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枢纽,其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活力,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兴衰走向,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地方化和具体化,也是我国城市面向未来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合理的政府作用是推动城市创新的基本力量,创新型城市呼唤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可以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反过来,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的水平又能够检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情况。对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树立创新观念、改革政府机构、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使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浅析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政府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进而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明了方向.政府要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发挥推动作用.为此,政府要在明确创新角色定位、构筑合理创新体系、改革完善创新机制以及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四个方面作出努力并联合社会创新力量共同完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宏图伟业.  相似文献   

3.
浅析创新型城市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红 《当代经济》2009,(23):28-31
本文从我国创新型城市的评价角度分析探讨了其具体构建途径,以期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8,28(1):73-78
深圳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文章分析了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阐述深圳经济发展的三大转变及深圳自主创新经历的三个"台阶",指出高科技园区是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深圳区域创新体系有鲜明特色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凝聚机制、环境和政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成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证因素。通过分析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人才需求,提出优化基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才环境:构建高水平人才体制机制平台,优化基于激发个体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制度环境;强化人才载体对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的人才载体环境;推进城市创新文化平台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先进的城市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竞争力评价及其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WKCI,并着重对其评价指标体系和结果进行分析,阐释了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提出创新型城市(或地区)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应着力加强对创新型城市(或地区)典型特征和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创新型城市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根据创新型城市评价的模糊特性,建立了创新型城市集对分析评价模型,然后在对国内大中型城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收集相关指标数据,对我国13个创新型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国家建设背景,通过剖析国家和地方层面创新发展的形势、梳理国家创新发展主要政策,指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发展的时代迫切性和政策必要性,继而借助已有创新型城市和都市圈发展与规划实践,明确创新型都市圈"多尺度"、"跨政区"和"超网络"特征以及推进创新型都市圈建设的基础与条件;结合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从内涵、评价及模式三个视角梳理现有关联研究成果,总结形成创新型城市向创新型都市圈过渡的三大研究趋势:从多元化城市走向系统多样化区域,从创新城市建设走向区域创新协调,从资源单点集聚走向资源全面协同;最后评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以2010年的截面数据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了我国20个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水平。将20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我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明确我国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建设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不可缺失的内涵,其健康构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容置疑的战略意义.其形象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明显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城市风气、政治生态健康,法律制度完善并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相似文献   

11.
李芳 《生产力研究》2012,(4):88-89,113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省会城市政府也相应地从经济主导型政府,逐步向主要经营与管理城市公共性资产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文章在提出省会城市财政职能定位及财政收入体系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如何优化省会城市财政收入结构的三个渠道。  相似文献   

12.
张叶飞 《江南论坛》2006,(9):8-9,25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新加坡依靠创新一跃成为“小而强”的创新型国家,逐渐“把局部优势转变为整体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其成功经验对于无锡在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率先”之后,通过建设创新型城市.向第二个“率先”的现代化目标冲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综合考虑创新的经济产出、科技产出和社会环境效益,构建CCR和BCC模型,测算了2013- 2014年53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综合效率及其分解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益,对非DEA有效城市的投入冗余进行了对比和原因分析,并根据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效率测算结果,提出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推动东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借鉴欧盟智慧专业化相关研究,从科学、技术和经济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在各指标下将东营分别与领先创新型城市和同类创新型城市进行标杆对比,并构建SWOT矩阵,分析东营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发现:东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就,R&D投入强度与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企业是短板,仍需加大培育力度。对此基于SWOT分析提出有关引才引智、创新主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论述了中心城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枢纽,其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活力,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兴衰走向;提出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必须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和动力源的作用、选择若干中心城市进行建设试点的观点及其理论与实践依据,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任务、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深入阐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概念模型,提出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促进城市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通过回顾总结国内外典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实践与成功经验,揭示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若干规律,对我国正在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城市建设不能忽视城市功能建设,城市功能的完备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创新融资、创新人才、创新成本和创新水平,从而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层次。现代城市功能面临着从传统保障型向创新型的转变。传统制造业城市的一般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功能建设均相对滞后。因此,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应该高度关注基本功建设,选择合理路径,优化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3-2016年城市数据样本,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分批次确立的特性,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创新型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的整体效应、长期动态效应和批次效应。结合城市创新微观主体构成特性,分析属地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及企业类型异质性对属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创新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在长短期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越早确立的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企业集团作用大于上市公司和一般企业。最后,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晨  李平  王宏伟 《财经研究》2022,48(5):80-94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建设目标下,不同的科技创新政策不断推出。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目标,2006年推出了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政策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连同更早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成为助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之举。文章在分析政策创新效应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国家创新型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名录,以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处理效应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国家创新型城市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协同创新效应。(2)借助创新平台建设、政企关系改善、要素市场完善和服务环境优化等,创新型城市政策强化了创新型企业政策的创新效应;此外,通过为企业提供政府补助、增加税收优惠和缓解融资约束等措施,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呈现出协同创新效应。(3)借助自身资源基础,国有企业的政策协同创新效应强于非国有企业;此外,与中部和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政策协同创新效应和福利效应更强。文章分析了国家创新型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为未来创新型政策组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