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1.金融电子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便利和影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金融业已成为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的一体化综合业务处理系统。金融业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其电子化趋势正是为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所以,我国加强和进行金融电子化是社会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金融电子化是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彻底改变金融业传统工作方式,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的自动化、金融服务电子化、金融管理信息化和金融决策科学化的过程。它对于金融业效率的提高和业务的多元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下半叶以来,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业的面貌。 广东金融界充分认识到电子化在金融业的重要作用。早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科技兴行”的  相似文献   

3.
邵山:自我国金融业开始电子化、信息化建设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科技部门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极大推动了传统金融服务向现代金融服务转变的过程,使金融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一阶段,科技无疑是引领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金融电子化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改变了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业务效率.金融电子化的复杂性和信息技术自身的安全性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在金融电子化的推进过程中一要积极,二要谨慎,要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和改进,加强监管,降低金融风险,以保证我国金融电子化能稳步向前,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应用是金融信息化的目的和归宿,安全则是金融业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金融业向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银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银行既通过强固的银行内部业务网络扩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各领域信息化进程都在加快,金融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商业银行在加速推进电子化向信息化跨越的过程中,也给金融业带来巨大变革。金融业成为信息化进程的前沿阵地具有电子化进程启动早、数字化应用水平高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中国银行业将从经营、管理、创新、风险控制等层面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尤其是金融信息化中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使得金融理财业务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对余额宝对金融信息化的影响进行一个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电子化管理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说没有了电子化信息技术的支撑,现代的金融业也就荡然无存了。全球的金融业可以通过电子化信息技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金融机构若提高电子化管理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竞争能力。本文将谈到电子化管理给金融业带来的优势和风险。  相似文献   

8.
谢秀维 《云南金融》2012,(4X):74-74
电子化管理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说没有了电子化信息技术的支撑,现代的金融业也就荡然无存了。全球的金融业可以通过电子化信息技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金融机构若提高电子化管理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竞争能力。本文将谈到电子化管理给金融业带来的优势和风险。  相似文献   

9.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银行电子化体系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生存、竞争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为先导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电子化的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电子化规模和手段已成为金融业间竞争的焦点;开发电子化金融新品种以满足更多顾客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普及,在我国的银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业是中国信息化建设最早也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各金融机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日臻成熟,并逐渐将信息技术融人业务之中.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国金融业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支撑和促进金融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金融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依托信息技术提升金融效率的理念已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华南金融电脑》2009,17(9):103-103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生了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已成为金融变革的主要推动力。作为反映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全貌的综合性刊物,创刊十七年的《华南金融电脑》杂志一直致力于为广大金融科技工作者打造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2009年,我们继续坚持“为金融电子化、信息化服务”的办刊宗旨,结合当前金融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杂志的栏目及内容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金融业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对现行的非现金支付环境的特点进行研究,并根据目前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不断完善的支付系统等基础设施、票据电子化等有利条件提出了改革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预期目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晓松 《云南金融》2012,(3Z):35-36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金融业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对现行的非现金支付环境的特点进行研究,并根据目前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不断完善的支付系统等基础设施、票据电子化等有利条件提出了改革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预期目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风险监管——银行监管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信息化按照"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基本实现电子化的战略设想,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银行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银行信息化具有"双刃剑效应",它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积聚和引发新的金融风险--银行信息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作为承担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直属职能单位,近年来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党委的要求,在李东荣副行长的领导下,以及总行各司局和分支行的大力支持下,切实贯彻“科技一盘棋”战略,以为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服务,为央行履职提供延伸服务为重点,以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和《金融电子化》杂志为平台,针对人民银行和金融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着力开展金融信息化研究与宣传,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营造了良好的金融信息化研究与宣传生态环境,在人民银行和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建祥 《中国金融》2000,(12):44-45
一、金融电子化带来的风险当前 ,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多年的金融电子化历程已使我国的金融业逐步摈弃了过去的手工操作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经营体制、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 ,金融电子化已成为金融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金融电子化在带来工作高效和巨大收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业务电子化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 )电子化业务系统本身存在的不足带来的风险1.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 ,是风险存在的一项重要因素。这种本身存在的、类似“先天性”的系统漏洞主要…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全球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突出应用便是把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融入金融业务创新领域,金融业已逐步迈向经营业务电子化发展轨道.如何把信息技术与风险管理理念相互结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业面临的一大课题.在电子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业,对经营业务进行一年一度现场稽核的监管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稽核监控的频率和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创新,对信贷管理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对资金运动进行实时监控,促进银行经营业务安全运行,建立经营风险防范体系,开展非现场稽核监控与风险预警,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开发了非现场稽核与风险预警系统.笔者在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非现场稽核与经营风险预警的方法与实务.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网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应从创新、合作与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创我国金融电子化的新纪元,其中,创新是金融电子化的不竭动力,合作是金融电子化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则是金融电子化的永恒主题。创新为本先发制胜网络经济时代的金融业面临着惟有创新才能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加大创新力度带来的良好机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下,数字化与网络化成为传统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传统金融业必须在业务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创新。电子商务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一种主导型商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和人民银行职能的转换,人民银行依托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电子化应用水平,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民银行基层行履行职能、工作转型和岗位设置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技术依赖程度较大的信息化建设与基层人民银行科技工作薄弱之间的矛盾却不断加深,如何依托科技进一步促进业务创新和发展也成为人民银行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