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超 《魅力中国》2013,(5):218-218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问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流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罗国莲 《魅力中国》2011,(20):206-206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效呢?  相似文献   

3.
吴可永 《魅力中国》2014,(6):248-24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但在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保红 《魅力中国》2013,(25):214-214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养成一种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笔者结合初中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作了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刘珍 《发展》2009,(12):138-13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交流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就在数学教学中合作交流学习的有效性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慧芳 《魅力中国》2013,(19):241-241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与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献歌 《魅力中国》2010,(30):127-127
数学学习中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按照数学教学的一般程序、规律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鼓励、肯定、帮助、引导、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向着自主学习转变。学生形成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璐璐 《魅力中国》2013,(26):134-13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设立数学小组。这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要让学生确实有问题可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彩霞 《魅力中国》2014,(24):129-129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而获取新知。本文从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设空间、创设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等三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于霞 《魅力中国》2009,(2):75-75,82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由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也是为了探索,所以“探索”处于核心地位。数学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化活泼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谈一谈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使  相似文献   

12.
刁井楷 《魅力中国》2010,(33):336-33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吴少均 《魅力中国》2013,(32):233-234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什么样地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如何在减负的呼声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向教师“教”要效率,向学生“学”要效率的“有效教学”活动,将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客观的评价机,“减负增效”才能得以实施。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存英 《魅力中国》2014,(14):160-16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要注意思维的开放性,要以情感为纽带,要把调动自主性当作重点,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丁宗梅 《魅力中国》2013,(32):113-114
现在有较多初中生感觉数学课枯燥乏味,缺乏学习乐趣,知识教学质量低下。在教学中应该展示多种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从清 《魅力中国》2010,(8):126-126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教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石战彬 《魅力中国》2013,(11):145-145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需要依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方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主动的与生动活泼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互动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爱琴 《魅力中国》2011,(21):460-460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杨胜利 《魅力中国》2013,(17):146-146
学生动手能力差是我国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硬伤”。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了数学知识、结论的传递和接受,忽视了数学学习过程。为了落实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消除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产生的不良效果,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学习活动要融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营造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就成为我们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崔淑红 《魅力中国》2010,(15):93-93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