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翰林是中国古代士人最高阶层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高水平的代表.翰林院自唐至清,虽然历代均有设置,但由于时代等原因的影响,历代的设置各有不同,对历代翰林设置的探究有利于我们深入分析翰林士人群体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政治地位及其承担的责任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精华,是促进当代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鉴.文章概括了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第一,古代廉政文化理论丰富;第二,古代廉政文化形式多样;第三,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重人而不重制度的理念对廉政监督及实施无疑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明显的特征和缺陷.  相似文献   

3.
李永康 《魅力中国》2010,(6):333-334
台谏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所谓“台谏”,乃御史台官与谏官的合称。秦汉以来,台谏制度经过长期的萌芽与发展,至宋代,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宋代台谏制度名义上承袭唐、五代体制,实际上,亦有很大变革,因此与前代监察与谏官制度有很大不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谏院作为言谏机构走向独立;台谏合一之势已初见端倪;台谏更是成为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的重要“砝码”。同时,作为宋代最高监察机构,台谏亦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集体经济》2013,(2):49-54
形神论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一对重要哲学范畴,其所论述的是画者的情感、气质、人格思想与绘阃客体,即所描述的景物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是指对象的造犁特征,而“神”表达是作者本人所发掘到的客体的内在精神世界;形是形式,神是内容:神是绘画的意义所在,绘形是传神的具体手段,绘画的最高境界则是达到形与神和谐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尤其《史记》,对中国古代商人阶级的形成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提出了如下观点,认为春秋占国是商人阶级的成长阶级,汉兴之后是商人阶级的成长阶段中国古代商人阶级的产生决定于工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并最终决定于铁器的发明与应用引起的生产工具的命。中国古代的商人队有《货殖列传》于铁器的发明与应用引起的生产工具的大革命;中国古代的商人阶级依《货列传》主要应包括专事商品交换、兼营商品生产与交换、从事服务性  相似文献   

6.
焉轩 《走向世界》2014,(31):14-21
烟台,中国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 烟台,中国近代北方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 烟台,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一部烟台发展史,就是一部始于开放、兴于开放的历史。开放,是烟台最浓重的底色、最靓丽的本色和最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马万凯  李光 《魅力中国》2014,(23):97-97
历史形象这一概念,源自文学作品当中历史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塑造。历史上,圆明园本是中国古代清王朝的御用花园。虽然圆明园与中国其他优秀园林一样,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工艺的最高水准,但是围绕着圆明园历史形象的塑造一直在发展与演变。本文拟从圆明园两种主要历史形象的演变过程入手,探究其历史形象变化的内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12,(7):58-63
北川,全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羌旅.最具有奉献精神的民族。中国羌城。大禹故里。羌族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有三:其一,以诒水为契机促进了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其二,因为羌族的融入使古代中国形成了大九州的地理格局;其三,羌族以大奉献的精神。不计较民族隔阂而主动为中华民族贡献源源不断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9.
在几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道教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它奉老子为鼻祖和最高天神,张道陵为教祖。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教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公元十四世纪时传入了欧洲,对欧洲古代文化和思想也有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道教的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伏羲华八卦,是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开端,《周易》这部最古老的经典,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周易》是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古代对其不分《经》与《传》合称为《周易》。《周易》最早是供给最高国家阶层占筮之用的,但同时《周易》又是我国经济管理学思想的重要源头,包含着丰富管理学思想。从现代经济管理学的观点来看。《周易》的管理思想是一种与科学管理交相辉映的人文管理。其中蕴含着的管理学思想的观念,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吉仁 《东北之窗》2013,(18):82-83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智大勇的民族,她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不仅充满了血与火。也留下了诗与画、书与画。中国书画是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精神的学科而蔚为大观,也是中国古代最高的人文理想,充满着东方式文人的悟性和睿智。书画艺术史来自精神的再创造,是心灵的表露和言志抒情的手段。书与画互为表理,笔歌墨舞,通于咏吟。  相似文献   

12.
“丑”是一个具有独特重要性的美学概念。中国人较早领悟到美丑共存的辩证关系,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对美和丑的独特看法;而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却极力回避丑。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的先民是多灾多难的,中国文化对丑有着宽容的态度;而古希腊人是上帝的宠儿,审美客体大多指向自然世界,更多的是关注外在的感性形式。  相似文献   

13.
王顺 《黑河学刊》2011,(9):31-32
中国古诗话多如瀚海之沙,却存在着理论性和系统性不足的缺陷。张一平的《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以相互比较为途径,把纵向和横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还古人之说以原貌,深入探究古代诗话对古代诗歌审美与批评的认识及功过。此书的问世是中国古诗话研究的又一个台阶,指出向上一路,启发研究者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中国古诗话。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区域差异突出。以人均GDP衡量,1999年上海为3.1万元,广东为1.2万元,贵州仅为0.25万元,最高与最低相差12倍;以省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最高最低相差3倍以上;如果以发达省区的最发达地区高收入者与不发达省区的最不发达地区低收入者衡量,则最高与最低至少相差6倍以上;如果以10%最高收入者与10%最低收入者衡量,则最高与最低相差至少在10倍以上。例如,广东虎门镇农民最低社会保障水平就达到每人每年3600元,而中西部落后地区有不少农民每人每年仅1000元甚至不足千元纯收入,因此,地区差距至少在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是新课程高中选修里的重要内容。内容丰富,篇篇精华,而教学时间仅仅十周。怎样才能保质又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既能发展学生的语文兴趣,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单元教学,各有侧重;梯度教学,区别对待;融合多种资源,烹饪语文佳肴。  相似文献   

16.
周亚玲 《魅力中国》2014,(23):315-315
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更是那个时期各国所学习、所效仿的的对象,其中古代婚姻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由其同时存在的封建礼法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其制度的建立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古代婚姻法律制度基本的内容探究,来了解我国古代婚姻法律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洛阳名人     
《河南经济》2003,(11):26-27
洛阳是中国古代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中心城市,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框架大多在洛阳形成,中国古代主要的技术、文化成就大多与洛阳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许建军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调。在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方面,中国古代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思想遗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即经济思想层次、伦理层次和世界观层次1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基本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这...  相似文献   

19.
一、西部生态和环境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有着光辉的历史,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生态观;我国西部历史上生态和环境的消长,也伴随了“丝绸之路”的盛衰。  相似文献   

20.
刘彦辉 《魅力中国》2014,(7):265-265
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研究业已成为热门课题,但目前大多是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现状的研究,对历史上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尤其是对初始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研究还为数不多。由程爱勤教授撰著的《古代中印交往与东南亚文化》(大象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版)就属于为数不多的专门研究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著作之一,程先生的这本著作,充分展示了其对中国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娴熟自如,及对近代西方学术逻辑的灵活运用,将一些长期困惑不解的学术问题,以全新的视角进行整理阐释.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兴趣顿生.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