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伊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后.迅速在电视、户外广告等媒体打出了“中国乳业至高荣誉”之类的新传播口号。看到这样的传播.我不禁愕然:虽然奥运会是全球最高级的赛事、虽然要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要达到一定的资质.但荣誉与赞助毕竟是两回事,赞助是一种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在回顾奥运精彩的同肘,中国商界和学术界又进一步把目光聚焦到了对企业奥运营销的成功与失败的探讨之上,希望通过一种反思的视角和理性的思维,从中国奥运赞助企业身上发掘出其利用国际化平台夯实自身竞争力的经验,以为中国企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解决竞争力难题寻找出路。作为首家赞助奥运的乳品企业伊利集团,因其精确到位的奥运营销而被广泛关注,并八选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经典案例库。 相似文献
4.
对于企业而言,奥运会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品牌"快车。中国企业的问题在于:是否可以得心应手地驾驭这匹良驹,而不是仅仅成为车上不起眼的乘客。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企业而言,奥运会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品牌"快车。中国企业的问题在于:是否可以得心应手地驾驭这匹良驹,而不是仅仅成为车上不起眼的乘客。2007年,青岛啤酒凭借赞助各类体育赛 相似文献
6.
7.
8.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柯达
“非奥运营销”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4年,用于描述在这一年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些企业所采用的特殊营销手段。在这届奥运会上,富士耗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而其竞争对手柯达却成为了ABC电视网的赞助商。并由此创造了一个非奥运营销的经典:因为赞助电视网,柯达有权在奥运转播过程中不断传播柯达的品牌标识。 相似文献
9.
10.
11.
“ 在渠道密集渗透策略配合之下,“DESFONE”品牌正在向国际化迈进,借助奥运东风,“DESFONE”向世界展现了民族品牌的好品质,也吹响了奢侈品牌的战斗号角。” 相似文献
12.
13.
奥运大幕落下之后,伊利、蒙牛这对同城冤家依然是业内外谈论的焦点。公众感兴趣的是,伊利与蒙牛,谁是这场耗时数年的奥运营销大战的胜利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纵览二者这几年运作的全过程,也许会让我们更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相似文献
14.
非奥运赞助商的“非奥运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顺利地搭上了奥运这趟快车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实力相对弱小的中小企业当然不情愿眼睁睁地看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从眼皮下白白溜走。借助奥运会的东风提升自己的品牌,“非奥运营销”就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5.
16.
18.
2005年11月16日,呼和浩特,镁光灯打向伊利,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代表伊利和北京奥组委签约,伊利独家获得北京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资格,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和中国西部第一个正式赞助奥运的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伊利集团健康、快速的发展,也成为了业界讨论最多的话题。2005年伊利集团在大危机后又实现了大增长,主营业务收入121.75亿元,较2004年强劲增长39.38%,连续三年蝉联中国乳业第一名,纳税更是高达近9亿元,比第2名高出很多倍,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伊利的品牌价值高达152.36亿元,比行业第2名高出了近一倍。同时伊利运营效率行业第一,企业发展非常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