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风险投资IPO退出市场结构均衡是该市场资源最优配置的必要条件。目前,IPO退出市场存在基础市场建构不完善,创业企业供给与投资者资本需求数量结构失衡,交易制度非效率以及IPO退出的境内外空间结构失衡等若干问题。为促进IPO退出市场有效发展,需要完善境内IPO退出发行准入制度和IPO退出交易制度,并进而构建纵横统一的IPO退出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梁伟沛 《新财经》2005,(7):26-27
今年以来,全球IPO市场表现黯淡,整个亚洲市场交易量已经枯竭;而在香港,6月份就有四家大型中国企业完成上市的筹备工作,总集资金额高达500亿港元,就连参与其中某新股发行的一位券商人士此前也承认,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美国股市的监管制度过分严苛,这次上市的四家公司都没有在纽约挂牌,在目前全球IPO市场疲弱的情况之下,单靠香港能否容纳这“四大天王”,的确耐人寻味。再者,今年底和明年初,“巨无霸”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要进行IPO,本月的集资效果如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似乎掀起了“全民PE”的热潮。很多投资人眼花缭乱,禁不住大千怏上的诱惑,改变了坚持多年的投资策略和方向。许多曾经专注于早期项目投资的机构都在加大力度选择PRE—IPO(上市前)项目,或者竭尽全力去追求市场的投资热点。这种随波逐流的做法能否给投资机构带来长远的回报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2009年收官,投行排座次又一次上演。 毫无疑问,中国A股市场年中重启IPO、开闸创业板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IPO成为全球投行业务中的重头戏。仅A股2009年的IPO融资金额已达2022亿元,另一个中国企业IPO的主要市场——香港联交所,则成为2009年全球IPO融资最多的市场,IPO融资额超过2424亿港元。  相似文献   

5.
2009年的IPO市场颇为吊诡。金融危机和各国经济刺激措施两股力量相互对冲,导致全球IPO先缩后涨。尤其是下半年,伴随着人为努力,工业生产及消费活动显著增加,资本市场股指上行,IPO数量和融资额明显增加。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表现尤为抢眼,新股密集发行,成为当年全球IPO市场的明星。  相似文献   

6.
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市场,抑价程度高低不同,近几十年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成熟市场IPO抑价程度较低,而新兴市场IPO抑价程度较高。我国IPO抑价现象,自股市建立之初至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前一直存在,而且抑价程度相当高,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也高于其它新兴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改,  相似文献   

7.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不断受到IPO重启消息刺激,如证监会对保荐人办法进行修改、《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再如市场盛传光大证券将成为IPO重启第一单,截至发稿时,上证综指依然在2600点之上“屹立”。  相似文献   

8.
刘双凤 《中国经贸》2013,(16):125-127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从2009年10月开板以来,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承担着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任务,而且还是海内外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投资对象。但是,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IPO定价问题一直颇具争议,其各月的IPO抑价率有着较大的波动,整体水平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板市场的健康正常发展。为此,必须对创业板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相关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创业板IPO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保荐代表人签字直接影响企业能否顺利进行IPO。他们因此能获得高达几十万元的签字费。高额利益和处罚机制的漏洞,让保荐代表人潇洒地签字。此次IPO开闸,“签字机器”的日子已经过去,保荐代表人每一个签字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都远超以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10,(24):44-44
中国企业登陆全球资本市场持续活跃,过去一年,单季度IPO数量皆超过100起,远超2008年同期水平。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活跃,也令从事IPO承销的国内投行获得丰厚回报。  相似文献   

11.
李亦 《沪港经济》2012,(12):34-35
过去三年,香港IPO稳居全球第一,包括中国大陆最大的银行以及全球奢侈品行业的顶级制造商等公司,均选择了在港上市。不过,今年香港IPO市场显得冷冷清清,市场的糟糕表现也让投行头痛不已。  相似文献   

12.
郭莉 《首都经济》2012,(10):47-48
俏江南的资本之路一直都比较坎坷,在当前更是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无论在香港联交所IPO能否成功,俏江南的前路都面临着重重阻碍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14,(1):22-23
从全球范围看:2013年IPO(首次公开发行)活动宗数和融资总额比2012年都有所增加。2013年,IPO宗数只增加了3%,但融资总额则大升27%。IPO融资总额大幅上升主要由于2013年有34宗超大宗交易(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而2012年则只有18宗。巴西BBSeguridadeParticipacoes SA,通过IPO融资57亿美元,成为2013年最大宗的IPO。 与2012年比较,2013年较多交易的定价高于原来定价范围,说明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按市值计算,全球IPO融资额以美国最高,大中华区次之,预计2014年会延续2013年的强劲势头,全球IPO会增多。 2013年,按融资总额计算,香港联合交易所位列全球第二,共有96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1620亿港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60%和80%,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和下半年中国内地经济的企稳是IPO市场回暖的主要原因。A股市场自2012年11月开始新股发行暂停,因而2013年没有一家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另外,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开始解冻。  相似文献   

14.
《首都经济》2007,(5):7-7
去年以来,在银行上市的带动下,内地和香港的IPO谱写了新的记录,达到世界的第一位。摩根大通近日预测认为,今年这一趋势将得到延续,预计内地和香港IPO及二级市场的发售总额将超过800亿美元。而上海和深圳IPO加上二级市场发售融资的总额,将超出香港两倍。  相似文献   

15.
周洁心 《中国经贸》2014,(13):79-80
在创业板正式上市的一段时间,IPO高抑价是普遍现象。但2010年5月后,我国创业板市场新股IPO首日跌破发行价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股票市场对资金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但接连的破发并不是解决我国创业板市场前期普遍高抑价的有效方法。 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率从超高到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指出了创业板应担当起改革试点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不同手段进行融资 虽然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两个月的IPO真空期,但最近越来越多的迹象透露IPO离重新开闸不会太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现有研究理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可能影响IPO抑价的3个解释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IPO抑价率较高的结论,分析了导致IPO抑价率较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完善IPO发行的市场化机制;第二,倡导健康的价值投资,培养理性的市场投资者;最后,坚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8.
邓小钊 《魅力中国》2010,(26):39-40
在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上,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的现象是最突出的,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极,我国创业板IPO抑价有其独特的原因。本文选取创业板已经上市的80支股票作为样本,对影响其IPO抑价的因素及其对抑价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实际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中签率,首日换手率,发行前净资产利润率等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抑价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IPO抑价理性回归,促进创业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外IPO市场持续回暖以及境内创业板的开启,创投、私募股权投资、金融机构支持的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明显增加。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才能做好IPO,如何才能获得投资人、承销商及审批机构的青睐,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他们从不同角度给急于IPO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