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名牌战略”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们也产生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名牌,有的还打进了国际市场,成为各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优质产品。但是,这样的名牌毕竟太少。相当多的名牌,特别是那些自封的或被某些权威机构封的“名牌”,却并没有“名”。有的连“牌”也消失了。 什么是名牌,我认为,名牌就是产品的或企业的质量信誉,当然是较高的质量信誉。名牌既体现了质量竞争力的高水平,又可以扩大质量竞争力的影响。企业较高的质量竞争力。往往通过名牌来体现。没有较高的质量竞争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名牌。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名牌就是质量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实施品牌战略,企业是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创名牌的重要性。但是却对企业如何培育名牌,如何严把质量关等具体问题心中无数。河南博爱县质监局想企业之所想,组织质量专家深入企业,开展“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现场开展全方位的咨询服务,让名牌  相似文献   

3.
名牌是一种时尚,追求名牌、享受名牌已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在人们的观念中,对一个企业而言,名牌既是企业及其产品的一个标志,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保证,对消费者个人来说,名牌既是财富、身价的象征,又是一个兴趣、境界、追求的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一两年来,“名牌”热在中国急骤升温。消费者青睐名牌产品,企业争创名牌,把创名牌、保名牌作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求生存、求发展的一个追求目标,政府制定名牌战略,鼓励、支持企业创名牌,发展经济。由此可以看出,名牌  相似文献   

4.
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加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晓度迅速提升,名牌声誉日见高涨;而大多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在于企业是否重  相似文献   

5.
创名牌:招式翻新 人们谈论市场,总离不开“名牌”,名牌一直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提高产品知名度,是产品开发获成功的关键。中国企业已愈来愈懂得企业的牌子中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今天,“创造名牌”,已成为广大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于是,便有了中国企业争创名牌之举措。 创牌招式之一:“红”其商标  相似文献   

6.
名牌之于企业,如同生命之于人,凡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如今的中国企业都在追求自己的名牌,而不少企业却感名字难扬、牌子难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早日创造出自己的名牌。完美的质量——名牌产品人见人爱,它对消费者的巨大吸引力来自其非  相似文献   

7.
阳春三月,中国名牌评选活动启动、福建名牌评选活动也已铺开……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个不平常的月份。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已开展7年了,在这7年中,全国有许多企业借助中国名牌这块牌子提升了形象,全省不少企业借助福建名牌这块牌赢得口碑,因为“名牌”意味着销量、“名牌”意味着知名度、“名牌”意味着信任……借助“名牌”这块牌子,全国诸多行业的产品质量得以大幅提升,质量兴省、质量兴国不再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8.
名牌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名牌是一种高质量名牌就是产品质量免检证书,名牌就是市场通行证,名牌就是打开宝库的咒语"芝麻开门"。名牌的巨大魅力,来自上乘的产品质量。名牌的市场大小取决于产品质量高低,但产品的质量高低却不能取决于市场大小,也就是说,不能以投机心理对待市场。产品不好卖的时候注重质量,产品好卖的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做可能不会影响一时的销售量,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在为名牌自掘坟墓。名牌企业永远追求的是高质量,这是名  相似文献   

9.
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与消费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晓度迅速提升,声誉日见高涨;而另一些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研究中美知名品牌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清楚地看到名牌在创新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名牌战略的推进下,企业重视品牌经营,倾注全力争创中国名牌和省名牌,这对促进我国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优化资源的利用,对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年前首次开展中国名牌评价时,全国只有几十家企业的几十种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而今年已经发展到了几百家企业、几百种“中国名牌”产品!这些企业在获得“名牌”称号以后,是否可以认为“到顶”了呢?绝对不是。  相似文献   

11.
曲靖卷烟厂自1966年建厂以来,始终围绕以创企业“民牌”产品为“名牌”产品的品牌战略,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始终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诚信至福”的企业哲学和“竞争不息、追求不止”的企业精神,把“质量为本、市场为根”的经营方针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真  相似文献   

12.
当今市场竞争已突出了名牌产品竞争。名牌是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同追求。对于名牌的开创与形成,我们还刚刚起步,而欧美等发达企业走过了较早的历程,他们在运用名牌竞争中,有成功亦有失败,研究海外知名企业的得失,分析他们名牌竞争的辩证行为,对我们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一、名牌市场的定位与延伸 美国企业普通认为市场竞争中存在“名牌定位”与“名牌延伸”的客观规律性,注重在竞争中处理好定位与延伸的关系。 美国派克公司制造的派克钢笔,曾是享  相似文献   

13.
每年九月是全国质量月,但30天却不及3&#183;15一天深入人心。尽管有关职能机关呼吁,零稀的企业参与,消费者漠然的场景仍是年复一年。是人们不关心质量吗?从消费者挑选名牌的热情便可知质量不仅是生产企业的“脉速度”,也是百姓生活中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14.
景素奇 《中外管理》2005,(6):100-102
名牌企业必然会培养出大批名牌人才。然而,名牌人才在离开名牌企业后,却往往在两三年内都无法适应“新鲜”的平庸环境,而失落彷徨……这已成为全球职场都普遍存在的精英难题。  相似文献   

15.
看点     
又是一年一度的质量月。今年质量月活动的主题是“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本刊选用了两篇国内标准化权威刊物的文章,偏重于质量方面的理性思考,以期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近年来,山西省加大了对名牌战略的推进力度,提高了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创新了名牌推选评价机制,加强了对名优企业的扶持,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在结构调整进程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山西名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文,对山西名牌的现状及发展迟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之道。另外,本期还紧扣质量月主题选用了知名企业关于提升产品质量,追求卓越绩效的文章,以展现名企、名牌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6.
名牌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在经历了“生产导向”、“消费导向”的竞争阶段后,已进入“形象竞争”的年代。品牌竞争成为企业“形象竞争”的核心。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制定自己的名牌战略。现就我们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名牌战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名牌?名牌的概念是比较复杂的,大致可分为消费者的名牌概念和政府经济部门的名牌概念两种。对于消费者来说,那些知名度高的,消费者购买踊跃的,价格高于同类普通商品且质量信得过的商品,即可成为名牌产品,顺理成章,这些商品的商标就是“名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对于服装的追求已不仅仅满足于颜色的丰富多彩和款式的千变万化。人们希望服装在带来美的愉悦的同时,也能带来健康和享受。但很多人对于如何将服装和健康统一起来却不太清楚。对于穿在身上的衣服都应检测哪些项目,质量不合格服装对人体有哪些伤害,很多人却耒必知道。一些人盲目崇拜名牌.非名牌不买,非名牌不用,以高价作为质量的代名词,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虽然与食品安全比起来,服装安全的重要程度似乎要轻一些,但要知道,服装时时刻刻与我们的身体“亲密接触”,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不合格同样严重危及人体健康。因此,了解和掌握国内服装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讲求品牌消费的时代,市场越集中,消费越向强势品牌靠拢;在一个供求平衡甚至生产过剩的时代,对一个企业来说,激烈的竞争首先是价格竞争进而演变成了技术与质量的竞争--品牌竞争,品牌意味着产品的地位、特色与个性,意味着产品优势与地位的凸现.然而不少中国企业在口口声声创名牌时,却悄悄地做着真正名牌的“模仿秀“;到头来企业虽赚取了不少蝇头小利却失去了创造自己企业名牌的机会,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一个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企业,在创造企业品牌时,必须依照企业本色,走适合自己的名牌之路.……  相似文献   

19.
曲靖卷烟厂自1966年建厂以来,始终围绕以创企业“民牌”产品为“名牌”产品的品牌战略,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始终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诚信至福”的企业哲学和“竞争不息、追求不止”的企业精神,把“质量为本、市场为根”的经营方针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真诚服务于顾客,服务于社会,先后荣获“全国烟草系统先进集体”、“1999-2001年度烤烟生产先进单位”等一系列称号。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备受各界瞩目的莫过于48家企业的57种产品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次获得称号的名牌产品只涉及国内13个省市,其它包括甘肃在内的18个省(市、区)却没有一种产品入围。曾几何时,甘肃也有“长风”、“华夏”、“金字塔”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但是这些昔日名牌早已被后起之秀所淹没。现在甘肃也有“陇货精品”、“甘肃名牌”,可这也只是小范围的精品和名牌,在市场竞争中有些弱不禁风。虽然一次“中国名牌”的榜上无名并不意味着甘肃企业从此沉沦,但是市场是最公平的,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竞争规则。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实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陇货精品”做成真正的精品,将“甘肃名牌”打造成让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名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