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珠三角企业迁移调查与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规模企业迁移会引发产业转移,企业迁移方式和迁移效果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以珠三角企业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分析珠三角企业迁移规模与迁移方式,探讨珠三角企业迁移效果及其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邓永波 《中国商论》2023,(24):148-151
产业集群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状态,表现为众多产业在一个空间范围内集中,并形成产业间的有机联系。产业集聚对地区分工、收入分配乃至城市群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运输成本、体制机制和区域政策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在历史基础、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等条件的差异,提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研究认为,维护统一市场、推进要素流动的区域一体化政策是加速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产业要素在空间流动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本文从转移的地域特征、转移成本和调节手段、区域产业分工、转移的空间合理性与局限性等方面比较了集群产业转移中空间结构模式之间的差异,并对这些空间模式形成的内在作用机理和外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品供给和要素供给两个方面,主要涉及产品更新、产品创新、劳动力流动、资本汇聚、技术外溢和政策创新等推动的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分析。虽然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国外理论和国内实证缺少耦合,对如何将产业转移理论与国内区域产业升级的实践相结合研究不够;现有研究更多地注重了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的经济因素,而对制度创新、行为决策、社会网络、社会文化、决策主体偏好等非经济因素的理论分析明显不足;研究对象上侧重于考察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而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一、微观领域问题(一)企业迁移和产业转移。虽然我国学术界对产业转移进行了较多研究,但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迁移研究的较少,这与国外形成鲜明对照。因此,建立中国企业迁移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迁移的基本特征、决定因素和动力机制、企业迁移与区域就业的关系、区域补贴对企业迁移的影响、地方政府之间对企业资源的竞争问题,以及企业迁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理论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间存在产业梯度转移.当前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然而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作为产业转移的微观裁体,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做出迁移的决策要面临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本文从企业视角对产业转移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做出迁移决策时候的制约因素,以及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国家间的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化,对输出国和输入国的经济有着巨大的双重影响。国际产业转移按照其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国际性国际产业转移与区域性国际产业转移的划分对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转移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其国际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是“雁行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行业扩张论”以及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衍生而来的“投资创造与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9.
资本增值性和流动性是区域创新要素在产业间流动的根本动因。区域创新要素在产业间流动诱使区域创新能力选择产业的变化。文章通过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根源的分析,提出资本驱使区域创新能力选择产业机制。这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问题》2021,(2):63-79
本文运用扩展的异质性贸易模型,构建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机制,并以创新要素流动的视角重塑产业集聚溢出效应建立理论假说。基于2000—2008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计量验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产业集聚通过R&D资本流动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不凸显,而R&D人员流动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占总效应的90%。采用工具变量法和Heckman二元选择模型,解决联立方程和选择偏误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从创新要素流动的视角,企业生产率对扩展边际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而对集约边际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调整地区产业专业化集聚和释放创新要素流动的制度结构,是提升质量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通过各种不同的经济传递机制直接作用于承接地,产生多种经济效应。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在对索罗余值分解的基础上,探讨产业转移驱动承接地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可以通过资本累积机制、生产率提升机制及就业创造机制产生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就业效应,在这些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由于比较优势、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现实基础出发,研究其发展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且从区域分工与合作、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提出实现东中西互联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加上金融危机的波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广东东西两翼、粤东山区和省外转移。在珠三角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企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产业转移理论为依据,结合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对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企业的功能定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产业转移理论形成和演化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历史和最新成果,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产业转移为何会发生,其动因何在?力图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方法。在对甘肃省产业转移存在的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及机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增长等方面存在的劣势与挑战。提出应遵循创新、市场主导及协调发展,采用资源保障策略、高新技术优先发展战略、产业集聚策略及大型企业空间扩张策略,以促进甘肃省产业转移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只是企业谋求经济内涵式增长多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产业转移是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优化。从空间上来讲产业转移一般发生在具有一定梯度的由中心转向外围的区域内。从时间上来讲,处在中心区域的正处于经济衰退期的企业从区域中心转向区域外围也是产业得以继续维持和发展的一条可行的路径。当然,由于近年来信息化的提高以及环境因素、劳动力因素的综合交叉影响使得产业转移的因素更加复杂化。文章使用产业转移理论、产业升级理论、产业转移与企业转型升级理论对产业转移与企业升级转型的关系进行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边缘地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迎来发展契机,可以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优惠政策走一条与发达核心地区不同的创新发展之路。边缘地区域创新发展有来自政策供给的源动力和产业转移的外部推动力,以及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创新自发运行三种模式。边缘地可以在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科研机构创新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政策、技术、经济、社会影响因素的外部动力机制下展开区域创新,促进边缘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承接地效应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转移是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性决策,是评价产业转移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产业转移承接地作为要素的接受者,其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素转移后其配置效率是否改进、要素流动外部性发挥的路径是否通畅,对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承接地是否具备承接产业的能力,并能持续提供较高的要素报酬率,以及承接地是否具备识别并利用要素流动外部性的能力,是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发生的约束条件。为更好地推进产业转移,借助国际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应以"引进融合,鼓励规范"的态度对待移入产业,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做好配套工作,注重自我发展;鼓励支持移入产业发挥积极作用;规范移入产业发展,合理规避负面效应;动员和激励内在潜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范存换  崔大树 《商》2014,(32):79+70-79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发展,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基础条件作为要素流动的必要载体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日趋重要。本文研究发现,要素的空间异质性不只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一般影响因素,而是其演化的根本动力;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外部性等多视角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加快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速度,并且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演进路径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张平  张鹏鹏 《财经论丛》2016,(5):96-104
文章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区际转移的理论机制,进而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转移的门槛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有显著的影响,且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门槛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整体上推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显现了非正式规制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