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不按程序防疫一般1日龄时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3~4日龄时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7-10日龄时接种法氏囊疫苗,10~15日龄时接种鸡新城疫疫苗,20~25日龄时法氏囊疫苗二免,30~40日龄,鸡痘首免,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免,70~90日龄,鸡新城疫三免。搞规模饲养的肉用鸡饲养户,一般都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接种免疫,但散养户的免疫工作却普遍做不到位,均选择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且以新城疫为主,对于其它疫病则不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养兔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坚持自繁自养,引种时避免在疫区购买,引种后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并定期做好场地、笼具等的全场消毒,对饲养兔群做好兔瘟疫苗的注射。在饲养中发现有兔瘟病症时,要对全群兔进行疫苗注射,接种后1天内死亡占60%,2天死亡占30~35%,3天死亡占5~10%,接种4天以后几乎没有死亡发生。1.推荐兔瘟免疫方法为:断奶后的幼兔35~40日龄用兔瘟单联苗进行首免,每只颈部皮下注射2毫升,60~65日龄时采用二联苗,进行二次注射1~1.5毫升,以后每隔半年注射一次。  相似文献   

3.
一、不要过早注射:初生仔猪能够从母乳中获得预防猪瘟的母源抗体,此时注射猪瘟疫苗会干扰和破坏母源抗体。因此,在仔猪断奶前40~45日龄,当母源抗体开始消失时对仔猪注射猪瘟疫苗。 二、不要重复注射:猪瘟疫苗是通过引发抗体产生而获得免疫力,注射1次具有1年以上的免疫期,如果在短期内重复注射,其抗体就会与毒苗产生中和作用,使猪容易感染猪瘟。因此,每年只须注射1次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4.
<正>生猪重大动物疫病"三苗两针"同步注射法是指在对生猪进行免疫时,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猪瘟疫苗稀释液或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按1∶1∶1稀释混合后一次性注射到猪一侧耳根后颈部肌肉内,另外一侧同步注射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注射方法。疫苗选择猪口蹄疫疫苗要求使用合成肽疫苗,猪瘟疫苗要求使用脾淋苗,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猪瘟猪瘟又叫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该病。在该病的常发地区或受威胁地区,要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一次;仔猪于20~25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在非疫区。应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一次;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仔猪断奶后免疫一次。另外,可以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  相似文献   

6.
《农家之友》2004,(6):36-36
1、鸡新城疫接种:(1)鸡7~14日龄、25~28日龄时用克隆30疫苗滴鼻点眼,同时按每500只鸡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万单位,也可混合使用海达、海天、杀普平、兰星等。(2)鸡55~6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Ⅰ系与克隆Ⅰ系疫苗按1:1.5混合肌注。(3)鸡125日龄时,每只鸡用0.5毫升新支减三联苗、流感二联油苗肌注。(4)鸡306日龄时  相似文献   

7.
种鸭、蛋鸭免疫。雏鸭14~21日龄时,使用HS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初免。间隔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避开产蛋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肉鸭进行三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后检测抗体滴度发现,在肉鸭6日龄时进行首免,在21日龄时进行次免加强是最好的免疫程序,加强免疫后,肉鸭禽流感抗体滴度检测合格率达88%。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肉鸭进行三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后检测抗体滴度发现,在肉鸭6日龄时进行首免,在21日龄时进行次免加强是最好的免疫程序,加强免疫后,肉鸭禽流感抗体滴度检测合格率达88%。  相似文献   

10.
任秀芝 《农家之友》2013,(11):52-52
一、按进猪日龄,分批次做好免疫计划、限饲优饲计划、驱虫计划并予以实施。后备母猪配种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进行乙脑、细小病毒、猪瘟、口蹄疫等疫苗的注射。 二、日喂料2次。限饲优饲计划:母猪6月龄以前自由采食,7月龄适当限制,配种使用前一月或半个月优饲。限饲时喂料量控制在2千克以下,优饲时2.5千克以上或自由采食。 三、做好后备猪发情记录,并将该记录移交配种舍人员。母猪发情记录从6月龄时开始。仔细观察初次发情期,以便在第2~3次发情时及时配种,并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11.
养鸡场和养鸡户在使用疫苗进行鸡病免疫预防后又发生该病的现象称为“免疫失败”,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疫苗质量。疫苗本身毒力较强或毒力不稳定。疫苗保存方法不当或稀释后放置过久,导致疫苗失效。如鸡新城疫弱毒苗稀释后超过12小时,其效力大大降低。二、免疫方法。1、盲目接种,不分情况,不加选择,无的放矢的使用疫苗。2、选  相似文献   

12.
正不少养猪户有过这样的经历:猪打过疫苗后还发生猪疫苗免疫失败。那是因为疫苗免疫只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之一,不一定打了防疫针就不会发生疫病,同时还要做好饲养管理、消毒、规范引种等工作。一、打了疫苗发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母源抗体的干扰多数病毒性和部分细菌性烈性传染性猪病母猪免疫后,仔猪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同种疫苗的免  相似文献   

13.
《致富之友》2004,(4):33-33
1 猪瘟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接种一次。种母猪:于产前30d免疫接种一次:或春、秋季免疫两次。仔猪:20日龄和70日龄各免疫接种一次:或超前免疫。后备种  相似文献   

14.
<正>1发病情况某养鸡户饲养了2000只蛋用雏鸡,品种是海兰灰,1~5日龄,饮用0.01%的诺氟沙星水溶液,2次/d;7日龄用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联苗Ⅳ-120滴鼻,1.5头份;14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滴鼻,2头份;21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滴鼻,3头份;28日龄用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联苗Ⅳ-120滴鼻,3头份;30日龄鸡群出现甩鼻、咳嗽,以为是疫苗反应就随便喂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目前仍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主要靠猪瘟疫苗来预防。但有的猪虽然已经打过防疫针 ,但因忽视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而影响了免疫效果 ,仍然发病。现将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凡在年内注射过猪瘟单联苗的母猪 ,其所生的小猪 ,在生后8 -24天是第一次注射猪瘟疫苗的最佳适期 ,如果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其效果。另外 ,小猪断奶后即出生60 -75日龄间应再打一次防疫针 ,这样才能增强免疫力。二、保证疫苗质量。疫苗如果保管不妥会失效或降低效果。温度越高 ,贮藏时间越短。在10-25℃的条件下 ,疫苗仅能保存…  相似文献   

16.
在养鸡生产中,设计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免疫应答,避免“免疫空白期和免疫麻痹”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在设计免疫程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了解母源抗体水平,确定最佳首免日龄:二足根据本场或本地区的发病史调整原免疫程序;三是由于雏鸡的免疫机制不健全,产生的保护率一般不是很坚强,疫苗的选择要适当,疫苗毒力应按弱、较弱、中等毒力的顺序选用;四是要搞好强化免疫,提高免疫的覆盖面;五是要注意儿种疫苗免疫接种时的互不干扰,  相似文献   

17.
一、引种前后应注意的问题1.消毒。种公猪引进前5~7天,先把猪栏清扫并冲洗干净,待干燥后,喷2%烧碱或0.5%菌毒敌消毒液进行消毒。种公猪的运输车辆也要消毒。2.检疫。种公猪引进后,先要将其单独关养,隔离观察15~20天,证明无疫情后方可与原有猪群混养。3.免疫。通过正规渠道引进的种猪一般都已注射过常规疫苗,如猪瘟、付伤寒、防五苗等,但特殊疫苗要由畜主自己安排接种。如细小病毒苗在配种前一个  相似文献   

18.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一种重要工具 ,只有正确使用 ,才能达到抗御外来病原攻击的目的。要使用好疫苗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传染病 ,要掌握本地区或本单位及周围地区疫情和流行病的发生情况 ,提前使用相应的疫苗因为只有在畜禽处于健康状况下接种疫苗才能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因此 ,正在发病或不健康的畜禽在其完全康复前不应接种疫苗。二、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免疫程序由于畜禽的年龄 ,母源抗体水平和疫苗类型等不尽相同 ,使用疫苗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条件还应进行免疫监测) ,由兽医师制定免疫…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初,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农科养猪场一养殖户用猪多杀性巴氏杆菌E0630株活疫苗给猪进行免疫,因未按使用说明加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而是直接用生理盐水稀释,共给37头70~100日龄的猪进行肌肉注射免疫。次日下午,免疫后的猪出现发热、不吃食等症状,未免疫猪正常。第3天清晨有3头猪死亡,其它猪症状加重,其中8头猪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寄生虫对生猪的危害,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96~1997年在全区各县市推广了生猪模式化驱虫技术。1.统一驱虫模式。全面推行二次驱虫法,即在生猪全生育期,实施两次给药驱虫,第一次投药时间为50~70日龄,第二次为110~120日龄,主选药物为盐酸左使咪唑系列,辅以其他驱虫类药。第一次投药可从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一是投喂或注射驱虫药物。二是用左族咪唑注射液稀释猪瘟疫苗肌肉注射进行免疫驱虫。2.统一供应部分药品。为了确保驱虫药的质量和驱虫效果,使生猪驱虫工作走上更规范、更统一、更有效的轨道,全区实行统一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