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空洞化的挑战:机理分析与应对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空洞化的挑战:机理分析与应对思路周振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020)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各种迹象表明,处于世纪之交的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产业空洞化的挑战,并将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产业空洞化是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又村 《经济师》2013,(4):6-8
"产业空洞化"经常发生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转型中,其实质是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新产业没有完全填补旧产业留下来的空缺。如果在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三次产业之间的合理过渡,那么就可以防止"产业空洞化"的发生。山西省"产业空洞化"问题,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规避的重大难题。如何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衔接,关系到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解决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实现。所以说,产业空洞化问题就是产业转型问题。山西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工商学院副院长、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名誉副院长容和平对山西产业空洞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山西产业空洞化的成因、特点,提出了规避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建议。近日,本刊记者就山西产业空洞化的若干问题,采访了容和平教授。  相似文献   

3.
IT化:解决产业空洞化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空洞化是指伴随本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产生对国内生产的替代作用,本国制造业的生产下降并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不容否认,如果生产总量基本固定,因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的海外生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国的生产,削弱本国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导致产业空洞化,但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是必然导致产业空洞化。因为制造业转移之后留下的生产空间可以由其他产业来弥补,特别是对日本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对外直接投资某种意义上恰好给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一定压力,促使日本确立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4.
根据IMF的统计,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38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排在第3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成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80年代制造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危机感,产生了所谓“空洞化”问题。产业空洞化对日本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原有企业间关系趋向解体。  相似文献   

5.
所谓产业空洞化,指已有产业处于衰退阶段,而新的产业还没有得到发展,或者新的产业发展得不够充分,并且不能弥补已有产业衰退的影响,造成经济陷入不断下降甚至萎缩的现象。由于产业空洞化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周期紧密联系,所以对于产业集群发展周期的研究,有助于各相关方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产业空洞的出现。一、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逻辑斯谛增长规律产业集群是指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理位置聚集而形成的紧密联系的集合体。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在一定空间中相同或相关产业的经济组织的集合。按照逻…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发育迟缓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困扰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文章分析了产业空洞化对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分析该问题的形成机理,揭示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外部需求变化引起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衰退,通货紧缩、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经济要素流动性差、民间投资主体缺位则导致了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的弹性不足。进而针对这些因素,提出通过体制、科技、投融资、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新旧产业衔接的"空洞"。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储蓄率居高不下,这样的高储蓄率对日本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日本陷入"高储蓄两难"的困境,带来贸易不平衡,加剧了日本与欧美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助长了泡沫经济的形成,导致产业空洞化,最终导致日本经济的停滞和衰退。目前,中国也出现了高储蓄率状况。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有效使用过剩的储蓄资金;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开拓消费市场,加快消费需求增长;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和优化投资渠道;缩小经常账户顺差,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等。  相似文献   

8.
谨防我国产业转移造成产业空洞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厘清空洞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产业“走出去”仍有很大空间,尚不存在本土产业海外转移引发的产业空洞化风险,及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空洞化风险的现状,最后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蔡涛 《经济导刊》2010,(3):12-13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珠三角在国内已经初步实现经济起飞,建立在劳动力丰裕以及低工资这一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确实对珠三角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即使劳动力低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经济的发展与推进却要求珠三角不能片面强调和长期依赖于传统的比较优势,以防止珠三角落入产业低工资陷阱,以及造成地区产业空洞化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在1989年曾达到颠峰,总额为675亿美元。从1990年起,连年递减,1992年减少到341亿美元,近乎高峰时期的一半。1993年,1994年继续大幅度减少。但是,与外国对日本的投资额相比,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要大得多,致使日本国内出现了与产业流向海外出现的“产业空洞化”同样的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生了以下四大转变:一是"单极集中"转向"多极分散";二是贸易型转向市场型;三是低加工型转向高研发型;四是"产业空洞化"转向"制造回流"。加之全球化背景下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与此相伴生日本在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可以期待的松动与一定程度的放开,中日两国合作的空间将会更大。  相似文献   

12.
海峡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及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海峡经济区,是两岸经济区域分工走向不断深化,并取得最优资源配置和相对竞争优势的最佳出路,也是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和产业“空洞化”的理性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功能定位,并探讨了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FDI(外商直接投资)在香港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吸引跨国公司对香港的投资,还是香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香港均居于亚洲“四小龙”的前列。香港经济起飞的关键在于巧妙地利用了产业全球化的机会,通过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成功地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出口加工工业,促成了香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迅速增长。然而,随着制造业的对外转移,香港经济面临“产业空洞化”的威胁。正是由于在新的国际生产体系中未能找到自己明晰的定位,香港当前经济发展低迷,国际竞争力下降。因此,香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要重振…  相似文献   

14.
香港在经过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陷入了产业空洞化的困境。在香港进行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历史性阶段,充分发挥香港综合运作能力的优势,将其与内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是其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内地顺利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剂。  相似文献   

15.
1999年8月13日,日本政府推出了一部名为《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以下简称《特别措施法》)的法律。综合有关情况,笔者认为日本目前正在进行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再生事业,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立法,突显重振产业恢复经济政策的权威针对日本目前的经济状况,生产率低下,失业率高踞不下的状况,日本各界认为,日本经济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也丰富,但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产业,只有这样才能重振夕日日本经济的雄风。其次,支持日本庞大的经济体系的是日本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给这些…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李思一(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0年代,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大衰退,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了日本的经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对产业技术发展的支持,并通过生产和资本转移,实现了经济结构转换。这一...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空洞化导致的农村资金供应短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桎梏,现实中的农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块短板。构建既符合农业与农村经济以及金融发展规律,又体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是解决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吴敏 《经济前沿》2001,(1):43-44
一、IT带动日本经济世纪交替的年月里,“IT”这个意为“信息技术”的英文缩写在日本媒体中频繁出现。从经济企划厅、通产省等日本多个官方机构发表的统计数字来看,时髦的“IT”正在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火车头。据调查,日本IT产业(包括电脑软件开发、电脑系统的建立、管理与运用、信息处理等)的营业额连续3年增加,1999年日本IT市场总值达到了4.9679万亿日元,比1998年增加了3.2%。这说明了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下IT行业仍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IT产业之中。IDC预测,日本IT产业今后会更加坚挺,20…  相似文献   

19.
论述香港与内地经济整合的文章,有两个常见的谬误:其一是认为两地整合是香港通缩的主因;其二是认为香港工业和服务业迁移至内地使香港经济"空洞化"."空洞化"的论点认为,两地整合的初期,香港工业北移,还可发展服务业,一旦连服务业也北移,香港便彻底"空洞化".在仔细分析后,上述两个论点都站不住脚.两地整合对香港的正面影响,其实远超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三:东亚的崛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王志乐(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1993年,东亚(传统的西方地理学把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以及蒙古称做东亚、本文所指东亚包括东北亚(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和中国)以及东南亚。--作者注)经济依然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