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速公路入口处,无人值守自动发卡机若要顺利实现工作效能,必须借助一套前端检测设备(即智能车型分类仪)的配合,事先对收费站入口的各种车辆进行车辆类型识别,然后,发卡机根据获取的车辆类型数据自动实施发卡操作。由此可见,智能车型分类仪是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自动发卡系统必备的前端设备。  相似文献   

2.
自助刷发卡系统能自动适应大、小车刷发卡,具有发卡速度快、效率高、节省人力等优点,能有效加快各收费站入口车辆的通行速度,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与形象。越来越多的省市已开始应用自助刷发卡系统,但由于建设条件不同,各路段的收费站对自助刷发卡系统的应用有着不同的需求,本文将对不同的应用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新趋势,入口自助发卡、出口智能收费等新型收费模式对车型、车种等车辆特征识别和判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省通过开展高速公路智能收费在线支撑平台建设,分析挖掘联网收费相关数据,对接车管所数据,构建车辆画像和路径还原模型,为收费系统提供实时、精准的车辆信息查询服务,实现了车辆特征的精准识别,满足了当前自助发卡、智能收费等无人化设备的需要,为未来数据深度融合分析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高速公路站口拥堵,提高收费技术含量,节约路段运营单位运营成本,湖北省高速公路首条智慧收费机器人自助车道通过集成人工智能单元,依托云端智慧大脑的AI技术和海量信息库搭建云服务平台,通过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智能语音、人机交互、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为现场收费提供如语言提取、深度图像识别等SaaS化服务,实现收费站入口自助发卡、出口自助收费及特情自助式处理,减少收费车道人工操作流程,降低路段运营单位的成本支出,提升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便捷化、智能化及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于封闭式收费的高速公路,其收费采用入口车道人工发卡、出口车道人工收卡并收取通行费的运行方式。入口车道自助发卡系统是一种新的发卡方式,主要是通过司机的操作,实现入口车道领取通行卡,从而减少入口收费人员的配置。本文将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设置方案,以期达到安全运营、有效节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自动收发卡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应用并不普遍,国内高速公路的收费方式还是以人工收费模式为主但是,自助发卡机系统以其良好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日趋完善的技术逐渐在高速公路运营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论述了京石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自助发卡机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包括车道收费控制系统、入口自助发卡机、自动车辆分型设备,以及该系统是如何帮助提高高速公路运营能力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探讨的高速公路电子识别自动发卡系统是为解决高速公路入口广场应用ETC所遇到的困难应运而生的。收费系统通过与整合ETC功能的自动发卡机交互通信,可以自动识别带有0BU(On-Board Unit)标签的车辆,并智能地对其放行,对于没有OBU的车辆则只需在发卡机前按下取卡键即可取卡进入高速公路。鉴于目前ETC车道的闲置率比较高,因此,将ETC车道配上无人值守发卡系统,可以有效地增加车道的使用率,降低高速公路入口广场的通行压力,减少整体车辆的通行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前福建省高速公路采用人工半自动联网收费模式.即非接触式IC卡作为信息携带的媒体,入口人工判别车型、入口发卡:出口收卡、再次人工判别车型、收费、自动打印票据。考虑到可能遇到突发事件或者车道故障等情况,会导致部分车辆无法正常进出高速公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速公路运营的服务质量。为了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收费系统的不间断运行,福建高速提出能否推出由无线模块组成的车道控制器以应急突发情况。福建新大陆电脑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在线式智能联网收费系统是在总结取消省界收费站经验基础上,通过减化车道系统功能,将业务逻辑处理、通行费计算以及数据传输等功能转移到收费站边缘云端处理,同步开发省中心云控平台,实现云计费、云管控、云监测等目标,结合入口自动发卡、出口自助缴费和智能车型识别等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联网收费智能化水平、减少车道机电建设成本、收费人力成本和系统运维成本,提高联网收费运营和服务效率。本文介绍了系统总体框架,简述了系统网络设计,并对试点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非接触式IC卡可作为车辆上路必须携带的真实证件及可实现性。IC卡上记录有车辆车牌、车型、车种等信息,该卡作为高速公路的通行卡使用后,不需要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车道上安装车牌识别设备等,将能够杜绝司机逃避交纳过路费、杜绝收费员贪污行为的发生,可以取消路段中心,收费站的收费监控,对入口收费车道上的设备作一些改进,可取消入口发卡员等。非接触式IC卡随着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社会上应用越来越广。全国主要大城市已把非接触式IC卡应用于公交“一卡通”等公共事业方面:如广州的“羊城通”,根据用户需求在卡上储存一定的金额,可在公交车、地铁、的士、停车场、公用电话等场合划卡交费。早在几年前广东省的一些高速公路路段就把非接触式IC卡作为通行卡,现已正式确定为全省高速公路的通行卡。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全车型不停车收费系统入口改造技术的应用原理及应用模式,并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该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可为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完善收费系统的应用模式,使之更加高效、可靠地运行,减少投入和维护成本,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提升驾乘人员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普遍使用了自动发卡设备,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交通效率,但绝大部分自动发卡机设置了简单的车型分类(分为货车棚小车两类)。为了进一步减轻出口收磺贝的工作量、使收费数据的统计更打加精准,管理更加方便,为自动发卡机增加车型识别功能,成为高速公路运霄方的一个重要需求。  相似文献   

13.
自助发卡机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的设备,在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等方面受到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普遍好评。通过近两年时间对自助发卡机的实测使用,其相对与传统人工发卡,不仅减轻收费员的劳动强度,降低高速公路企业的营运成本,在司机熟练使用后,还能明显提高道口的过车速度。  相似文献   

14.
取消省界收费站后,高速公路及国省道的收费方式和收费稽查面临重大变革和考验,同时对监控系统在车辆统计分析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车型识别系统能够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发的新收费车型分类标准高效准确地识别车型,同时还能够识别车牌、品牌、年款、颜色等车辆特征,符合目前高速公路管理的需求,可多场景应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监控系统及治超管理中。  相似文献   

15.
据ISO/TC204中国委员会统计资料,2006年广州地区停车等待交费损失的车时就达数百万小时,由此导致的汽油浪费以亿元计算。目前广东省联网收费管理逐渐成熟,如何提高车辆通行能力、降低收费成本、预防通行费流失成为高速公路建设者、管理者和机电系统集成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预期和现状,必须进行收费机制的创新,提出全自动无人值守发卡机及车型自动分类系统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无人值守自助发卡机(以下简称发卡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应用于高速公路入口,提供无人值守发卡服务。车辆经过发卡机时,司机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取卡或者刷卡,取卡或者刷卡成功后,进入高速公路。2008年至2011年期间,广深高速公路共计安装了80台发卡机,其中2008年和2009年分别在萝岗站和东莞站各安装2套发卡机进行试验。2010年分别在广州站安装4台、在皇岗站、福田站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自助发卡车道的发卡速度优于普通人工发卡车道,但还是存在因司机需要在车道内停车、按键、取卡,而使车辆在自助发卡车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的问题。本文通过设计"来车检测装置",实现"车到取卡",提高自助发卡车道的车辆通行速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激光式自动车型分类系统,通过高精度的扫描式激光测距仪检测车辆的轮廓及轴数信息,按照全国统一的车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信息用于ETC车道系统审核车辆是否存在换标签作弊行为。该激光式车型识别系统也可用于无人发卡系统,快速精准识别车型,防止人为作弊。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开通营运高速公路大多数采用“人口发卡、出口收费”封闭式收费系统,IC卡(IntegratedCircuitCard)作为封闭式收费系统的入口通行券和车辆通行计费凭证,其优点是严格按车型和行驶里程收费,公平合理,借助IC卡记录的信息,可以获得多种交通情报。IC卡是把具有存储、加密或数据处理能力的芯片封装于一个塑料基片之中的集成电路卡,具有反复使用、保密性强、抗干扰好等显著优点,其应用分类和采用标准已写进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127-2003)。但是,IC卡在使用流通和管理过程中的不严密性和不完全封闭性,导致了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高速公路“智慧收费站”行业标杆场景打造,实现出入口收费站的无人化、少人化,自助化车道上的智慧收费机器人应配套远程回控服务类系统——智慧收费云客服系统。该系统围绕智慧收费机器人正常运行、自助化过车等需求,通过实时监测智慧收费机器人及车道运行状态,确保自助化车道的稳定健康运行,同时为智慧收费机器人提供不同类型特情回控处理能力,确保车辆能够尽可能以自助化方式完成过车交易。试点运行表明,智慧收费云客服系统可有效提升自助化车道的日常收费过程效率,也有利于加强车道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