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秋玲 《魅力中国》2014,(16):88-88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的名篇。诗人在诗中借“一只鸟”的口吻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土地”深沉的爱.为世人所吟诵。在历来的研究者中。大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一“知人论世”的方法。在这里笔者试图引进西方新批评主义的鉴赏理论一布鲁克斯的“戏剧化”诗歌理论。以此来研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试图打破原有的鉴赏角度.开辟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戏剧化”来合理分析作者、读者和作品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被誉为“自然的崇拜者”,他同时也是一位湖畔派诗人。《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也是其最著名的诗歌之一。这篇诗歌的重点是语言运用在华兹华斯诗歌中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深深的爱。通过赏析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简单性和纯洁性,他的诗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3.
刘旭旭 《魅力中国》2014,(11):82-82
本文主从《都市女报》的头版图片入手,揭示《都市女报》这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女性媒介如何披着女权主义进行虚伪的女权主义的宣传。这种隐性的宣传显示女性媒介不是真正为女性主义战斗的阵地,女性应该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女性媒介的伪女权主义。对女性媒介的研究就是要揭开依附男权主义而存在的伪女权主义是男人改造女人武器的真实面目和女性媒介是培育性别歧视的温床。  相似文献   

4.
从《简·爱》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女性作为男性的奴隶 ,附属品始终处于受压、受奴役的地位 ,压迫愈深 ,反抗愈强 ,从 1 9世纪中叶开始了争取女性解放的女权主义运动 ,从英国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可以看到女权主义在文学中第一次确立了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晓毓 《理论观察》2006,4(4):64-65
美国作家霍桑的女性思想是保守复杂的。以女权主义批评观来看,他将女性描写为“天使”和“妖妇”;站在男权立场上否定女权主义运动。但作为一个人性论者,他又在作品中对男性灵魂的丑恶有所揭露,对女性的不幸给予同情。  相似文献   

6.
冯华 《新西部(上)》2009,(12):165-166
本文以莎士比亚的诗歌为例,说明英文诗歌中爱和关是常常出现的主题。诗人们以他们特有的浪漫情怀谱写了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来吐露心中的爱情和对美的向往。尽管对于什么是美,诗人的看法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不约而同的探讨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7.
王飞跃 《开放导报》2007,(2):I0010-I0011
翻开2006年12月号《星星》诗刊的增刊,在封三的位置有一位诗人的大幅照片,并配有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柯蓝、内航、朱先树、阿翔等的评语,那就是《星星》诗刊隆重推出的2006“年度诗人”王飞跃。2006年王飞跃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创作完成的《国粹精点》在第二届文博会上展出后引起诗界关注,《星星》诗刊在9月号、10月号连续两期推出该作品,《诗刊》也早在8月号发表了其中诗作,诗坛泰斗柯蓝称:“《国粹精点》拓展了中国新诗的写作领域,是一部振兴中国诗歌的作品。”该杂志还特设了“年度诗歌视点”栏目,发表了王飞跃的《国粹精点》选辑,其编后语写道:“我们在庞大的诗歌队伍里发现了诗人王飞跃,发现了王飞跃的《国粹精点》,从而更发现了中国诗歌一种新的动向。可以说: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最大的贡献是展出了《国粹精点》。这是诗歌的荣幸,这是深圳的荣幸。王飞跃的这种诗歌新文本已经为我们阐明了诗之所为而不曾为,诗之敢为而未能为。”如此之高的评价确实令人震撼,从而更说明中国新诗90年来终于出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瓦列里·别列列申是著名的俄侨诗人、作家兼中国文学翻译家,1920-1952年侨居中国期间曾发表193首抒情诗,并翻译大量中国古典诗歌与哲学著作如《团扇歌》《离骚》《道德经》等,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俄语诗人之一”.本文集中阐述他在哈尔滨、北京、上海各时期的生活工作坎坷经历,归纳整理他在中国生活期间所创作的主要诗歌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英国诗人Alexander Pope曾经提出“The Sound must seem an Eecho to the Sense”,即“语音和思想必须产生共鸣。”一首诗如果能够以音表意,从而产生音意联觉的效果,读者将会从中领略到诗歌艺术的美感。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H.W.朗费罗所作的诗《潮起潮落》(The Tide Rises,The Tide Falls)简短而优美。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首诗的语音和韵律与其思想内容始终是互相呼应的。读罢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到诗人那炉火纯青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0.
肖文琪 《魅力中国》2010,(23):282-282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其诗歌在世界文坛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而在《安娜贝尔·李》这首细腻、柔美、忧郁的爱情诗中,诗人更是倾注真情,谱写了一曲爱的咏叹调。  相似文献   

11.
两性关系是美国诗人安妮.塞克斯顿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诗人在多篇诗作中描写了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两性关系。塞克斯顿以女性视角细腻地传达出现代女性在恋爱与婚姻中的感受和遭遇,有爱情的甜蜜,也有不幸和痛苦。  相似文献   

12.
《黄色糊墙纸》和《觉醒》分别是美国女权主义的先驱吉尔曼和肖邦的小说,她们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女性的觉醒和反抗,小说中各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在两类女性形象的对比中揭示了女性觉醒后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20世纪英美新批评的“张力”理论阐释了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约翰·济慈的诗歌。济慈诗歌的外延美,表现在济慈的每一首诗歌里,都有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所描绘的意向来自于自然和心智的结合。济慈诗歌的内涵美,对关和爱情的追求是济慈诗歌内涵的核心,济慈擅长于运用梦幻般的想象来表达其诗歌的深刻内涵。各种各样的外延在济慈的诗中与其内涵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先驱肖邦在她的作品中严肃探索与女性切身相关的主题婚姻、家庭、爱情和性,对人的性这一自然存在进行大胆描写与披露,开创了英美文学对性的坦率而真实描写的先河。其《觉醒》,写出了女主人公渴望精神生活、性意识的觉醒,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的冲突,反映了她对女权主义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5.
袁静 《黑河学刊》2011,(12):46+51-46,51
保罗·克洛岱尔是法国诗人、剧作家、外交家,其大部分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克洛岱尔不断强调在他看来存在于信仰和诗歌之间的联系。他创立了独特的修辞学、"克洛岱尔诗体"。他的《十二月》、《雨》,完美地表现了他偏好的主题:忧郁。  相似文献   

16.
该文运用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来分析威拉·凯瑟的《啊!拓荒者》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关系,以及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对男权社会的斗争和反抗.该文旨在论证在《啊!拓荒者》中,男权开始没落,而女权开始崛起,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是为女权崛起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的亚马逊女战士.《啊!拓荒者》是一部具有鲜明女权主义色彩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感激与感恩     
这是我今年“五一”节写的一首短信诗歌,却很能代表我此刻的心情。回首《中国高新区》杂志走过的岁月,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8.
《我的前世今生》是我到目前做过的最大尺幅的摄影作品,有15米长.我还曾把它做成过中国式的宣纸手卷,因此有很多人,特别是欧洲人很喜欢这个作品. 它是我“自拍系列”的发展,出发点是要表现中国女性在100年时间中的历史变化而不是单纯的表现服装,但它的确可以反映100年的历史中女性服饰演变的一个缩影.我要表现那个年代的女人,当然地要找到能那个年代的服饰.  相似文献   

19.
王统照是"五四"时期"问题小说"作家中颇有个性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往往大量使用象征手法,具有浓郁的古典审美气息.他在《沉船》 中运用了虚实互见的表现手法,构建了三大悲剧性意象:中心意象沉船、 人物意象老主人、 景物意象深秋环境.这三个悲剧意象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内涵,而且又丰富了小说主题的外延,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具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海子很著名的那篇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年,我曾经行走到北方的黄海和渤海边,畅游过南端的南海边,而当旅行的路途渐渐疲惫开始想家的时候,始终都会回到东海边这个我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每每当我站在海边,我都会想起这首诗歌,希望自己就是那诗中幸福的人儿,能天天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