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方田 《三联竞争力》2007,67(10):70-70
龙树,梵文为Nagarjuna,活动年代约为公元150年至250年间,印度佛教大乘中观学派的奠基人,是印度佛教史上仅次于佛陀的重要人物,有“第二佛陀”之称。  相似文献   

2.
般若与性空     
在大乘经典的发展史上,般若经是最早期的经典,它所包含的内容和境界,正是大乘佛教最高智慧的表现,也是佛教自产生以来,所欲表现的诸佛本质。  相似文献   

3.
无著与世亲     
华方田 《三联竞争力》2007,69(12):70-70
无著和世亲兄弟,是北印度犍陀罗国富楼沙城(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意译丈夫城)人,属婆罗门种姓。生活年代大约在公元4—5世纪。无著(Asanga),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之一。初习小乘,后改宗大乘。据称曾跟随弥勒学习《瑜伽师地论》,从此专门研究唯识思想,并劝导其弟世亲也放弃小乘,改信大乘。兄弟俩共同弘扬弥勒的学说,同时成为唯识理论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4.
韩立鹤 《商》2013,(8):201-201,184
大乘佛教区别于小乘佛教的根本问题在于菩提心。作为大乘佛教来说,解脱的根本在于是否具有殊胜的菩提心。净土宗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之一,即净土宗也是大乘的宗派之一。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净土法门的修学也必定少不了菩提心的阐释和修学。然而从古至今,净土法门的菩提心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甚至于修学净土法门是否要具备菩提心,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试从对菩提心的阐释和对净土法门的分析这两方面,来对净土法门的菩提心做一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大乘禅     
华方田 《三联竞争力》2009,92(11):78-78
大乘禅即大乘佛教的弹法。大乘禅是在小乘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乘禅的许多内容和方法都为大乘禅所继承和发挥。与小乘禅法相比,大乘禅的范围更加扩大,内容愈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宗密在《弹源诸诠集都序》中说:“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  相似文献   

6.
白宗军  李靖 《商》2013,(24):345-345
“本体”是哲学所探讨的最高范畴,是宇宙现象的最高存在。佛教作为一个世界性宗教,其“本体论”是其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它贯穿于一切佛教学说,特别是大乘佛教理论之中。本文主要从大乘佛教空宗之天台宗和禅宗的理论来论述佛教的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华方田 《三联竞争力》2006,58(12):72-72
佛教因主张“万法皆空”而又被称作“空门”。在般若系经典的基础上产生的大乘中观学派及中国佛教三论宗等,更被视为“空门”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供销商情》2006,(7):46-46
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隋唐时期则已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9.
国外·艺闻     
《中国拍卖》2014,(5):3-3
4月7日,“消失的王国:东南亚早期印度佛教雕塑”媒体预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是有史以来举办的第一场展览共展出超过160件雕塑作品。这些展品中不仅有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国提供的佛教文物雕塑,更有从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借贷而来的珍藏宗教珍品。  相似文献   

10.
天、天下与大千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佛教里,“天”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空。“天”是梵文Devr的意译,音译“提婆”。主要有二必一是指五趣之一、六道之一和十界之一的“天界”、“天道”、“天趣”。天是欲界中在人之上的生类,指“天神”、“梵天”、“天众”(复数)、“天部”(复数)等。二是指这些生类生活的环境,包括欲界六天、色界十七天或十八天,无色界四天,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佛教诸天。  相似文献   

11.
般若与人生     
《大智度论》卷一百曰:“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作为诸佛之母,可以说是一切佛教经典的根本。不了解般若,就无从了解一切大乘经典。那么,般若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传说这四座山分别是佛教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收文化渊源,同时它们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名刹处处留经典这是一幅巨幅的书法作品,内容是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作品全文气势恢宏,刚劲雄浑,力透纸背。五千多字,一气呵成,字字珠玑,形如印刷。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方丈室里,正在展示着这幅《金刚经》、《金刚经》是佛收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桕、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冠英 《商》2013,(9Z):209-209
五台山佛教是人类智慧与自然景观共同作用下的一朵奇葩,也是三晋文化的一个奇迹。与印度灵鹫山相似的灵山圣境,融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于一炉,同时也是青黄二庙的聚集地,是中国佛教首府,也是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本文主要介绍各国僧人至五台山,在五台山的活动和贡献,展现五台山与中外交流的全部史实,体现了五台山佛教是东亚佛教思想的领头军,不仅体现了佛教发展的历程,而且凸显了五台山寺院建筑的特色,它既是史学、科学、佛学的科学文化博物馆,也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各宗派之间以及中外之间交流合作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烦恼即菩提     
烦恼与菩提本来是正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传统佛教认为,只有灭除烦恼,才能证得菩提。但自从《般若经》、《维摩诘经》等大乘佛教经典开始,强调世间与出世间、生死与涅粲、色与空、众生与佛的相即不二,认为这些表面上正相对立的概念,实际上都是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烦恼”与“菩提”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小乘禅     
《三联竞争力》2009,92(11):79-79
佛教中的“禅”,种类繁多,可以大分为小乘禅与大乘禅两大类。小乘禅即小乘佛教的弹,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内容和行法。小乘禅又分为许多种类,如四禅、四无量、四空定、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其中又有世间禅和出世禅等不同的划分。概而言之,小乘禅最有代表性的是四禅、八定和九次第定。  相似文献   

16.
戏说"上帝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六世纪,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派生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主张“救度一切众生”。于公元一世纪(东汉初)传入中国。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的耶稣创立基督教,后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主张“忍受苦难,安于现状”。从元代起传入中国。耶稣并非真有其人,是《圣经》杜撰的神,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世上万物和人类是上帝用泥巴捏的。1999年第10期价格与市场☆PRICEANDMARKET公元六世纪,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服从”,教徒称为“穆斯林…  相似文献   

17.
晓清 《中国拍卖》2009,(Z1):114-117
"像教"中国壁画留芳大乘佛教历来被中国人称作"像教"。这是因为,在佛教东渐的两千余年漫长岁月里,佛教紧紧围绕并且牢牢抓住了中国人崇拜图腾、以物寄情这一基本审美特点,在形象思维、以像促教方面做足了功夫。在佛像、佛画的制作上,佛教一般不惜成本,不惜时间,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往往一搞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最终,佛教在中国赢得了"像教"的美誉。从古自今,众多佛教壁画精品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敦煌石窟壁画自不必说,历经1500余年不间断的绘制,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掌握最早的证据显示,公元876年,"0"出现在印度瓜廖尔一块石碑上,这个0正表示的是数字零。在1881年今巴基斯坦西北地区发现的"巴克沙利手稿",更证明早在公元前2世纪到3世纪,印度就出现了10个完整的十进制数码,用点●表示0。0诞生在古代印度,其起源自然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砚旭 《商》2013,(22):352-352
因明,有人称为“东方伦理学”,派出印度,后来传到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西藏学者称为量论。由印度中世纪逻辑之父陈那以《集量论》为根本论典,量论体系得以确定。后自1900年之后,现代量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西方学者对印度学、佛学、梵文学一直在不断努力,佛教量论知识论在国际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不丹,传说中最后的香格里拉,一片虔诚的大乘佛教净土。游历不丹,纯净的感觉一时无法形容,层峦叠嶂的山川、峰回路转的山路、幽深宁静的峡谷、欢畅流淌的涧溪、金光镶嵌的白塔、虔诚神秘的佛徒、纯朴善良的民风,一切无不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