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农”是当代中国重中之重的难解问题,宜从源头上加以剖析,顺乎规律才能解决。在“三农”问题中,农民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实是农村人口进而城市人口问题;农村是承栽农业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土地问题;农业是“三农”中的根本,实是农民与农地的结合方式问题。“三农”问题根本在于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1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法》第二条第一款)。乡镇企业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近二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已使其在我国国民经济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的近2/5,国内生产总值近1/3,工业增加的1/2和农民收入的1/3都来自乡镇企业;同时它还吸纳了1.3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此,邓小平同志曾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关于乡镇企业的立法方面尚存一些问题,笔尝试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林文丹 《发展》2006,(7):38-39
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为4,56亿,占总人口的36.09%,比1990年增加9.86%。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关系密不可分。相关资料显示,1978—2003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从不足200万人增加到9900万人。农民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增添了许多问题,如何对农民工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林江  李普亮 《山东经济》2010,26(3):83-88
本文基于1978—2006年的财政农业投入数据,通过Ende—Granger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经济绩效。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财政农业总投入对农民增收表现出了显著的正面效应,但不同类型支出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民收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它尤其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越发达,政府就越能动员更多的财力资源来支持农业和农民,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工业才能大规模支援农业,城市才能支持农村,农民的收入问题也才能比较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7.
反思90年代的三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1988年的11年.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蒸蒸日上的11年,也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动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11年;1988-2001年的14年,虽然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4年。但却是中西部绝大多数农村凋敝和农民生活艰难的14年。14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占了30年改革进程的近一半;9亿多农民不是一个小数字,占中国人口的70%多  相似文献   

8.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能否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解决好“三农”问题首要的是要解决好8亿多农民的问题。我国农民数量非常庞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总数达8亿多,其中农业劳动力估计在5亿人以上,但是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2,而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农民人均耕地的1/3,若按中等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我国现有耕地仅需5000万农业劳动力。显然,在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都是我国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和整个中国面貌的改进。而目前除个别经济发达地区以外,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还缺乏许多必要的保障,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风险难以回避,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微弱。与此同时,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比,在建立时间、项目内容和保障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且缺乏整体制度设计,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且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市场化改革道路上的阻碍性因素,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相去甚远。因此,保障我国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农业形势如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17年来,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我省199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约2350亿元,农业总产位650亿元,农业增加值410亿元,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民族的绿色“心脏”,是人类的哺乳业,农业是定天下的全社会产业.农字号问题是天字号问题,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农业,勿忘农业。实践证明: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没有农业,便没有发展的一条硬道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0%的国上面积在农村,80%以上的人口是祖居农村的农民,农村人口占全世界农村人口的1/4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9亿多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的三个基本手段(种植业、养植业、乡镇企业和劳务输出),缺一不可,这是我国的国情、农情,也正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高达1.6—1.8亿之多,到1993年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打工的约为3865.5万人。如果按照近年来的发展状况,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2.3—2.5亿人。严峻的事实已充分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不仅是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焦点问题,而且已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制约因素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呈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是我国经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克莱因博士一直在关心着中国的农业问题,他曾说过,中国经济有两大问题,一是农业,二是人口。邓小平曾经说,中国的经济要出问题,可能就出在农业上。中国有9亿农民,“三农”问题如今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曾用三个“最”字,极言所面临的形势:“现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最根本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难。”时隔18年之后,农民再一次盼来了又一份“一号件”。这份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件,被称为是近年来有关“三农”问题含金量最高、最务实的件。但一些干部群众也有担忧:担心件落不到实处,担心件念“走样”。如何认清和克服农民增收难问题,如何把“一号件”落到实处,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支招”……  相似文献   

14.
郭爽 《魅力中国》2013,(29):343-343,345
长期以来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一直是我国最基本最现实的国情。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认为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与解决农民问题息息相关,必须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邓小平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他在解决农民问题方面提出的思路和对策对我国今天解决农民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宝瑞 《发展》2003,(4):4-4
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我国各地农村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力和承包的土地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充分体现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前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真正让农民富起来,仅靠农民从事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最根本的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名列世界前茅的我国,占人口总数70%的农民,其平均收入基本上没有多少增加。特别是在“九五”期间,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呈逐年下降的态势,1996年农民人均增幅为9%,2000年为2.1%。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症结何在?其深层原因,就是就业不充分,大量的农村富余人口没有实现非农产业就业。那么,如何实现农村富余人口非农产业就业,本文试图作一些分析探讨。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解放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使多数农民不再是农民,也就…  相似文献   

18.
改革新视角     
积极性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江泽民总书记9月25日在安徽考察时就我国农村改革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说到,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农民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农民有积极性,农业就快速发展;什么  相似文献   

19.
取消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基础产业部门,是国家独立、社会安定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建国后实行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化道路,使得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把发展农业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当前,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施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供销社要发挥党和政府连接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发挥自身优势,助农增收、帮农致富、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必须深化改革,在创新经营方式、创新企业组织方式、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上做出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