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文俊  银莹 《西部论丛》2009,(12):21-23
尽管奥巴马11月访华避而不谈汇率问题,央行也明确表示不会迫于外部压力让人民币升值,但市场再度强化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诱使国际炒家提前布局。在国内流动性本身就相当充裕的情况下,热钱的流入正进一步吹大股市、楼市资产的价格泡沫。这些泡沫一旦破灭,不仅使前期促进经济复苏的努力化为乌有,还可能引发新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国际热钱与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以缓慢的速度持续升值。在人民币寻求均衡汇率的过程中,其升值预期不断被放大。在这种形势下,国际资本巨量涌入国内,进一步扩大资本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股市的疯狂,到地产的火爆,再至其他投资领域的狂热,国际热钱肆意游动,充分体现出资本逐利的本性。如何有效遏止国际热钱和流动性过剩,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是根本之举措。  相似文献   

3.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日前撰文指出,虽然流动性过剩没有权威的准确定义,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已经是有目共睹。中国所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股价、房价大涨,都应该与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输入有关。而追根溯源,这应该与"美元本位"的全球货币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来,人民币汇率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出口的增加,外汇储备的增长,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许多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将外汇转换成人民币或者人民币资产,一旦人民币值的预期兑现,便可从中获利。今年以来,除股市之外,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短期外债的额度也突破警戒线。虽然,不能把波动的原因都归结为“热钱”炒作,但也确实不能排除有“热钱”在其中兴风作浪的因素。“热钱”的炒作往往是快进快出,当它集中炒作时,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泡沫:面当它们离场时,又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及金融带来重创。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虽然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的各个国家有所不同,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5.
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现状(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动因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向好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保证资本的安全性是国际热钱的特性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年均GDP增长率在9.5%以上。新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趋势。因此,在我国良好的投资背景下,就吸引了国际热钱逐步流向我国。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国内流动性过剩情况突出,表现为货币超额供给严重和外汇储备的逐年增加,大量热钱推进房地产业和股市虚高。而与此同时,国内教育行业投资短缺现象严重,投资渠道不畅通和投资方式不合理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将国内流动性过剩资本转向教育行业投资将十分有利于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情况,促进教育行业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杨 《环球财经》2008,(5):66-67
热钱异动表明其逃离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而一旦规模庞大的热钱同时抽逃,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硬着陆”,并深陷金融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8.
关海燕 《魅力中国》2010,(32):46-47
无论是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中“热钱”的长袖善舞,还是当下关于国际游资已经或者即将大量涌入中国的传言正甚嚣尘上,热钱,或说是国际游资,又名为国际投机资本,都是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角色。在人民币面临极大升值压力,而中国又开始逐步放松资本管制的当下,探讨“热钱”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初,港股直通车作为一石二鸟的方案被提出,本意是为内地资金"排洪",同时也能拉升港股市场.有分析人士认为:去年中国宏观经济受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困扰,而外汇过剩则是形成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因. "直通车"的开通则正好将国内过剩的资金引向境外,既能缓解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国内通胀压力,也能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同时还可以成为中国长远放松资本管制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实际上,作为一般规律,经济危机的根源一定是产能过剩,金融危机的根源一定是流动性过剩,二者之间又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常常相伴相随。同时,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更是如此。而爆发金融危机则是流动性过剩的集中暴露和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1.
王永利 《环球财经》2011,(12):73-73
实际上,作为一般规律,经济危机的根源一定是产能过剩,金融危机的根源一定是流动性过剩,二者之间又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常常相伴相随。同时,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更是如此。而爆发金融危机则是流动性过剩的集中暴露和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2.
李拉 《产权导刊》2010,(12):8-10
时隔34个月,央行宣布加息。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首次加息。10月19日央行宣布自次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此前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2007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经济脱实向虚趋势相当明显。虚拟经济可以说异常火爆,实体经济则相对衰退,形成“冰火两重天”。经济脱实向虚的原因,一是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流动性过剩,部分资金必然流入资产市场进行炒作。2008年M2还不足50万亿,如今接近110万亿,5年时间翻了一番。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核心原因也是流动性过剩。二是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国际投机热钱利用汇率升值无风险套利,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贸易顺差和出口数据里,也隐藏着部分套利热钱。三是实体经济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金融投机领域,以牟取比实体经济高得多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4.
陈艳萍 《北方经济》2012,(10):77-77
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不仅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也给宏观经济运行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其表现在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金融机构存差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的持续流入方面。要通过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预期等对策,调整流动性在结构上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2007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快速平稳发展,但经济运行中的“三过”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内外失衡,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加大,流动性过剩仍未根本好转,通涨压力明显增大,经济增长面临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没有缓解。国家将在今年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针对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等问题,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其累计调控效应逐渐显现,将对国内经济以及重庆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的测量、根源和风险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 《世界经济》2007,30(11):44-55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如何衡量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流动性过剩的源头以及流动性过剩将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什么影响,成为目前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利用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国内信贷与GDP的比率衡量了流动性过剩程度,并发现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祖国大陆与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等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实施了以低利率为特征的宽松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发行增加。流动性的国际传导刻画了当前中心-外围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流动性过剩已经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并可能引发未来的全面通货膨胀。一旦流动性过剩发生逆转,将会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严重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7.
作为短期投机资本的国际热钱是导致历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元凶之一。无论是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亚洲金融危机都给世界人民敲晌了热钱扰害经济的警钟。由于热钱的隐蔽性和流动性往往很难把握其来龙去脉,给各国监管当局造成很大的困难。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使人们担忧热钱会搅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局面。文章首先就热钱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热钱进入中国的因素以及由此给我国的相关经济变量所造成的影响,并针对热钱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趋利避害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频频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说明央行对银行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保持高度警惕。”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银行流动性过剩.通常是指银行资金充裕.信贷投放的冲动较强。央行数据显示.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刘文翠  汪爱琴 《新疆财经》2008,(1):10-12,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已使我国现实经济运行出现了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率较高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应不佳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均与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相关。因此,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收支非均衡条件下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湘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11):58-61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难以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危害严重,而且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文章首先从我国双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完整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状况,然后提出我国必须采取自主积极的调控方式应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的影响,并利用蒙德尔-弗菜明的IS—LM—BP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采用的四万亿振兴投资计划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