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改制是我国乡镇企业优化产权结构,建立新型企业制度和“二次创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国许多乡镇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私营企业,总体上是健康的和合法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但也有个别地方的个别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非法操作,隐匿资产,甚至自卖自买,将集体资产装进了私人腰包,改制成为侵吞集体资产的“合法”渠道,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表面上看,这些人获得的巨额资产都是合法的,集体资产往往在一夜之间大幅缩水,而这些人则在一夜之间成为巨富,就像变戏法。但实…  相似文献   

6.
7.
宋峥嵘 《北方经济》2006,(11):21-2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入世的深入,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威胁。怎样提高乡镇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笔者认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分析了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了乡镇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皓  李颖 《理论观察》2000,25(4):57-60
本文通过对西方企业制度的变迁和国有企业改革现状的考察,认为:在所有制层面上,“个人所有制”是一种能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融合的公有制类型,它能解决国有产权制度的诸多弊端,有利于建立界定清晰的排它性产权;在经济运行的中观层面上,生产要素市场的充分发育和完善是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在经济运行的微观层次上,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将现代企业制度的高效率最终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丁建中 《乡镇经济》2000,25(3):43-44
我国国有企业正在进行体制改革,以期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改制过程中,法人治理结构的安排是一个重点,也是一难点。本通过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查,分析改制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辽宁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薄熙来省长指出在2002年,政府将加速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积极推进国企转制。政府将选择44户大型企业,通过合资、重组、授权经营等措施,促进股份多元化,对29户大型企业加速国有股减持和部分退出,对其他中小国有企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两年左右70%  相似文献   

11.
高路 《上海改革》1994,(4):44-44
理论界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目前大体上有如下五类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一、依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各单位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依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传统的国有企业无论实行何种领导体制(一长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经理负责制等)都是一元化领导,难以形成制衡机制。在试点中有的单位建立了董事会、经理会,但监事会迟迟未能建立;有的单位虽然表面上看董事会、经理会、监事会已经建立,但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交叉任职过多。本钢集团公司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决策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  相似文献   

14.
以中央文件和基本政策为主线,将国有企业改制分为四个阶段:以经济责任制为主的股份制试点阶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上市、“放小”阶段;明确大企业公司化方向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阶段;以新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为基础的改制阶段。在分析国企改制各阶段特点、重点的基础上,提出国企改制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十分明显。1997年,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为20740.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74%。经济发达的省市,其乡镇企业都很发达,有的已是半壁江山。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江西,1997年,其乡镇企业增加值只有294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因此,江西乡镇企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是其经济发展的一大潜力。一、江西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江西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商业饭店、服务业及其他行业等第三产业比重偏低。1997年,全国在商业…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过几的睥改革与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在改制中得到了强身,生产经营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显示出勃勃生机,为失去全区企业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宋峥嵘 《北方经济》2006,(22):21-2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入世的深入,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威胁.怎样提高乡镇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笔者认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分析了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了乡镇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俞新 《江苏改革》2001,(6):23-24
市场经济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并按市场规律进行优化配置,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也要“能进能出”,但是旧体制下形成的固定用工制度,虽然经过八十年代中期的改革,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把固定工改为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制工人,也就是改了一下“包装”,实质未变,企业产权制度变了,但原有企业职工包括他们的就业和分配观念都继承下来了,现在提出两“了断”,在产权关系明晰,清算了断的同时,职工原来的劳动关系也要转换,通过转换重新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劳动用工机制,在转换劳动关系的同时要对职工过去工作年限中的贡献作适当补偿,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也是绕不开、拖不过的,必须抓紧改,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实事求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进行梳理,有的职工已经重新就业了,就要终止原有的合同,转移劳动关系;有的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就业的,本来就是有固定期限的合同制职工只要按合同办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无固定期限的职工,大多数工作年限长,年龄也较大,有的可以办理提前退养,由原企业主管部门或社区托管中心托管起;职工终止或转换劳动关系后,需要对过去工作年限合理补偿,所有转移、转换劳动关系的,都应续接劳动保险,维护劳动的合法权益,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合理支付改革成本,使原来按所有制划分的全民、集体固定工,转换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不分所有制的新的劳动合同制职工,从而使职工真正成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自主择业;使企业自主用工,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的用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