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云云  陈利会  王亚南  王林生 《商》2014,(36):23-23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活动类型的多样化,一种兼具旅游属性与公益属性的特殊旅游活动类型即公益旅游成为时尚,且日渐得到旅游市场的认可与青睐。公益旅游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本文通过对四川乡村益栈的研究来探讨一种新型的公益旅游的经营模式——公益旅游客栈经营模式,并从中得出经验,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2.
《商》2015,(12)
"多背一公斤"活动的发起,使得公益旅游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它倡导的"边旅游,边行善"也正在被人们所认可。四川作为很多公益旅游者的目的地,大力发展四川省的公益旅游业能带来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公益旅游发展的现状,归纳出四川省公益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发表了对公益旅游前景的展望也提出我国发展公益旅游的对策,以促进四川公益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大学生公益旅游的研究滞后的现象,本文从感知、态度、动机三个层面,对我国大学生公益旅游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在感知层面上,区分了公益旅游与志愿者服务的异同;在态度层面上,提出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态度转变的限定因素;在动机层面上,利用行为科学和推—拉因素理论进行动机分析,以期弥补国内对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拓展我国大学生公益旅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益旅游的不断发展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公益旅游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旅游方式。为推动大学生公益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发丰富多彩的公益旅游产品,拓宽大学生参与公益旅游的渠道,以及合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重新定义了公益旅游的概念,主要从公益旅游主体的角度考察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脉络,并分析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鲁延召  申晴 《中国市场》2014,(37):151-153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公益旅游是伴随着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和慈善理念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非大众旅游形式。新兴的公益旅游对青少年这个特殊旅游群体"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提出青少年公益旅游,并阐述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我国开展青少年公益旅游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所产生的时代效益,最终探讨几种适合市场需要的行之有效的青少年公益旅游方案,以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大众型旅游方式,其在国际的理论研究未有统一的定义。鉴于此,从定义理论角度,本文以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方式,将目前较为流行的公益旅游定义归为三种类型:方式型、体验型和要素-特点型。并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对公益旅游的性质、动机、分类、体验等特点进行综述,弥补了公益旅游理论不足的现状,对国际公益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上,公益旅游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也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我国公益旅游市场正处于未开发的初级阶段,其市场潜力很大。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大众型的旅游方式,其在国际的理论研究上都尚未有较为统一的定义。目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将公益旅游定义归为两种类型:方式型定义和体验型定义。公益旅游的定义研究有助于弥补我国公益旅游理论不足的现状,对我国公益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持续升温,旅游消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全国大部分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一路飙升,反映出旅游业发展存在“利益与公益、局部与整体”失衡问题.在阐述我国遗产型旅游景区及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遗产型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实质、运行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益旅游源于美国,目前在国外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在国内还未受到广泛关注,旅游者缺乏对公益旅游的认识和参与热情。公益旅游是一种能为旅游者提供奉献社会、履行公民责任义务机会的旅游形式,极具发展潜力。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大学生是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力量,公益旅游将公益活动与旅游产品相结合,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必将成为大学生群体旅游的主导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公益旅游参与意愿,对国内发展公益旅游的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商务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人们对构成商务旅游主要内容的展览旅游却存有异议。本文从分析展览活动与旅游相互交融之大背景入手,探讨了展览与商务旅游特征之一致性,分析了展览具有的旅游"六要素"特质,从理论上得出了现代展览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旅游属性,且当属于商务旅游范畴之结论。  相似文献   

12.
公益旅游是公益慈善和旅游两个不同的领域,在实践中出现的两者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入新的理论——合作剩余,探讨在合作剩余理论的指导下如何使公益旅游良好循环发展,使公益旅游供需有效衔接。本文主要从合作剩余产生的原理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分析西藏发展公益旅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益旅游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美国和欧洲已有长足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在我国虽然还属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广受媒体关注,参与群体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阐述公益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形式和分析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环境权一般被认为具有私权或公权属性,对环境权属性深入分析后认为环境权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属性的同时还兼而具有“公益权”属性,指出了环境权的社会权属性之现实意义在于公民可以通过主张“公益性”的环境权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使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在法理上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公益旅游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人们从对物质的追逐转向去发掘生命中另一些抽象的价值。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公益旅游已经萌芽。本文对其发展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五条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公益旅游的学者的一些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当前对公益旅游,国内外理论界表现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国内外学者对公益旅游研究的侧重点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国外学者侧重于主观性的体验研究,而国内学者则更青睐客观性的内容研究。本文通过对其进行特征分析,总结出我国公益旅游的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孙艳红 《商业研究》2006,(11):201-203
体验经济是继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提出的新的经济形态,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预言了体验经济的来临。体验具有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基本特点。农村旅游具有明显的体验经济的属性,体验是农村旅游的核心属性。体验经济下的农村旅游应在体验完整性设计、突出体验主题和个性化互动方面进行创造性开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横琴大开发,近年来珠海的旅游市场保持着较快发展。这也激化了珠海旅游企业的竞争,使其竞争领域不再局限于设施与服务上。而公益营销有助于旅游企业展现社会意识,其公益之举不但能回馈社会,帮助有需要的群体,还能丰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据此,对通过国内外公益营销现状的简单论述,研究公益营销对提升旅游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为探索珠海建设海洋强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石景秀  侯忠坤 《商》2012,(4):94-95
国内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现象明显,公益旅游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将能成为弥补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从公益旅游的内涵和意义出发,阐述了公益旅游对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国内公益旅游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促进公益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根本目的、立足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包括构建农业旅游产品模式、工业旅游产品模式、湘江水景旅游产品模式和红色旅游产品模式.文章认为,建立"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最根本目的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立足长株潭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把社会建设目标内化为企业目标.文章提出,以开发旅游产品模式为切入点建设"两型社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农业旅游,这是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