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IT行业IPO分析IPO市场规模2009年IT行业全国共计16家企业实现IPO,总计融资金额8.4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金额5288万美元。其中,12家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为6.29亿美元,平均融资金额5239万美元;另有4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成功实现IPO,融资金额为2.17亿美元(见表2.1.1-1)。  相似文献   

2.
何杨 《民营视界》2007,(2):28-29
近年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境外上市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到香港、纽约、伦敦等资本市场,通过境外IPO(首次公开募集)、红筹股、买壳上市、造壳上市等方式实现境外融资。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境外非国有企业有125家,到2006年3月,国内已有27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红筹股方式实现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3.
周冠年  孙寅 《中国经贸》2010,(22):114-116
2009年6月IPO重启,随之出现一系列“IPO乱象”,其中“创投”业界的暴富神话在国内市场愈演愈烈,新股发行高PE的原因引人深思。本文以IPO重启以来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上市的193家(截止到2010年6月28日)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其以一定标准区分为创投企业和非创投企业,相对于非创投企业,创投入股企业的新股发行PE水平更高,即创投对于抬高新股PE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创新性地把“创投”因素纳入对新股发行高PE原因的思考,深刻分析了中国具有特殊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的这类愈演愈烈的IPO乱象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4.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IPO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IPO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文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宋飞  万君 《新疆财经》2015,(2):23-31
本文以2007年至2010年IPO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经验研究的方法发现:IPO审计质量低下是企业上市后业绩变脸的诱因;保荐机构注重执业声誉有利于IPO审计质量的提高。为改变企业上市后变脸这一资本市场怪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本文提出IPO财务检查应制度化与常态化;建立健全保荐机构诚信体系;加强保荐机构执业和IPO项目质量检查。  相似文献   

6.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 IPO 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 IPO 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丈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回首2010,虽然中国A股成为了全球股市表现倒数的市场之一(上证综指全年累计下跌14.31%),但也没有阻挡企业上市的热情。无论从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宗数还是IPO募集资金额来看,2010年中国股市成为全球最给力的IPO市场是当之无愧。从IPO宗数来看,A股以347宗IPO(主板26家、中小板204家、创业板117家)雄冠全球,融资规模接近5000亿元(占全球IPO市场规模近4成),  相似文献   

8.
2012年二季度,PE机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跌至3.5倍,创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为7倍,仅一年时间,PE机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就下跌了一半。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景气致使PE机构退出渠道收窄是回报率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疲软影响,境内外资本市场遭遇"寒流"。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IPO数量及规模持续低位徘徊,仅有72家中国企业在全球各资本市场完成IPO,合计融资532.4亿元。相比于2011年二季度107家企业IPO完成融资1171.2亿元,无论在数量还是融资规模方面都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9.
并购驱动IPO理论有两类——市场反馈假说和融资假说,但这些理论大都用于国外上市公司的研究.本文采用1993-2005年IPO的数据和1998-2010年并购的数据,运用logit模型验证市场反馈假说和融资假说是否适用于我国上市企业.结果表明,市场反馈假说和融资假说在我国都是成立的,价值突变越大,IPO成本越高,IPO后5年内进行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而对于IPO后5年内进行并购的公司来说,IPO筹集的资金越多,IPO后在股票市场再融资的金额越多,现金并购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后,一方面我们的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的严峻局面,但同时也给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现阶段,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建厂、开展跨国经营是实现对外放从“以市场换技术换资金”到“以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据外经贸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有6000多家经过批准的企业在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80亿美元,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2002年上半年,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协  相似文献   

11.
近来投资界流行一句话:站对了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但是当万洲国际站在港交所门槛,头顶着29家投行保驾护航,拟筹资60亿美元,或成为香港201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IPO等光环……却依然没有让这家号称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原名为“双汇国际”)一飞冲天,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     
《中国高新区》2010,(3):7-7
苏州高新区:一年新建7家境外企业 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给跨国经营带来的机遇,高新区企业“走出去”身影日益活跃,组织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与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09年全区共新建7家境外企业,2家境外企业增资,中方协议出资额近15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收官,投行排座次又一次上演。 毫无疑问,中国A股市场年中重启IPO、开闸创业板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IPO成为全球投行业务中的重头戏。仅A股2009年的IPO融资金额已达2022亿元,另一个中国企业IPO的主要市场——香港联交所,则成为2009年全球IPO融资最多的市场,IPO融资额超过2424亿港元。  相似文献   

14.
宋云婷 《中国经贸》2013,(14):100-100
自去年9月份来,A股市场步步进入熊市,11月份开始新股发行工作基本上处于暂停状态,从2012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约8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IPO重启呼之欲出。就在3月份以来,IPO重启的传言令股市的震荡足以见IPO堰塞湖的重压之大,几乎每一次风传“IPO将重启”就会引起股市大跌,在IPO暂停数月之久的现在,何时重启将直接主导市场走势。以下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关注IPO重启,分别是IPO暂停后的影响,IP0重启的现状以及IPO传言震慑股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IPO收紧之后     
<正>“这两个月,IPO项目撤单有点多,更多还是在落实监管的窗口指导。”10月初,券商人士黄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认为IPO项目撤单从长远看不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7月24日至25日,中国证监会在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一个月后,证监会专门就IPO一事向市场表明监管态度。8月27日,证监会称,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  相似文献   

16.
《产权导刊》2011,(8):1-1
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1.5万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在央企“大踏步”前行过程中,境外资产风险也开始日渐凸显,大多数央企的境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都存在隐忧.央企境外资产流失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酒企业提出,在低端市场,一瓶黄酒应该卖三瓶啤酒的价钱;在高端市场,三瓶黄酒应该卖到一瓶茅台酒的价钱。去年底,湖南胜景山河IPO涉嫌造假一事使民众对于黄酒市场的关注度升温。在新闻事件背后,黄酒具有的提价空间受到投资者追捧。2010年,  相似文献   

18.
赵雷 《首都经济》2008,(5):40-40
针对日前市场上盛传房地产企业IPO和再融资的审核工作已经停止.在“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态势报告会”上,中国证监会发行部三处负责人发表演讲时否认了这一说法,“房地产企业,目前已经不存在暂停上市审核的情况,也应当不会再出现限制房地产企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10,(24):44-44
中国企业登陆全球资本市场持续活跃,过去一年,单季度IPO数量皆超过100起,远超2008年同期水平。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活跃,也令从事IPO承销的国内投行获得丰厚回报。  相似文献   

20.
梁伟沛 《新财经》2005,(7):26-27
今年以来,全球IPO市场表现黯淡,整个亚洲市场交易量已经枯竭;而在香港,6月份就有四家大型中国企业完成上市的筹备工作,总集资金额高达500亿港元,就连参与其中某新股发行的一位券商人士此前也承认,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美国股市的监管制度过分严苛,这次上市的四家公司都没有在纽约挂牌,在目前全球IPO市场疲弱的情况之下,单靠香港能否容纳这“四大天王”,的确耐人寻味。再者,今年底和明年初,“巨无霸”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要进行IPO,本月的集资效果如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