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 《科技转让集锦》2011,(18):245-245
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贸易形式,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本文以我国产业内贸易为视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产业内贸易与经济;中国与各国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2.
产业内贸易指标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ⅡT)指标从标准G-L指数不断发展为新的分类指标、动态指标和一些扩展指标.这些指标使我们对ⅡT的经验研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系数估计,而是可以依据研究目标来检验ⅡT理论的适用性,预测具体的ⅡT模式,以及估计贸易扩张的动态调整效果等.本文尝试将这些ⅡT指标及其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对人们进行有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张宁 《商业时代》2015,(10):36-37
产业内贸易是一门新兴的国际贸易理论,相关的研究对于国际分工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产业内贸易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正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着新的理论。本文围绕产业内模型,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产业内模型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差异化产业内贸易模型,在综合考虑国家特征以及产业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积极突破原有的研究瓶颈,为差异化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产业间贸易理论是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等强调国家的优势差异原因的贸易理论,而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等强调规模经济等原因的所谓新理论。两者构成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均可以解释一定的经济贸易现实,并可以指导各类国家的贸易实践和政策制定,但两者在理论特点和政策建议等许多方面又有较大不同。加强对两类贸易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把握国际贸易及其政策走势,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实践。  相似文献   

5.
从中美产业内贸易看两国贸易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玲 《商业时代》2006,(22):41-42
2002年,中美两国向对方出口最多的商品均是SITC7类商品机械和运输设备,这就使得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来分析中美贸易结构成为可能。本文测算了中国对美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值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最后笔者认为,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反映出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从而对我国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上对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以来的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而且钢铁业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我国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上对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以来的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而且钢铁业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我国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德两国都是机电产品出口大国,机电产品在中德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中占绝大比重,本文通过对2000年至2015年中德两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得出中德机电产品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且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产业内水平指数基本保持较高的值,但根据HS编码分类,七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却有显著的差异,有些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一些却很低,说明我国与德国的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本文根据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我国与德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发达国家间既出口又进口同类产品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将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方式称为产业内贸易,并试图运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等来解释这种贸易方式,产业内贸易理论由此产生.我国关于产业内贸易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集中在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上,本文试图对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及其理论解释,并对产业内贸易指标衡量进行了一些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Glick-Rose出口相似度指数对东亚区域内自90年代以来到本世纪初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证实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及产品多样化与规模经济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交易效率对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模式和贸易规模演变具有影响.国际贸易是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重要途径,但其实现要取决于交易效率的水平.产业内贸易中产品种类数增加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公司内贸易形成,但公司内贸易规模的扩大又使其自身的规模边界形成.文章还讨论了公司内贸易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和策略优势,以及研发竞争过程中公司内贸易规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 《财贸经济》1998,(9):40-43
近20年来,产业内贸易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如何测量产业内贸易?第二,从理论的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第三,从实证的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产业内贸易理论体系仍未完善。因此,对产业内贸易的任何尝试性研究都可能具有潜在的重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3—2012年数据,运用MIIT指数、G-L指数和RAC指数从静态、动态和比较优势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对中国在美制成品贸易地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论从静态角度,还是从贸易增量的动态视角,中美制成品都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国具有制成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比较而言,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显著的出口比较优势,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较弱。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及其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峡两岸贸易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迅速上升,日益成为海峡两岸贸易的重要形式。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水平型所占比重增长较快,呈现出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的趋势。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是由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祖国大陆人均GDP的增长以及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规模的扩大等是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引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竞争力指数的评定理论,并运用Grubel-Llolyd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广西目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运用2005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了广西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水平,并从政策层面对广西如何加快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加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新义 《商》2016,(4):94
中国是农业大国,大豆是中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中国的大豆生产和贸易曾位列世界第一,但1995年至今中国由原来的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而美国则成为中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家之一。从分析得到,中美的大豆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接近产业间贸易,为了提高中美大豆产业内的贸易,中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贸易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中美大豆产业内贸易水平,使中美的大豆产业内贸易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8.
产业内贸易现象被视为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两大发现之一 (另一发现是里昂剔夫之迷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TC)至少前 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这种新的贸易类型可以概括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巴拉萨 (Balassa, B)把它称为产业内贸易,也有人称之为双向贸易 (Two- way trade)和贸易重叠 (trade overlap).近年来,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猛.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以垂直分工为主,故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9.
浙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良波 《商业时代》2006,(25):106-107
在全球农业贸易自由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结合浙江农产品贸易现状对浙江出口农产品做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揭示出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明显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扩大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流,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垂直专业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从理论上分析,这两种贸易形式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动因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两种贸易形式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垂直专业化构成产业内贸易的另一重要起因.文章对两种贸易形式的发展趋势、理论基础、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