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青 《当代经济科学》2004,26(4):36-42,52
本文指出,现有市场主导型(需求诱致性)和政府主导型(供给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存在许多的问题.它没有对为什么有些制度变迁是成功的而有些却是以失败告终的给出解释,也没有理清两种制度变迁模式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本文以义乌小商品市场制度变迁案例的研究为线索,试图弥补这些缺陷,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单纯的市场主导型制度变迁或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都可能以失败告终,因为单一的制度变迁引导机制无法很好克服制度变迁机制中所面临的"制度构建失灵"问题--市场力量无法提供制度变迁中所必需的公共品,政府力量无法很好解决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共融与信息冲突的问题;(2)成功的制度变迁需要通过结合诱致力量和强制力量来解决公共品提供不足以及利益冲突等问题,因此,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以及共融利益关系的形成是制度变迁成功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在管制型政府形态的制度供给模式下,由于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主体对制度的需求,出现制度实际供给与需求意愿不一致的制度失衡。通过实现从管制型制度向服务型制度变迁,达到制度均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机制。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均衡路径有三种:价值观念对公民权的重视、服务型制度本身的均衡以及服务型制度与管制型制度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一个制度的变迁方式,主要看这个社会的权力机构之间的博弈和协商,而我国金融制度变化乃至整个经济制度变迁的核心重要表现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变迁让位于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由于"国家悖论"、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取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锁定在低效状态。本文主要以相关理论为依据以我国金融制度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阐述我国金融制度变迁及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一个制度的变迁方式,主要看这个社会的权力机构之间的博弈和协商,而我国金融制度变化乃至整个经济制度变迁的核心重要表现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变迁让位于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由于"国家悖论"、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取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锁定在低效状态.本文主要以相关理论为依据以我国金融制度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阐述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及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农户融资制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都比较丰富,但系统研究和动态研究略显欠缺,将制度供求理论引入研究的文献很少。结合中国农户融资制度的变迁及制度变迁理论来看,中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城市利益导向的金融抑制与金融约束并存的政府管制与操纵,这是导致农户正式融资制度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的、非均衡的政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制度的设计必然与农户的实际需求背离。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的金融制度在金融组织、宏观调控、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还存在制度缺陷,因此需要有创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来推动我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变迁.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型金融制度变迁方式在我国不大可能实现,而地方政府最有可能成为制度创新的主体,成为连接中央政府制度供给和微观主体制度需求的重要中介.因此,我国金融制度创新与变迁可行的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最终过渡到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一致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   

7.
冯梅 《生产力研究》2006,(3):192-193
国家决定在国有独资企业中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和外派监事会制度,这一制度无论从起源、发起过程,还是从其建立的社会基础看,都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特点,因此,这一制度从本质上是一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张令骞 《经济论坛》2008,(7):96-100
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纵观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每个阶段,无不折射出政府强制性制度供给,政策性银行改革更是政府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典型.由于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强制性制度变迁崇尚市场,追求商业利润,忽视了合作性和政策性,因而导致农村金融向商业性方向发展,使农村金融弱化、退化、边缘化的同时,进一步成就、加深、凸显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融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制度变迁的“需求一供给”与“收益一成本”的理论构架来分析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演变历程及其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目标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由初始的边缘化模式演变为政府主导型模式;再由政府主导型模式演变为现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2)根据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演变的逻辑规律及我国的现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的目标模式应是建立混合型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是属于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类型,也是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对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分析需要侧重于供给方面的因素,重视制度环境这一外生变量。然而在我们国家,决定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实际路径并不只是局限于制度环境所包含的相关众多因素本身,而且还包括其不断变化的具体内涵,国家的发展战略作为一种载体,相当程度上是这些变化具体内涵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发展的制度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模式中,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迫切需求很难诱发实际的制度变迁。即使出现了村民的自发性制度变迁,也有赖于政府的承认和促进。本文认为,要走出目前村民自治的发展困境,关键在于限制基层政府对乡村的行政介入,改变村级组织的权力授予方式,中国农村要走强制性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周化举 《生产力研究》2005,(7):107-110,F0003
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了中国电信产业的制度变迁的必然性。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变化探讨电信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技术变革、市场需求、相对价格变化以及其它制度的变化导致了制度需求的变化,而制度环境变迁、社科知识的进步以及对其它制度的吸收借鉴引起了制度供给的变化。在审视已有的制度变迁的现状的同时,本文提出营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产业管制重建是今后中国电信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海伟 《生产力研究》2005,(3):17-18,65
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外部性、交易费用、供求主体的不一致和利益集团的左右等使参与方对新制度的优劣评价存在差异,造成供给相对于需求过剩和不足同时存在的现象。制度变迁中要兼顾各改革参与方的利益,方能更好实现制度变迁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首先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城市政府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需求,包括制度环境的变迁、行动团体的缺失、城市政府的领导者对可再生能源预期收益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等制度需求。然后基于上述分析,分别从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层面详细地探讨了城市政府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上的政策。在制度需求层面,政府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技术、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制度变迁;在制度供给层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地实施制度供给,解决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度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股票市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 ,制度短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其制度变迁中 ,政府是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供给的主体 ,而股票市场市场化和国际化则是制度需求的动力。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供给与创新 ,有助于我们探寻一种适合中国股票市场健康成长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章运用制度变迁的这一基本规律对我国的农业制度变迁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我国当前必须加大农业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力度,强制性的农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是我国政府从诸多资本制度选择集合中实现的一项制度选择,其原因在于该制度将会为我国参与资本市场的各主体带来很大的预期收益,使得因制度建立所花费的成本得以补偿。但是股票发行制度变迁中存在规定的制度与实际执行的差异,造成每一项股票发行新的制度安排无法分散风险和增加效率。通过对差异表现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我们认为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存在制度非有效供给。根据“需求—供给”理论,结合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中各要素的变化,我们给出制度非有效供给的理论模型。改变制度非有效供给的有效办法是通过制度主体角色的转变以实现制度供求的重新调整。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提出了实现制度主体角色根本转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而费用昂贵的过程.利用"需求-供给"模型来分析制度变迁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主要分析框架之一.本文将时制度需求与供给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运用其中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探讨我国目前医疗制度设计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制度需求主要有开放、自由的科研体制,数量众多且专业化强的风险投资公司,股权激励、扁平的组织结构和网络化的生产结构等企业制度,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完善的市场体制等。这些制度的供给主体主要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3个层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度供给在3个层次都会遇到障碍。解决制度供给障碍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央政府加快市场化改革,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则要打破部门利益,从主导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半期,为挽救行将崩溃的农村经济,国民政府推行了以乡村合作运动为中心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促使了合作社大量快速设立。但是合作社发展受到了来自于财政金融体制的制约,根源在于政府有效制度供给能力不足及制度建设协调性缺失。实际上,同时作用于乡村的各种制度共同组成了社会的"制度系统"(如与合作社相关的行政、财政金融、土地等制度),制度间耦合关系决定了任何一项制度都必须与其他制度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此外,制度供给还要与政府的"社会动员"相结合,以形成政府力量与乡村民众之间的"共振"。否则,社会经济变迁极有可能会陷入"头重脚轻"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