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化“哲学”源远流长、历史久远,是维系中国人民血脉相依的精神柱石。然而,由于19世纪中西方冲突并使当时的中国处于劣势,因此反对或蔑视中国化便渐成潮流,加之达尔的进化论强调自然选择的淘汰机制,更给这种思潮注入了某种“科学”的根据。当时的中国无疑是劣败,皇帝们错庸无能,李鸿章不断地签署卖国条约,人民群众愚味并缺乏组织以至于只是“一盘散沙”;一言以蔽之,中国人是劣等民族,中国化是劣等化。西方人对中国化的态度自不必说,就是有赤诚爱国心的中国人也难以抵当这股潮流,胡延先生在对中西化进行对比研究之后曾感到中国处处不如人,鲁迅先生则强调中国人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2.
煤炭企业级差收支调节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群 《经济问题》1993,(11):27-29
一、煤矿级差收支的形成机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农产品和矿产品的价格是由劣等条件下的产品成本决定的。”从这个结论出发,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级差地租”理论,即劣等土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调节市场价格。煤炭生产的劳动对象是自然资源,由于自然地质、煤炭赋存、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 我想,我们在讨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时,可否不直接讨论两者如何结合,而去认真讨论一下如何搞好我们的计划体制和计划工作,使商品经济有计划、高效益地发展与增长。因为直接讨论两者的关系。容易产生形而上学的观点,先把两者分割再结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板块论”、“渗透论”等。有的习惯提法在科学意义上还需要进一步推敲。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总感到有些不确切。这一提法会使人以为“计划经济”这一块可以超越市场,“市场调节”这一块可以不要任何计划,两者的结合就成了“无市场的计划经济与无计划的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同义语。这样的两者结合怎么会实现计划经济呢?事实上,与计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经团联常务理事会要我在第二届年会上作一个报告。我接受了这个要求。但是我讲的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常务理事会。我的这个报告完全是学术性质的。这届年会讨论的主题是经营和改革。讨论这个主题是由我建议,经过常务理事讨论作出决定的。两年多以前曾经考虑过这届年会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作为主题。对这我也赞成  相似文献   

5.
<正> 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讨论中,有同志说,根本否认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会妨碍我们更深入地探讨按劳分配问题;有的同志则明确地说:“劳动力部分个人所有关系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劳动力个人所有权是按劳分配的基础”。我认为,把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归之于社会主义下存在劳动力个人(部分个人)所有(或说是原因之  相似文献   

6.
试考唐代吐鲁番地区“部田”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麴氏高昌时期和唐代,吐鲁番地区的耕地有“部田”与“常田”之分.“部田”何以得名?它与“常田”的区别何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西村元佑先生认为:“常田是良质的土地”,“部田是劣等的土地”.“常田与部田的田种区别概括地说不妨理解为上田同下田的区别”.马雍同志认为“‘倍’、‘部’二字古音相通,可以假借”,因而“‘常田’就是常年耕种,不需轮休之田;而与‘常田’相对的‘部田’就是需要轮休之田”.  相似文献   

7.
“卢卡斯批判”以及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卢卡斯(Robert E.Lucas)及“理性预期”学派的工作,于1995年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的承认。在此,我想借介绍卢卡斯的工作之机,发挥一下我对经济学存在的基本问题的看法。 这篇文章分成三节。第一节综述卢卡斯本人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又分做“早期”,“中期”,和“后期”。因为从新闻中知道诺贝尔委员会奖励的是他“发展和应用理性预期假设,由此改变了宏观经济分析和深化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了解”,据我的理解这是卢卡斯“中期”的工作,又被称为对凯恩斯主义的“卢卡斯批判”。第二节评价卢卡斯及“合理预期”学派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第三节讨论经济学存在着的基本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未来的走向,这构成我所谓“批判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我看了“学习杂志”“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法则问题讨论专辑”,其中有好些意见和我的见解是接近的甚至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些意见是我不能同意的。为了我们的讨论进一步的深入和展开,特写这篇文章以供同志们参考。这里要说明一下,这篇文章只能谈谈目前正在争论的半社会主义合作经济和小农经济有没有自己的经济法则,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不是最大利润这三个问题。“讨论专辑”中的其他意见,尤其是吴大琨同志的意见,将另写专文来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 卫兴华同志在《经济研究》1982年第4期写的《绝对地租和垄断价格》一文,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问题。其中关于农业的发展并不是永远落后于工业的见解,关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土地私有权垄断即使是劣等地也总要支付地租的见解,以及这种地租因为与原来意义的绝对地租产生于同一个原因可继续称之为绝对地租的见解,我认为都是正确的。但他对于这种绝对地租的来源问题的看法和对马克思关于这一问题的一些论述的理解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在我26岁的1991年的7月28日这天,对于他人也许是个平常的日子,可对我却终生难忘。这一天,我的理想变为现实;这一天,谱写了我创业的崭新篇章;这一天,张开了我奋飞的翅膀。就在这一天,一架“安24型”民航客机承载着满座的客人,更承载着我梦寐以求的希望,由长沙起飞,穿越云层,平稳地降落在瓯江之畔的温州机场。民航湖南省局领导的手和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能松开。他们激动、兴奋,说:“王均瑶,你干了一件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大事啊!”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都报道了我包飞机的事,说我是“胆大包天”,“开中国私人包机之先河”,“创造了90年代…  相似文献   

11.
陈波 《开放时代》2000,(3):116-118
一笛卡儿是我所尊崇的一位理性主义者,他早在17世纪就说了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我思故我在”。他追求知识的绝对确实性,要为整个知识大厦找到不可动摇的阿基米德点。在用普遍的怀疑扫荡了几乎一切东西之后,他认为只有一件事情是无可质疑的,即“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而一个怀疑和思想着的“我”设想“我”不存在,这是矛盾,是一种逻辑上的不可能性,因此“我”存在。这里,“我思”和“我在”之间不是前提和结论的关系,即不是从“我思”逻辑地推出了“我在”;而是一种基于直觉的直接同一性关系,因为“我在”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级差地租,意见很不一致。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级差地租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级差地租”;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虽然不存在级差地租,但是存在“级差收入”;我认为应该大胆地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虽然不存在级差地租,但是存在“级差收入”;我认为应该大胆地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级差地租,并且要合理地利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合理地分配级差地租,这无论是在理论上或者是在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都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称评定已成为每一个家庭共同关注的大事、职称是什么?它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由“职称”带来的一系列关乎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基本生活和工作的“魔方”,引起了多少人的反响。我刊从这期开始,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关于这一问题的大讨论,希望对职称改革有所促进。本期我们刊发了两位作者的来稿,希能引起大家的讨论和兴趣。今后凡给“大讨论”来稿,请注明“大讨论”字样寄我编辑部收。  相似文献   

14.
<正> 打倒“四人帮”以后,我曾经以什么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两个题目,在北京、兰州、成都、西昌、昆明、上海等地的大学经济系、党校和干部会上作过多次报告。后来我又在1979年第8期《经济研究》发表了《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此后好几个期刊,就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即生产关系的内涵问题,展开了讨论。就我所知,截至1980年9月份为止的一年零一个月,光《经济研究》就发表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共十七篇之多。此外,《红旗》,《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经济科学》、《群众论丛》等刊物也发表文章讨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志乐先生你错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乐先生的文章《外资并购与中国经济安全》,我早已拜读,几次想动笔写些东西却中途放弃,因为,我不想与人打口水仗,但因王先生地位特殊、观点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以及其观点有一定代表性,还是忍不住想讨论一番,我想这也是王先生的愿望,因为王先生有“以期引起讨论”之言。  相似文献   

16.
张桂琴 《经济师》1999,(10):53-53
目前,“质量兴厂”已成为一些企业创效的战略方针,并且自下而上地大张旗鼓地讨论和宣传“质量兴厂”的重要性,立志在质量上有所作为。我认为这确实是抓到了企业生存的关键问题,本文试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上进行粗浅的分析。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质量工作的新认识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市场供不应求。“够不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很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产品质量没有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没有与用户和消费者的适用性结合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对质量工作要有新观念、新认识。1、…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二十届开放时代论坛的主题是“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而我这几年都在思考当代中国法治理论体系的建构,标识性概念为我的思考主题增加了十分必要的视角,所以我以当代中国法治为例来展开主题发言,讨论当代中国法治的标识性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两年,我国经济学界开展了关于价值和两种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問題的爭論,在这場爭論中,凡是錯誤地确认价值由“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同志,他們在举例說明需要大大超过供給,市場价值就由劣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別劳动决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錯誤地搬用馬克思的“虛假的社会价值”这一科学范畴,来解释从他們虛构的市場价值低位规定中必然冒出来的总价值“溢额”——即一个部門的商品总市場价值大于全部门个別价值的总和,而按理,它們是不能不相等的。这一方面表明他們还不怎么了解馬克思的“虛假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們所持的价值由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論点,是虛构和錯誤的。由于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論体系中的“虛假的社会价值”,我們过去宣传解释得很不够,现在还有不少人不熟悉它的经济內容。因此,为了便于一般讀者了解爭論中达一方面的問題,还得先将馬克思所确立的“虛假的社会价值”范畴簡单地說明一下。  相似文献   

19.
汪丁丁 《资本市场》1998,(10):51-53
<正> 本世纪最后一年,我称之为“千年之变”。我在这个专栏里曾经写过“关于我们人类的下一个千年”的预言和埃略特提出的三百年周期波浪理论对未来世纪股票市场的预测。我在那篇文章里讨论过目前我们正在进入的“大熊市”在人类社会发展长周期里的位置,指出未来五十年会是这一长周期的下降阶段。那篇文章是在年初美国股市高涨的时间写的,现在看来更加符合我们的直觉了。不过直觉后面还需要理论的支持,否则就很难区分预测与神喻之不同。  相似文献   

20.
热门的金融和冷僻的哲学,这两者看似并不属于睦邻友好的关系,周洛华先生却神奇地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初看书名,引起了我的好奇:这个书到底是讲金融呢?还是说哲学呢? 一翻开作者的自序,就发现好看到停不下来.作者在自序中这样说道:“我把自己在金融学研究中的困惑,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并且使其能够自圆其说……这本书就是在金融学领域实践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产物.”这本书不讨论估值模型、交易策略和投资组合,从哲学的思辨、历史学的情怀等角度去看待金融学领域的“波动率” “估值” “房价涨跌” “回报率”,用和“年轻女编辑”聊天的口吻和方式,以散文般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一扇充满有趣故事和智慧的金融学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