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敏 《上海经济》2006,(9):68-69
2006年8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称《规定》),并专门在第五章中明确表示了商务部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拥有反垄断审查权。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起,全球出现新一轮企业并购浪潮。许多海外华商藉此展开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这为中国企业如何更好运用华人资本取得双赢提供了重要启迪。本文以打造著名“中策现象”的黄鸿年为例,对海外华商并购中国企业的经营行为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3.
李娅  孙占吉 《产权导刊》2006,(10):51-53
中国企业到美国并购,是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并购是柄双刃剑,“好吃未必好消化”。并购谁、怎样并购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中国企业心中没数。并购首先要考虑如何分散和化解风险,先买保险再开车。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不但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需要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潮下,为了扩大经营、降低成本、占领市场、从而实现最大利润,各国企业不断地掀起并购的浪潮。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领先优势的能力。并购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深远的意义,也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面对入世的挑战。但据有关资料统计,并购作为企业向外扩张的重要形式,成功的比例不超过50%,并购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忽略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夏芳 《浙江工商》2009,(7):29-29
近些年来,中国本土企业并购大戏频频,各行业的并购活跃度都大大增加,海外并购市场中也常现中国企业身影。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并购整合更是成为政府和企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隋敏  赵学强 《山东经济》2005,21(4):45-48
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迅速走进国际市场,获取较大的经济贸易利益。但是跨国并购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因而跨国并购成功率并不高。从识别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入手,提出了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规避措施,这对跨国企业并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并购作为企业进入新市场后快速扩张的手段之一,无论是在中国企业之间,中外企业之间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并购仍旧是一个较新的名词,对如何开展并购活动,中国企业仍在摸索着前行。而外国企业的经验积累及其成功的运作模式值得众多面临着并购的企业关注和借鉴。本文将从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成功并购一家中国企业的案例着手,与大家分享其在并购前期(即并购协议达成之前)阶段,如何有规划地在  相似文献   

8.
李春林 《中国经贸》2013,(10):22-22
近几年,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国外技术与资源,以及消化我国不断上升的外汇储备。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外国法律、法规的限制;缺乏专业人才;融资困难;并购后整合不理想;以及我国国内对企业海外并购还没有系统的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等。最后,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00~2020年CEPII-BACI数据库中的双边贸易数据和各国GDP数据,构建了220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网络地位指标并与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进行匹配,分析中国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并购成功率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贸易网络地位通过提升中国金融地位、建立合法性以及缩短制度距离促进其对跨国并购成功的影响。文章的贡献在于言明了跨国并购等金融投资活动的开展需要符合产品市场的客观条件,从而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可以加快中国迈入投资强国行列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论重组并购后的企业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山东经济》2004,20(4):78-80
我国在即将迎来的新一轮并购浪潮中,国有企业重组并购活动会更多,规模会更大,接踵而来的是发生并购行为以后的企业整合。本文针对中国企业并购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怎样进行产业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企业文化的整合,这是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编辑指引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精彩纷呈。一方面,并购案例与交易总额创出新高,外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频频出手;另一方面,中国并购市场逐步得到了规范,出台并施行了一系列与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主要对上市公司及外资并购进行了规范,尤其是9月8日开始正式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的审查更加严格,必将对以后外资并购国内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是收购企业价值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收购企业会承担更大的代理风险?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发生于2001-2005年共301家收购企业在并购前后企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对并购活动中经理人代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凡是容易引发代理问题的收购企业在并购前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较高的自由现金流量、大型的企业规模以及国有控股的企业性质。而在并购前企业高的负债水平、经理人对本企业的高持股比例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减少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从而提高并购后企业的价值。本文为企业外部投资者监督、控制经理人不合理的并购决策,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大并购时代。就在中国企业苦苦为国际化生存而求索的时候,跨国资本对中国的行业整合一刻未有停息。这是经济全球化时期的中国的必然特征。2004年无疑强化了这一特征,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并购市场的亮点,各种行业的并购风起云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资的并购更加注重产业链与产品链之间的整合.产业深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企业并购潮正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当然不可能置身于事外。有专家预言中国企业并购潮即将来临。但是.在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着许多陷阱和不规范之处.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后的管理组织整合□黄建成王从伟短短的十年之内,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两次企业并购浪潮,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搞好企业并购成了我国经济中的热门话题。在理论界和实践中热衷于研究企业并购的战略和策略的同时,却忽视了并购后的整合。而不少企业并购因事后整...  相似文献   

16.
张亦梅 《浙江经济》2003,(18):54-55
如今,并购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因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博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外企的目光,跨国并购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有利于打破国内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瓶颈,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国内企业往往也想凭借外资并购来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情况、总体评估和政策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过去几年里无论是交易件数还是交易金额都连年大幅攀升。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对资源矿产类企业的并购,而民营企业则集中在对拥有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的并购。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对中小企业并购和进口替代性并购,整合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对巨大企业并购和出口导向型并购,整合成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有关部门对海外并购实行核准制度,不利于海外并购的开展和中国企业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发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就给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遏。许多企业都借此机会通过对海外企业的并购实现了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第一步。但是。海外并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许多中国企业在没有国际并购的经验的情况下就贸然行动.不了解国家政策就轻举妄动.缺乏对于市场的评估就采取行动,这无疑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了不可忽视的隐患,也导致了许多并购并不能实现当初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是一个发展机会,甚至是一条追赶整车企业发展步伐的捷径,同时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怎样抓住机会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怎样规避风险?“罗斯事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什么样的启示?业内一些人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芦议值得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重视。两年时间,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能从组蝇到形成52亿美元的销售额,似乎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30 年是中国企业迅速成长的30 年,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更是以跨国并购走向了世界500 强,未来30 年的中国更加期待着成长出一批真正的伟大的世界级的企业。而这次全球性金融风暴似乎为这个愿景创造了机会,“海外抄底”的言论不断地刺激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神经,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欲望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可如此强烈的海外并购欲望对中国企业是喜,是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