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功夫熊猫》的真功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振 《中关村》2008,(8):92-93
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国内公映,然而著名的“熊猫人”艺术家赵半狄和一群朋友举着横幅来到广电总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在中国的上映。此事一出,在网上引起强烈的讨论:该不该抵制《功夫熊猫》?咱中国的熊猫,却被西方人拍成了大片,确实是有些自家的宝贝被外人发掘,墙里的花墙外开的遗憾。  相似文献   

2.
王文娟 《中关村》2008,(8):94-95
从未有一部国外动画片像《功夫熊猫》这样仅在中国上映两天票房就超过千万,也从未有一部国外动画片在国内一上映就引起轩然大波,进而引发唇抢舌战,使得中国的名人、专家、媒体、影迷、网友都投入这场《功夫熊猫》PK战中。  相似文献   

3.
王岳川 《中关村》2004,(1):112-114
近年来报刊上有一些文章,对季羡林先生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文化复兴”等说法提出了批评,坚持全盘西化立场,反映出当代知识界对中国现代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不认为季先生的看法“可笑”,倒认为是可爱。它体现出一种本土家园意识和人类资源共享意识。因为我们不能老依赖别人,靠知识输血过日子,也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全盘西化或只想脱亚入欧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不赞成全盘西化——在全球化同质化中还有一颗中国心。正如李慎之先生说:“我是一个一直做着‘中国文艺复兴之梦’的人。我希望且相信,中国文化首先是哲学会在21世纪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过,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中国文化自己必须要下一番去腐生新、推陈出新的功夫,要能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首先是要能包容、消化一直超越、与自己对立了这么些年的西方文化。”我提出不同于上面两种看法的“第三种”立场,即倡导“发现东方”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刘志明 《中关村》2006,(11):52-55
牛根生很成功。他以1000万元创立蒙牛,6年后营收100多亿,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脱颖而出,在企业文化、企业家道德和公司社会责任上也是出类拔萃。牛根生很中国。没有MBA和海归背景,没有读过很多的洋书,在蒙牛成长中很少照搬西方的管理,言谈话语中没有时髦的名词和流行的术语,就靠着纯粹的“中国功夫”完成了企业的不断升级。于是,成功的中国企业家牛根生因为他体现出来的顽强的中国文化基因而成为一块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于是,研究牛根生的遗传变异规律,探讨牛根生的成长源泉和生命动力系统,就带有了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牛根生,很中…  相似文献   

5.
荐书     
《中关村》2010,(2):112-112
《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一位技术天才的创业史,一个中国企业的梦想与光荣,一段互联网十年的风云录。《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一线力作,史上最精彩的商业传记作品。著名媒体学者秦朔、“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倾情作序,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迟宇宙鼎力推荐。  相似文献   

6.
萧惑之 《中关村》2011,(11):30-32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透过表象看本质,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让西方引为自豪的“金融体系完美神话”破灭。时下西方经济“大萧条”,至今也未能恢复昔日之元气,甚至让世人怀有“第二次探底”之虞。如何克服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西方政府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报刊上有一些文章,对季羡林先生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文化复兴”等说法提出了批评,坚持全盘西化立场,反映出当代知识界对中国现代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不认为季先生的看法“可笑”,倒认为是可爱。它体现出一种本土家园意识和人类资源共享意识。因为我们不能老依赖别人,靠知识输血过日子,也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全盘西化或只想脱亚入欧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不赞成全盘西化——在全球化同质化中还有一颗中国心。正如李慎之先生说:“我是一个一直做着‘中国文艺复兴之梦’的人。我希望且相信,中国文化首先是哲学会在21世纪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过,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中国文化自己必须要下一番去腐生新、推陈出新的功夫,要能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首先是要能包容、消化一直超越、与自己对立了这么些年的西方文化。”我提出不同于上面两种看法的“第三种”立场,即倡导“发现东方”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金元浦 《中关村》2010,(9):48-50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根本上处于失语状态,“文化中国”的形象是一个遥远的模糊不清并充满病态的被歪曲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8,(5):13-13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的“状元”是能工巧匠的代名词。孔孟之道宣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能工巧匠则不屑,实在是个误国误民的大错误。时下,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的符号,却有人提出:“中国制造,谁来制造”?“制造大国”并不是“  相似文献   

10.
新闻盘点     
一句话新闻 3日消息,目前,熊猫集团投资130万美元,和朝鲜大同江计算机合营会社在平壤合资成立了“晨曦熊猫计算机有限公司”。 3日消息,财政部某官员日前表示,政府采购规模今年要争取达到1000亿元,其中软件采购额将超过80亿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政府将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产业报道》2005,(11):19-19
仿佛县花.科健消失了,熊猫不见了,南方高科强金链也断裂了……中国手机行业正在接受寒冬的考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6月1日,恰逢“儿童节”之际,包括大唐电信、中科健、波导、熊猫以及中心通讯等在内的中国国产手机17巨头相聚北京歃血为盟,组成了国产手机企业首脑论坛,并发表了共同的“成人宣言”,立誓要在5年内使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面对这次联合,有人欢呼这是民族手机产业强势崛起,全面反击洋手机的伟大起点,也有人指出,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又一次表现出来的幼稚。手机联盟到底是“成人宣言”,还是儿童节天真的游戏?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值得人们深思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写下这个题目,哑然失笑,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好处的西方世界,竟然也遇事生风,“折腾”起来。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让西方一些学者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好的经济体制”生发疑虑。诸如“市场经济的终结”、“资本主义的终结”和“经济全球化的终结”等命题,一夜间成为舆论的热门话题。在中国,尽管尚没听见公开讨伐的声音,但在“假如马克思还活着……”的标题下,幸灾乐祸者亦绝非鲜见。不过,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是不怕“折腾”,愈久弥笃,“折腾”不垮。  相似文献   

14.
毛志成 《中关村》2006,(11):118-121
“东方”与“中国”是近义词,甚而是同义词。因此,东方文化与“中国式”的文化(或文化风格上的“中国式”)很多时候是同义的。走近、走进文化风格上的“中国式”,对研究东方文化的西方人很重要,对我们中国人自己尤为重要。因为我们中国人自己假如对东方文化本身不作趋近式的、入实式的触摸,非但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强势与弱势,而且必然在“与国际接轨”的文化活动上大走弯路或误入歧途。为此,我们必须首先看明白“中国式”文化的基本骨架和基本魂魄。文化风格上的“中国式”,源于人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上的“中国式”。化简一点来说就是:要…  相似文献   

15.
郭文婧 《中关村》2012,(2):92-93
上海一位教授张结海研究得出结论:李亚鹏和谢霆锋是西方女人眼中的典型“丑男”;北京语言大学的周思源教授研究出“梁山108将里43位不是好汉”,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研究出“孔子是丧家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檀作文研究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武汉大学梅朝荣教授研究出“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  相似文献   

16.
李磊  CFP 《中关村》2007,(1):66-67
“海龟”变成了“海带”翻开中国近代史,向西方学习一直是时代的主题。自1847年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容闳赴美至今,为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复兴,一批又一批的炎黄儿女,纷纷跨出国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出国留学之潮。特别是近几年的自费留学热浪,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士开始回国创业,形成了一股回国潮,一个新名词“海龟”(海归)应运而生。这批留学生大都是因为学习优秀留学出国,毕业后又在所在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对西方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理解,素质好,回国便受到各大企事业单位的追捧,成为中国迅速…  相似文献   

17.
明星 《中关村》2013,(12):92-95
中国书院是与西方大学几乎同时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从形式和内容上来看,中国书院比西方大学更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走近凤凰岭     
在全球化和快速工业化的当下,我们可以向传统文化中借鉴智慧,尽量避免重蹈西方社会在生态方面的覆辙,保护好凤凰岭这块“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19.
吴小龙 《中关村》2004,(5):104-105
明清之交,随着传教士的东来,曾经有过一次颇具规模的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的浪潮。这个过程,始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利玛窦来华后所做的大量学术传播工作。作为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要传播宗教“福音”,但他来华后,根据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审时度势,提出了一条学术传教的路线。无论其本意如何,他的这一做法是得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符号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今年北京的作文题目是《北京的符号》。这是一个非常亮丽而厚重的题目,要想真正做好它,并不容易。何谓“北京的符号”?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冷静一想,还是能够梳理出一些“标准答案”:承载着北京的历史内涵,闪烁着北京的人文色彩,代表着北京的时代特征,蕴涵着北京的未来气息……如此看来,或人,或事,或物,只要具备上述“标准”,皆可成为“北京的符号”。我们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行业,其实都是考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