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明珠 《魅力中国》2011,(6):176-17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卢莉萍 《魅力中国》2011,(14):204-204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学生乐于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今天有人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还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陈时旸  袁媛 《发展》2013,(12):125-125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向学生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即思维方法更为重要,不仅要“给以鱼”,更要“教以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教以渔”,对其提高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蔡圣玺 《魅力中国》2014,(11):172-172
叶老说过:'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以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教师经常动动笔,写点东西,并且将自己发表的作品示之以学生,久之,这种“不言而教”的行为就会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定格。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作文兴趣具有较强的内驱作用,也对他们了解、认识教师的生活底蕴和精神风采具有直观效果,这种作用反过来又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力场”。  相似文献   

5.
窦德勇 《魅力中国》2010,(7):142-14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作为奋斗在教学第一战线上的语文老师应该如何为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创设条件昵?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请教育同仁者指正。  相似文献   

6.
司瑞 《魅力中国》2014,(23):202-202
语文课程是高中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语文课程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并通过加强文学经典著作教学,积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倡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策略,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等,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切实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吴明珠 《魅力中国》2011,(1):277-27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身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究、感悟的过程。因而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廖镠 《魅力中国》2010,(17):312-313
罗庚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今学生运英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因而,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的心理规律,自己阅读教材,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一句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的"渔"实际上指的就是自主学习,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自学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的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王趁花 《魅力中国》2010,(34):355-355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新宏 《魅力中国》2014,(9):243-243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主体”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认知方式。注意情感融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试从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创造条件和指导学法四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周小顺 《魅力中国》2010,(14):214-214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有别于旧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学生能否很好地自主学习决定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转变。“学什么”“怎么学”是学生自主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问香 《魅力中国》2013,(22):241-241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学习的一种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可以不成为负担,而成为执着的追求。然而,人的兴趣并不是天赋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苏小敏 《魅力中国》2014,(2):126-126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讨使用了一下几种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收到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罗贤军 《魅力中国》2010,(2):107-107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地理学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广大中学生所畏难。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6.
靳三中 《魅力中国》2011,(1):260-260
一、自主阅读概述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何谓自主阅读,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  相似文献   

17.
杜明清 《老区建设》2008,(22):56-57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魏亚莉 《发展》2011,(5):147-147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说的“乐”其实就是兴趣。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会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使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王有俊 《发展》2010,(9):133-133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因此,它在教学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以下是我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张杰 《魅力中国》2014,(24):127-127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如何授学生以“鱼”和“渔”?怎样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不得不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的问题。本人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学生思想道德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本文中对此展开肤浅的论述,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