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载体,是对一座城市的历史以及文化的继承和展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的保存价值。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矛盾。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化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广大的城市建设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我国传统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及传统建筑存在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分析在城市化建设中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本国策,如何准确定位新农村建设政策目标,客观评价新农村建设绩效已成为破解基层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困惑与盲目的有效突破口。然而,目前新农村建设目标定位和建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误区引发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综合评价中软件指标的缺失。故应在明晰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内涵的基础上,从主观型和客观型契合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软件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城乡文化的矛盾碰撞与熔合中构建新型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差距日益加大,不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党和政府适时提出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文将探讨如何使农村乡土文化精神内涵在城市化建设中得以延续,帮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尽快形成兼具传承和创新的特色文化,建构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利用文化生态学语言解读当前城市发展与城市建筑遗产保护之间产生的诸多矛盾,并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对如何保持城市特色,维持城市文化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建筑遗产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韩光辉 《经济地理》2007,27(3):457-457
长期以来,人们对古村镇文化遗产的保护极为关注,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关注的程度越来越强,因为许多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代表本土文化景观的古村镇正在加剧其消亡的程度。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镇,尤其是保护这些具有地方文化基因的古村镇景观,是古村镇保护工作尤为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古村镇保护的理论,而且涉及到古村镇保护的方法。刘沛林教授多年来关注古村镇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的探索,从历史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入手,提出了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的“景观信息链”理论,在许多古村镇…  相似文献   

6.
吴燕 《江南论坛》2011,(12):35-3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区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管理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承接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与城市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4):116-119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无形城市化(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扩散和幅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必须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城市与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轨道,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城市化含义,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今天,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挖掘和传承城市的地域文化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阐述地域文化的相关概念,结合柳州的地域文化特征,提出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地域文化的继承、延续与发展的对策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其中,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文化进程的融合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主要阐述了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能够丰富当地的旅游内容,旅游开发又能促进其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相辅相成,非物质文化景观以旅游开发的方式进入消费市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城镇化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相互影响,且乡村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弱势。乡村景观包含人工与自然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经济类型对于乡村景观的影响最为深远。新型城镇化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更加强调人的在地城镇化,以改善乡村的经济条件为首要任务,以产业融合作为主要途径,因此乡村的经济结构必将发生转型,乡村景观也势必会因此而变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托网络和物流的“淘宝村”经济发展模式成为越来越多农村实现在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创新与传统文化虽不是矛盾,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空间生产理论清晰地阐释了经济发展决定空间模式,因此,如果在经济发生转型之后,空间没有响应,那激化的矛盾对于乡村景观将是毁灭性的,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自身的适应性而转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中国园林文化的研究多局限于园林内部,常常从一些纯建筑的景观角度去观察园林,没有能够跳出园林看园林,将园林与所在的城市的文化之间联系起来研究。以成都古典园林为例,分析了道教文化对园林文化的影响,从宗教哲学思想在城市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可以看出城市宗教文化对于园林的形成、发展以及园林的文化内涵有着较强的作用。同时,园林文化中的多个因素也都能清晰地反映所处城市的宗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乡村携带着传统文化基因,是保存、传承和发扬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如何实现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是立 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急迫问题。对乡村及其 概念形成、发展与演变进行了探讨,对传统文化审美视角下乡 村景观意象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建构。乡村景观的基本意象可分 为生产意象、田园意象、山水意象、聚落意象和文化意象5个 类型。并对3处典型的杏花村景观意象营造案例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应注 重乡村景观意象的积累和挖掘、注重基调意象或核心意象特征 的凝练、注重意象体系的差异化构建。希望能够对乡村景观意 象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 方针战略地位逐步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优化农业生产模式 与农村人居环境,其中的“新”与“旧”的矛盾日渐凸显,如 何在立新的大背景下兼顾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并落实保护工 作,将成为今后的重要课题。选取日本里山作为研究对象,梳 理日本典型农业遗产景观历史及保护利用沿革,并针对日本现 行最新的重要里山保护策略,运用空间、语义等分析方法,对 日本现行的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利用政策实施现状及经验 展开评估分析讨论,以期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 提供思路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目前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旅游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重视和青睐。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对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发展尤为重要。以龙镇《红灯记》文化旅游区为例,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客源市场的分析结果,结合旅游规划AVC三力理论——即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分别从开发建设理念、产品体系的打造、意境流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的方案和实施建议,为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经济地理》2007,27(4):603-606
伴随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化进程加剧的特点。在新一轮现代化建设高潮中,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将重新审视如何实现更为有效的保护问题。文章以杭州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以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两种不同形式的保护途径,分析杭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教训,针对城市空间结构转变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意义,分层次讨论杭州通过借助新城发展得以保护老城现状的城市“理性增长”必然性,最终提出依托休闲经济发展实现杭州“以老城养老城”良性循环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景观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景观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此同时,农村景观文化也产生了新的内容和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归纳农村景观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在目前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环境下如何可持续地发展农村景观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张谷英村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SD法并结 合眼动分析法对张谷英村文化景观进行体验评价与综合统计分 析。研究结果表明,张谷英村文化景观的整体体验评价处于中 等水平。眼动数据分析、注视热点分析、SD因子分析突出表明 张谷英村中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效果表现不佳,以及乡村绿地区 与田园农业区是后期建设需关注的重点。综合评价结果为后续 张谷英村文化景观的保护更新与发展传承提供了科学建议,也 为乡村文化景观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究古村落地域性的传统 文化景观基因及其内生机制对于推进古村落的有效保护与活 化意义重大。集佛山14个古村“八景”文本,引入文化生态 学理论和“四层一体”的古村落分析方法,透过景观元素的 析取与分析发现:“八景”集合是一个完整的地域性文化生 态系统,既表征了地域性文化基因,又自成体系,且与环境 “互适”发展。这启示我们:古村落的保护当以整体性为原 则,其活化实践当兼顾自然生态、乡村产业、村民组织与乡 村文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域性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城市滨河景观的亮点所在。本文从地域性文化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河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可以从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设计要素三个方面对城市滨河景观进行设计。并以云南双江南勐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其特殊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从城市滨河景观的建筑、铺装、水体、景观小品及植物等角度探讨彰显滨河景观地域性文化的设计方法。现代滨河景设计中通过对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深度提炼与创造性的表达,可打造出富有地方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