或扩散)。  相似文献   

4.
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一方面加大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新一轮经济结构改革,这两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日本对劳动力市场、企业和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等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未来趋势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在日本经济结构改革中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卓人 《中国经贸》2004,(11):54-55
中国的未来,需要产生一大批有民族自主技术产权的品牌。拥有世界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却没有以开发能力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今后中国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世界生产基地。在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的同时,必须坚持进行产品开发。“两条腿”走路是学习外国技术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发展依赖科技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高低的竞争。在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日本占有绝对优势,这与日本科技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日本的科技发展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促进科技发展的战略措施日本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很早就执行了“科技立国”的政策。为了在较短的时期内使本国科学技术有较快的发展,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1.大量引进国外科学技术。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是从引进外国最新技术开始的,善于吸收外国技术的能力,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战后被用于支付技术许可证、专利权和版权的费用达数10亿美元(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战后20余年中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已有二十年(1967-1987)的历史了。日本取得如此的成就,除因实行了经济民主化和农地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政策外,还在于它所善于利用外资和消化外国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可以说,战后日本的经济崩溃局面是在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得以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的。综观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其积极引进和有效利用外资和技术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崔健 《现代日本经济》2008,159(3):25-2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日本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并制定和实施了专门的计划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从而加大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也在不断增加。尽管在日本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和流入量不平衡以及流入量相对较少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但是,逐渐增加的对日直接投资还是给东道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经营资源流入以外,在振兴地方经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力和解决雇佣问题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发展工业(含乡镇工业,下同)千难万难,人才缺乏是最大之难.目前有哪些因素影响民族地区工业人才的引进呢?下面是我们对通道县所作的调查.总的来说,通道县近年来引进工业人才收效不大(见下表),在我国内陆民族地区的工业人才引进现状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谷维 《中亚信息》2006,(4):32-32
2006年2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召开了有外国投资商参加的会议,讨论引进外国劳动力和培养哈萨克斯坦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哈国总理丹尼尔·艾哈迈托夫在会上专门谈到了外国公司培养当地专业人才的问题。他指出,外国公司在培训哈萨克斯坦员工方面尚未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众等的外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使得我国不少的民族工业不得不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拱手让出“地盘”、而依靠洋农业的技术、资金优势、走合资之路、赖以生存的的侯,以河北保定的“乐凯”、江苏南京的”加住”等为代表民族工业却响亮地提出了坚持“品牌、控股权和决策权”三不放弃、依靠自身潜能、创民族品牌‘与洋品牌──争高低的响亮口号。的确,近几年,我国的民族工业遭到了外国企业的挑战和“蚕食”。小到家用洗涤用品,大到彩电、冰箱、汽车,外国企业的投资竟占了中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国内一些生产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将军已在…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技术引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是日本发展本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一种传统作法,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工业比英国落后一个世纪,比美国、法国、德国落后半个世纪。明治天皇一上台,就提出“殖产兴业”的国策,鼓励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不是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迅速增长,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以及外商控股愈来愈明显,保护民族工业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究竟什么是民族工业,应当怎么保护民族工业?今后还应不应该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拙文在好些学者已发表宝贵意见的基础上,作一些分析,谈一些看法。 应当赋予民族工业新的涵义 民族工业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原来意义上的民族工业是指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所创建和经营的工业企业。我国民族资本主  相似文献   

14.
刘宏 《发展》1995,(12)
中华民族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发展民族工业只能是一句空话。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翻开我国的近代史,无不昭示出“耻辱”两个大字,追根朔源,就是民族工业落后,国力太弱,外国列强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用贷款和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掠夺中国的财富,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用实业救国。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发达的民族工业,中华民族就没有安宁和统一。中国人民仍将有被外国列强压迫、奴役的可能。 当今,工业化国家就是现代化国家的代名词。我国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没有民族工业的长足发展,就不可能有工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山东建设》2006,(5):25-25
日本一家有影响的杂志,日前就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评论:中国经济在宏观上取得了成功和发展,但在微观上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开始达到了极限;中国企业只是关注使用外国技术,依靠低成本生产产品,而不是全力开发自主技术;中国企业之所以不能发挥独自性,这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经济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大会期间,李鹏总理在参加北京代表团的讨论时,对引进外资发展混合经济会不会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问题作了分析。他认为,只要我们坚持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方针,就不仅不会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带动民族工业登上新台阶。比如家电行业,国内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  相似文献   

17.
日韩启示录     
涂东晓 《新财经》2005,(1):41-41
日本、韩国经济起飞的经历,对所有后进国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日、韩两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一般被概括为出口导向型。不过,这一提法掩盖了更多的事实。事实上,无论是日本或韩国,在经济腾飞阶段,对外国直接投资却几乎关闭了大门。例如即使到了1986年,日本只吸收外国直接投资8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吸引外资就已达到19亿美元。在韩国,为了控制外国直接投资,保护本国产业,在1960年就制定了《外国资本引进法》,限制外国资本进入,并且,韩国引进外资的重点是放在利用国外贷款上,而不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日韩经济成功的真正意义,在于出口导向背后所暗含…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动荡使泰出口损失严重本刊讯泰国实业院主席乃促猜说,在过去6个月中,货币率的动荡已使泰国的出口工业损失250亿铢。乃促猜说,日元与马克的挺升幅度超过美元的疲软,而泰国目前仍须由外国,尤其是日本引进原料、配件和机器等。马克与日元的升值,使泰国进口...  相似文献   

19.
引进外资是战后各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然而,日本却被称做是最后一个不靠外资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战后虽然日本也通过出让股份、接受贷款、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和同外国技术合作等形式引进了部份外资,弥补了内部资本积累的不足,但是,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在资本自由化方面有很多独自的特点。战后日本引进外资的政策可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 1.严选制度。根据1950年日本政府所制定的“外资法”,对于希望引进的外资采取个别审查的严选制度。选择的标准是:①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者;②直接投资对于重要产业或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者。对日本经济的复兴有不良影响者不得引进、基于上述几项标准,即对日本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赵晨沙 《宁波通讯》2012,(17):36-37
宁波近代民族工业,是旧中国民族工业缩影,自晚清已降。随着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南京条约》的签订,1844年,作为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正式开埠。1854年,宁波出现了中国近代引进的第一艘轮船——宝顺轮,为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从风篷木帆船向机动铁壳轮船过渡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