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推广和使用液态生物质燃料成为替代能源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十分关注,本文对液态生物质燃料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包括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引起了关于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巨大争议。本文建立了一个以玉米燃料乙醇为例的理论模型及分析框架,分别在短期动态均衡、长期动态均衡以及有进口补充的情况下分析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并通过玉米生产和供求的特征进一步说明燃料乙醇的发展对粮食安全影响的实际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燃料乙醇的发展并没有给粮食安全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长期来看不排除存在粮食安全的风险。从模型分析结果看,中国可以通过对补贴政策、替代政策、贸易政策以及技术政策的调整来解决燃料乙醇的发展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该文是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对发展福建生物质能这一新兴产业做出的思考.从生物质能源发展引发的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平衡思索切入,通过运用蛛网模型分析,并借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ECM模型对玉米价格与乙醇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通过实证研究,从而对生物质能源发展是如何影响粮食安全的内在机理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1 生物燃料的涵义 所谓生物燃料,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可循环的有机物质,以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生产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目前,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是生物燃料中最主要的两类产品,与粮食市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困境。文章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原料资源、成型技术、市场需求、成本-效益及政策支撑等优势。结果表明,在我国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是可行的。同时,探讨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障碍,提出解决成型机生产技术瓶颈、用户环保意识与产品认知度薄弱、产业政策过于宏观等问题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燃料乙醇发展与粮食安全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燃料乙醇发展与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出发,认为燃料乙醇发展是通过要素的流动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的。通过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将二者定量化,发现汽油价格和人口总量的上涨,分别对燃料玉米和人们直接或间接食用玉米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产生粮食安全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和燃料乙醇补贴方面做出政策调整,来协调汽油价格上涨而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此外,假设短期内人口数量保持不变、替代效应为零,居民人均收入对直接或间接食用玉米量的影响系数最大,一旦产生粮食安全问题,政府则需要补贴低收入家庭,以保证居民整体福利最优。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能源由于其清洁、无污染和可再生而受到青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引起了关于粮食安全的巨大争议.本文研究表明,从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趋势看,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受到土地要素的约束,从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其对车用汽油需求的替代潜力并不大,应从挖掘内部潜力与寻找替代来源等途径解决燃料乙醇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缺口假定下的产出影响模型,分析了能源供给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并从燃料乙醇弥补汽油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缓解能源缺口影响的效应。研究表明,高增长下的中国经济若兼顾能源安全问题,将可能导致原油供给缺口的出现;若仅保证能源安全,能源供给不足势必引起经济增长放缓;要同时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持续增长需通过寻求有效的替代能源弥补缺口。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顾问》2011,(1):30-30
秸秆压块机等生物质燃料同化成型设备是近年来随着生物质炉具的产生而出现的为之牛产配套燃料的产品。但许多产品存在模具不耐磨、生产率低耗电量大等缺陷,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叟,更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些企业和相关部门通过不断探索,研制出了一些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05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油价变动频繁,总体趋势逐渐走高,因此,加快生产并推广使用生物燃料就越发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作为生物燃料的重要产品,燃料乙醇和添加了燃料乙醇的汽油能够缓解石油资源短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就农业而言,它能够提升产业结构、带动农业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特别是通过农产品深加工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粮食安全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陆上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阐释了现代食物观,认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需要节流开源发展海洋农业,构建现代食物观,通过多种途径维护食物安全;论文阐述了海洋农业的基础地位,指出了其在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维护粮食安全体系完整等方面的基础性价值,并提出了发展我国海洋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中国的粮食安全重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近30年影响粮食安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自然资源和人为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等因素与粮食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依次为: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3.
14.
In sub-Saharan Africa, livestock is one of the key channels through which most households meet their food security needs. However, diseases such as the African Animal Trypanosomosis (AAT) constrain productivity. Using data from 445 randomly sampled small-scale cattle farmer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integrated livestock disease control on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Using a novel approach to link different food security measures to cattle productivity,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channels of impact at the household level. Methodologically, the paper estimated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lgorithm to net out the effect of adop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useholds who adopt RDU have record livestock productivity and higher consumption per capita expenditures. They tend to be more food secure, experience lower seasonal food supply fluctuations and experience a lower probability of falling below the food poverty line.  相似文献   

15.
The microeconomics of food secur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dynamic microeconomic model of food security under uncertainty,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od demand, nutrition and human survival. It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entitlements on malnutrition, hunger and starvation under uncertainty. It develops useful insights on the links between food security and a number of policy instruments commonly used in dealing with malnutrition and starvation.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国内外城市化进程和耕地保护关系的基础上,以快速发展中的大连市为研究区域,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协调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3年大连市统计年鉴数据,对大连市2004-2013年城市化水平、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产量的时序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对大连市2004-2013年城市化水平、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大连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产量的协调度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耕地面积协调度水平最高,协调度平均值为0.74,出现协调类型频率最高;而城市化-粮食产量协调度和城市化-人均粮食产量协调度不太理想,基本协调、不协调出现的次数较多,协调度平均值在0.35以下。表明大连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保持在承载力阈值之内,而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虽然保持在承载力阈值之内,但勉强协调。  相似文献   

17.
杨玲 《中国土地》2005,(2):35-37
耕地资源生态利用的核心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其实质是科学合理地开发、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它以保障生态效益为前提,保护土地资源,防止环境恶化;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口增加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品质食物需求将代替低品质食物需求,最终使食物需求增长。水产品与其它食物的替换性和互补性,将使我国居民食物构成中水产品的比例上升。因此,发展水产品生产对总体食物安全十分重要。随着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我国进出口关税大幅下调,将使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向多边发展,我国应适时调整水产品生产和贸易结构,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水产品的需要并促使渔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而热烈的呼应。它准确地道出了用地和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紧扣我国土地管理的一大关键点:以节约集约用地来支持、保障和服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发展与用地二者之间的和谐。所以,  相似文献   

20.
根据山东省枣庄市的具体情况,在阐述灰色系统原理后,利用该原理对枣庄市的未来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分析可以看出枣庄市粮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提出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加强粮食储备等措施,以期解决该市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