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力发展精确农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精确农业发展概述  以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 ,就农业领域而言 ,农业原有技术生产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先进农业技术体系———精确农业 ,正将世界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 ,它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系统的发展 ,引发农业科技革命 ,是 2 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精确农业是指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 ,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 ,其技术支持主要是3S(GPS ,全…  相似文献   

2.
美国农业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技术变化迅速。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日趋增强的竞争压力、有限的单产潜力和人们对环境的担忧,促使农民不断追求和应用新的技术发明。以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应运而生。精确农业基本定义精确农业的基本定义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农业投入和生产方法的管理。美国国会将精确农业定义为:“一种综合型信息和基于生产的耕作系统,能够在尽量减少对野生动植物和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提高特定地点的整体农业生产的长远效率的获利能力”。精确农业利用信息技术,根据作物需求准确控制农业投入(例如种子、肥料…  相似文献   

3.
精确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西方精确农业研究及实践的主要及其技术思想,比较了中国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与精确农业的异同点。提出农业生态工程研究及实践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亦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收精确农业有关原理及方法,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与实现以科学化为本质特征的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 ,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精确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面向 2 1世纪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农业生产形式 ,使农业生产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农业集约化水平较低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确农业发展之路 ,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精确灌溉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短缺是中国许多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测算 ,我国全年降水量约为 6 19万亿立方米 ,但其中约5 5 %消耗于陆面蒸…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精确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精确农业的内涵和特点,介绍了国外在“3S”应用基础上精确农业的发展趋势,我国“3S”系统及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精确农业研究和实践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农业在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阶段后 ,现已进入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在 80年代就开始应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于农业领域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 993年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GRS)转为民用后 ,使这三项技术构成了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 ,故将“3S技术”称为“精确农业”。也简称为“3S农业”。一、精确农业的涵义和发展精确农业 (precisionagriculture) ,就是使用“3S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使传统的粗放生产变为精细农作 ,可以提高水、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 ,以最经济的投入 ,获得最佳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靠信息化发展精确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信息化代表着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要求。美国农业信息化起步早,信息化设施完善、职能化和个性化服务质量高、组织化程度高。农业信息化,推动了美国精确农业的发展。仅占全美人口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3亿多美国人,而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重要原因是农业信息化水平世界领先,庞大的市场信息网络,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严格的组织化与法制化管理制度,为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市场信息服务奠定基础。美国政府每年用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  相似文献   

8.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一种农业发展战略,是信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试验精确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探讨我国精确农业的管理机制与决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我国洪水预报方法的发展状况,根据洪水形成的特点和影响其运动的因子,结合3S技术的特点,阐述了3S技术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实例应用,将3S技术与传统的洪水预报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了3S技术在洪水预报中应用的优越性,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以精准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加速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发展精准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总结推广精准农业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模式,加速我国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方法]文章认为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和载体,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生产要素和技术支撑。精准农业是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现行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精准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通过梳理国内外精准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形成了1S、3S和5S等3个发展阶段的理论概括。[结果](1)精准农业从技术上保障了农作物生长需求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及时、定位、平衡,构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现代农业方式相比,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排放,是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农业遥感等3S空间信息技术是农业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是获取农业数据这个关键生产要素的基本路径,是数字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3)精准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数字农业发展的实现路径,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结论]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形成了空间基础设施、农业空间数据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有利条件,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数字农业发展必然性的规律性认识,加强精准农业示范应用,加快构建数字农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大量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家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该文紧紧围绕循环农业所倡导的"4R"原则,提出了以农田循环为基础,链接农户循环,铸造农村循环,构建农田—农户—农村"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的空间尺度;循环农业的组织形式应以政府为主体,拉动农户,联动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黄淮海区域未来5~10年循环农业的发展应以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秸秆菌业循环利用生产和秸秆养畜循环利用生产等为主导模式,并研发创新相应的接口技术,以期建立黄淮海区域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增长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选取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BM_GML指数分别测算了数字农业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 (1)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在非粮食主产区大于粮食主产区。(2)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用于农业绿色增长。(3)淘宝村集聚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绿色增长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正U型”关系。结论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农业绿色增长实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政府参与循环农业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对湖北省两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市)的实地调研,对政府参与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市场失灵"和循环农业的经济特性是政府参与循环农业的根源所在。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围绕循环农业的发展,分别从规划、立法和政策引导、项目推进、环境监管等方面着力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与此同时,政府在循环农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如政策和法制体系仍然有待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建立等。鉴于此,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循环农业公共物品的供给、建立地方党政领导主抓循环农业发展责任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现状和专业化优势,是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格局的基础和关键。[方法]文章采用区位商法,基于2011—2018年京津冀三地农业相关数据,计算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区位商,并对其专业化生产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在农林牧渔业及其内部产业方面,河北具有专业化生产优势,而北京和天津都不具有; 在农副食品加工业方面,天津和河北具有专业化生产优势,北京不具有; 在休闲农业方面,北京和天津具有专业化生产优势,但2015年之后北京的优势已丧失,2016年之后河北开始具有专业化优势; 在农林牧渔服务业方面,河北具有较强的专业化生产优势,北京和天津不具有专业化优势。从三地自身产业比较,北京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产业是林业; 天津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产业是渔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 目前河北农业一、二、三产业均具备专业化生产优势,且部分产业优势明显。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其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区位商均小于1,不具有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域内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结论]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弥补竞争力与驱动力同时对某一区域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不足,以期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构建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的重要值,据此权衡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及驱动因素。[结果]竞争力分析表明:经营管理水平>产业规模>可持续性>农业旅游资源,是构成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体因素;驱动力分析表明:居民旅游需求>经济利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土地流转,是构成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驱动力的主要因素。[结论]虽然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较好,但集群竞争优势不明显,潜力空间巨大;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内部驱动力高于外部驱动力,但旅游需求、社会经济水平等外部因素仍然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多样化及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涉面广、带动性强,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发展层次具有重要作用,对休闲农业进行评价,探讨其发展潜力,以期为区域休闲农业及区域协调发展指明方向。[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对其休闲农业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社会支撑能力、休闲农业需求增长力、参观价值、文化价值及土壤质量在各主成分中载荷较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此外,长株潭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数从2007年的0.048 2增加到2016年的2.541 1,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在发展潜力指数的基础上,未来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定会继续稳定向前发展。在优势休闲农业资源的基础,协调全面发展休闲农业,保障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农强国思想的重要论断,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要求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方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时代命题,通过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农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教训、现实矛盾、中外经验以及强国要求等战略思想,系统分析了战略判断、战略重点、战略评估等战略要素。[结果]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粮食必须强,粮食强农民收入必须高,农民收入高必须以逐步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为保障。[结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抓好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加速农业发展方式向精准农业方式以及数字农业经济体系转变,加快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当前要做好5方面工作:做好"两区"划建管工作,让各地政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种粮的规模效益;以五大振兴和"七个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总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向数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绿色兴农和质量兴农水平;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同样,现代农业也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本文在诸多专家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各时期的政策背景农业生产形势,结合《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 ~2015年)》提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等几大现代农业发展量化指标,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经济复苏阶段、高速起步阶段、波动上升阶段、整顿调整阶段和全面提升阶段,并概括描述了每一阶段的主要特征.通过对现代农业的历程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的不协调状态的4种表现,即粮食连年增产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不协调、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增长速度不协调、农业GDP在国家整个GDP中的比重与国家用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比重不协调、农业科技进步率的连年提高与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下降不协调.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该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选取山西省1980~2010年农业经济和财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GDP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农支出对山西农业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635,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看,各项支出对农业GDP的作用差异显著,说明财政支农支出构成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促进山西农业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