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因素多而复杂,并且,由于存款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商业银行应深入分析其现有金融产品的质量与特征,加强已有产品的吸引力,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发展多样化的存款种类,进行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资信度和贷款便利,做好存款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实施存款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从而使创新的金融产品更能适合大众的需要,以扩大其用户群体,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存款产品是银行重要的信贷资金来源,对提高银行竞争力尤为重要。我国的利率管制政策和国民高储蓄率现象使银行业普遍缺乏竞争,存款产品构成要素单一、种类较少、定价方式不合理,同质化倾向显著。本文在对中美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的政策形势与金融环境,对存款产品创新提出如下建议: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转变经营理念,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完善存款产品要素设计和内在缺陷,引入权利义务对等观念,加强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创新产品逐渐增多,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纷纷成立。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一大亮点。从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险基金运作、保险赔付准的设定及道德风险的防范都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种类和微观结构的对比,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加强商业银行的存款及账户管理是金融监管的重点,对于维护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新形势下的商业银行存款成本控制的现状,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创新形式的扩展,以及新形势下的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6.
谭彬 《财经界(学术)》2011,(16):71-72,76
金融产品的营销,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产品设计与销售,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存款产品。本文通过比较我国商业银行与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少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银行在现行约束下改进存款产品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磊 《商场现代化》2010,(18):150-150
结构性金融产品是指将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与衍生产品特征相结合的一类新型金融产品。2003年以来,结构性产品在我国市场上以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出现并迅速成长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我国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和发展的现状,探讨推进结构性存款发展的可行性选择,以期对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时期金融市场监管日益严格,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实施,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面临诸多的发展压力和挑战,想要不断提升服务价值,进而促进商业银行创造更大的效益,需要结合市场形势,不断创新存款类产品,才能更好地拓宽服务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的主动权。本文对商业银行存款类产品创新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商业银行存款类产品的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产品设计与销售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所以设计科学合理的存款产品是增强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与美国丰富繁多的存款产品相比较之下,当前我国存在的存款产品种类稀少,各商行之间存款产品没有什么区别。导致我国银行业存款产品少的原因既有监管、利率管制、激励机制等宏观方面的,也有产品设计机制不合理等微观层面的原因。各国面临的产品设计约束是不同的,我们应思考在当前我国现行的约束下怎样去改进存款产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道银行业经营中的有力保障 ,它促进了整个金融业稳定。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不断的变迁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金融业则更加迫切需要推出自己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政府应当从构建与创新并重角度出发 ,力求构建一个既完善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要在存款保险机构职能与保险制度资金来源及高效率上创新。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存款产品是一种契约性产品,也就必须具有激励与约束对等的契约特性,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存款产品尚不具有这种特性,缺乏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对等性问题。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深入进行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理应从契约设计要素完善的角度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张霞 《北方经贸》2003,(12):103-104
存款保险制度改革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由银行业和保险业联合组建存款保险机构是存款保险制度在组织结构上的创新 ,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察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商》2013,(23)
<正>自12月9日起,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金融机构)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凭证,即所谓的"同业存单"。向完全市场化的存款利率体系正式迈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12月8日,人民银行宣布了期待已久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举措:自12月9日起,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金融机构)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凭证,即所谓的"同业存单"。作为一种新型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存单的投资和交易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存款利率定价和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存款业务利率定价模式和定价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边际"理论,提出了一种评估财务公司存款利率定价合理性的模式,并发展了一种符合当前各大商业银行经营实际的财务公司存款利率定价方法,以期能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存款业务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践行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一直以来处于论证阶段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对我国特殊国情进行考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践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与障碍,认为我国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合适的践行路径,建设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其中,作为最古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和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银行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逐步得到演变和发挥.近年来,对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作用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有逐渐弱化的趋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或纷纷取消存款准备金制度,或用其它政策工具代替存款准备金进行货币调控,这是否意味着存款准备金这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我国,却频频使用这一赁币政策工具.今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对央行货币政策的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国家金融产业安全的重要防线,它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三位一体,共同构成完整的国家金融产业安全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却正是在这种"三缺一"的状态下,支撑着庞大经济体的高速运行和发展。这就好比行驶中的汽车掉了一个轮子仍能够依靠惯性前行,但一旦受到外力作用,这种暂时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在计划经济和金融垄断时期,有政府干预作支撑的金融体系尚可以缺位前行,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深化,缺位失衡的因素将越来越非政府所能控制。因此,当务之急,应尽快建立一套全新、高效、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完善我国金融产业安全网络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制度的建立并不难,难的是制度能否达到预期,因此,路径选择应是我国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各国的商业银行对其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使中国的银行业逐渐走向国际化。但是现阶段中美两国的商业银行仍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特别是存款产品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产品进行比较,分析了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9月中旬,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36号),加强对商业银行存款波动监管,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为了解该制度对辖内金融机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一、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存款偏离度考核规定,合理控制存款余额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17.6亿元,同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存款保险制度首先在美国推行,而后,世界有许多国家对存款保险制度进行过探索、尝试、创新。对我国来说,从1993年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开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历时20余年,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终于浮出水面,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已经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