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银行救助的最后贷款人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化解个别问题银行流动性困难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各国银行完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惯例中最后贷款人的前提条件、原则、实施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道德风险、维护监管当局声誉等问题,对中国人民银行先例最后贷款人的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中最后贷款人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年初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引人注目,并最终演化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纷纷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展开救助行动。这种救助行动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运行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系统性风险的程度、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传统认知范围的形势下发生,传统的最后贷款人角色也在此次危机管理中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职能作用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新的扩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的金融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银行的危机,特别是跨国银行的危机极易引起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国际监管日益重要。但同时,作为防范危机有利武器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却在对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管中处于含混不清的状况,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跨国银行国际监管问题入手,分析最后贷款人制度在跨国银行国际监管中难以实施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中的最后贷款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后贷款人理论产生于19世纪到20世纪初,由于当时各国金融危机频发,Baring爵士提出应该由英格兰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向危机中陷入流动性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布雷顿森林体系早期,世界金融局势比较稳定,最后贷款人理论没有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以及该体系瓦解之后,世界范围内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该理论再次被重视。相对于存款保险体系的微观保护作用而言,最后贷款人对市场起到的是宏观保护的作用,因此,在建立我国存款保险体系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应该逐步完成向最后贷款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最后贷款人理论产生于19世纪到20世纪初,由于当时各国金融危机频发,Baring爵士提出应该由英格兰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向危机中陷入流动性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布雷顿森林体系早期,世界金融局势比较稳定,最后贷款人理论没有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以及该体系瓦解之后,世界范围内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该理论再次被重视。相对于存款保险体系的微观保护作用而言,最后贷款人对市场起到的是宏观保护的作用,因此,在建立我国存款保险体系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应该逐步完成向最后贷款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7.
中央银行贷款在引导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增强流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了中央银行对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并存在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最后贷款人思想产生伊始,其道德风险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最后贷款人理论的演进,对道德风险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化。本文对最后贷款人道德风险理论进行回顾,研究了几种主要理论的思想起源、政策内涵和实施障碍,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防范最后贷款人道德风险的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最后贷款人制度:演进及其在银行强制性退出中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后贷款人制度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强制性市场退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前者往往是隶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能;后者是往往是监管部门的职能.在这种分权安全下,两者的有效协调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有序退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中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演进与特点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就中国最后贷款人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强制性市场退出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讨,并就该制度的完善以及拟议中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款保险制度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是对银行危机进行救助的核心制度安排,两者虽然在防范个别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在介入条件与时机、救助对象和经济效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major sources of bank default risk: liquidity risk and credit risk. We use a sample of virtually all US commercial banks during the period 1998–2010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risk sources on the bank institutional-level and how this relationship influences banks’ probabilities of default (PD). Our results show that both risk categories do not have an economically meaningful reciprocal contemporaneous or time-lagged relationship. However, they do influence banks’ probability of default. This effect is twofold: whereas both risks separately increase the PD, the influence of their interaction depends on the overall level of bank risk and can either aggravate or mitigate default risk.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bank risk and serve as an underpinning for recent regulatory efforts aimed at strengthening banks (joint) risk management of liquidity and credit risks.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出现了从企业客户向个人客户的调整和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思路也在发生变化,各家银行也逐渐从追求存贷款利差收入向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并成为了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本文从剖析零售银行业务的特点入手,着力分析了当前零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同业竞争趋势,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过去十多年间,美国商业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收入量呈持续增长之势,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对美国银行业务经营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增长性、波动性和相关性等三方面出发,对美国商业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欧元区迅速采取行动,不仅积极寻求国际社会援助,还将视角转入区内,以期尽快实现自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建立是重要举措之一。实践证明,该机制在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近年来亚洲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治理结构、救助程序、规模与职能以及对救助方的保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这就需要积极借鉴EFSF经验,不断完善亚洲区域金融安全网。 相似文献
15.
德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统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德国中央银行的统计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德国中央银行统计工作的架构、法律、部门安排、数据采集、报表编制、统计技术、报表体系、数据披露、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实践进行比较,提出若干值得我国学习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尽快提升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已经成为银行基层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某国有商业银行广西区分行基层服务现状的调查表明,当前银行基层服务还存在服务渠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部分业务流程还有不足之处等问题,应以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效率等对策来提升银行基层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问题银行的救助:北岩挤兑事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英国北岩银行发生了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英国银行业首次零售存款挤兑事件。本文介绍了英国对北岩银行的救助,认为从中暴露出英国当前财政部、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局的三方协定存在缺陷、银行破产清偿机制不健全和存款保险机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指出应当从中汲取的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监管合作机制、建立问题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和早期纠错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完善我国问题银行救助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日益明显,净利差也已成为衡量金融中介机构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关于净利差决定因素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学界关于净利差的测算、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以及在不同区域内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各种决定因素的梳理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监管效率,也有助于对我国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Luan Libing Zhou Yanjie 《国际金融研究》2008,(12)
内容内部审计的产生最早可上溯到奴隶社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出现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在现代社会,内部审计成为世界各国银行达到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世界发达银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在内审的理念、体系设计、方式方法、人员使用等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审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但相对于国际先进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内审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审视银行内审的作用,尤其关注内审对于银行经营、工作绩效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要认识到,内审部门与银行其他经营部门一样也会给银行带来价值。 相似文献
20.
Deposit insurance is widely offered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as part of a financial system safety net to promote stability. 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deposit insurance is the reduction in the incentive of depositors to monitor banks which lead to excessive risk-taking. We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deposit insurance and bank risk and systemic fragility in the years leading up to and during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We find that generous financial safety nets increase bank risk and systemic fragility in the years leading up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during the crisis, bank risk is lower and systemic stability is greater in countries with deposit insurance coverag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oral hazard effect” of deposit insurance dominates in good times while the “stabilization effect” of deposit insurance dominates in turbulent times. The overall effect of deposit insurance over the full sample we study remains negative since the destabilizing effect during normal times is greater in magnitude compared to the stabilizing effect during global turbulence.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good bank supervision can alleviate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deposit insurance on bank systemic risk during good times, suggesting that fostering the appropriate incentive framework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suring systemic stabil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