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也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大国角力的重要领域.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并已开始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及贸易政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本文将对日本采用能源新政、建立低碳社会的做法进行系统阐述,从而使我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制约的当下,如何快速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在抵御金融风暴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可能对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退避三合,不愿意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先期投入,从而使低碳经济的行动步伐受到影响.但是韩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在创造经济财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巨大潜力,采取诸多切实措施,推出了"绿色新政",确立了低碳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也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大国角力的重要领域。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并已开始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及贸易政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本文将对日本采用能源新政、建立低碳社会的做法进行系统阐述,从而使我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利用能源,对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能源在后石油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低碳竞争力是指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竞争优势能力.本文基于低碳竞争力的概念从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产出和低碳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解决好经济发展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随后剖析了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国际上实施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呼声日趋高涨,中国政府也加入到此队伍中.本文结合低碳城市建设的背景,针对徐州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五个方面对徐州发展低碳经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频繁的灾难性气候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应时而生.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遭遇的首要问题是环境和资源问题,中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适应任务艰巨,技术实施成本高,技术创新存在挑战.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积极开展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技术研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绿色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产业总体上讲,属于低碳产业,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尤其是绿色体育产业无疑是"十二五"期间发挥国内产业优势的战略性选择.但是,现如今发展绿色体育产业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因而任重道远.在"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应在技术、制度、观念上改进更新,从而保证产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日益严重,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极大的关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降低了碳排放,有利于大气的净化。本研究从低碳经济的现状、低碳经济的要素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建设低碳城市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外的共识,低碳浪潮已经到来,但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城市明显走在前面,中小城市则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中小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背景、当前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提出走低碳发展之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最终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三赢"。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环境危机、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碳交易作为利用市场机制降低碳减排的手段,在降低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有重要作用。碳交易市场为碳交易提供交易平台,可以增加我国碳交易议价能力、降低买卖双方交易成本、创造碳交易市场更大的流动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碳交易机制构建的先进经验,并进一步分析我国碳交易机制构建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几点启示措施,以期为尽早完善我国碳交易机制构建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健佳 《商业科技》2010,(35):118-119
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现代化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正在制约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城市是区域碳减排的重要单元和研究主体,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所谓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得以发展、低碳生活和低碳生产得以发生的物质载体,通过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为导向的形态和空间组织,以及低碳规划的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在城市尺度范围内实现减源增汇的目的。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以期能为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循化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传统工业生态化已经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为了避免走发达国家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我国就要大力发展循化经济,而发展循化经济的终点就是对传统工业生态化的改造,本文从工业生态化的必要性,问题及对策分析和政策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析,从而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生态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现代化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正在制约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城市是区域碳减排的重要单元和研究主体,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所谓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得以发展、低碳生活和低碳生产得以发生的物质载体,通过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为导向的形态和空间组织,以及低碳规划的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在城市尺度范围内实现减源增汇的目的。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以期能为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推广,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发展方式上的积极转变,使其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当前阶段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低碳经济对其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能够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经济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经济和环境矛盾的有效方式,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绿色经济是低碳、资源有效和社会包容性的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和手段。绿色经济从环境、经济及社会的三个层面强调发展必须遵循效率、公平、效益相长和风险抵御的基本原则。将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低碳发展结合起来的气候抵御型模式通过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和保障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安全,推进以经济健康、社会进步以及生态文明为主旨的绿色发展。促进绿色经济转型,关键是要有好的增长政策以保障获得综合和协同效益,解决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外部性问题,促进和激励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我国国内形成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在这背景下,上海世博会倡导的"低碳、绿色、环保"主题向全球传递出人们对于美好城市生活的期待与信念,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更是热火朝天.而现实中,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仍然存在消费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人力环境等四大瓶颈问题的制约.本文在分析四大瓶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对策,对我国部分城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参考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邹凯丽 《现代商业》2012,(7):148-149
绿色财政,是当前世界各国财政发展的新方向。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发展绿色财政已经是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出路。绿色财政是就是在考虑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下的财政体制,它主要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就是温室效应,因此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了绿色财政体制的重要方向。牢固树立绿色财政理念,加快构建绿色财政机制,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要强调生产领域的节约,更要重视生活领域的节约。我国生活领域的浪费现象还较严重,在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中都有体现。导致这种现象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观念、认识方面的原因。要解决生活领域浪费的问题,必须采取增强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法制建设、遏制"三公"消费、发展低碳经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