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这是中国土地制度的第三次创新,是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民利用土地融资的前提,是新形势下缓解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民贷款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有效手段。2010年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农发行作为支持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地制度与农业经营模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结合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从农地流转这一特定的视角研究农地制度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后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弥补了农地小规模的不足、促进了农地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带来了农地流转形式的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必要的,通过农地流转带来土地的适度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四川银监局认真督促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指导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了新时期农民各类专业经济组织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构建出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三方受益利益共享的良性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民合作组织的金融支持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要通过政府的引导,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创新,增强其内部融资能力.同时,通过金融制度和组织创新,政府的财政、信贷、税收等政策的扶持,为农民合作组织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村“三大合作”,是解决“三农”问题,创新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基层“管理民主”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积极探索以“合作”为核心的农村经营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江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初步成就。农村合作经济是农民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持产权相对独立的前提下自愿组成的新型集体经济,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种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近年来,江西农民自发成立了6800余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产品营销能力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其中生猪、蔬菜、果品产业组织占到总数的六成左右,带动全省50余万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如今,江西80%左右的鲜活农产品(水稻除外)通过这些组织外销。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农地产权的市场化问题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的中心,但面临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的困境。笔者认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农民的土地情节,而是政府的农地流转抑制。流转抑制替代了农地产权市场的演化以及演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方式、定价机制、交易协调机制之间的适应性匹配。笔者认为,推动农地流转的关键是支持地方性的制度和创新,赋予农民自主交易权,尊重农地产权市场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应城市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14.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26%;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162家。土地经营由分散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应城市坚持保障土地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9.
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皖两省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比较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土地流转得以推行的前提条件。而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资本和人才是两个必备的基本要素。我国土地产权结构存在制度缺陷,但并非是限制土地流动的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资本与人才相对匮乏,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而这正是土地流转难以推行、农田大量抛荒的根本原因。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流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基层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自2007年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以来,虽然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合作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仍然滞后,主要原因既有农民自身因素。又有客观因素,特别是政府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因此,必须通过政府支持政策创新加快广东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农民利益保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其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近年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违背中央精神和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即农民没有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职能错位,暗箱操作,以各种借口强行收回农民承包地搞“反租倒包”;土地流转价格低,农民不能从中受益,租期过长;等等。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稳定的大事,当务之急是遵循“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确定农民地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对农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公司化运作,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费和土地流转期限,以促进土地使用权依法、健康、有序、合理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构建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发展规模小、层次低、管理松散等制约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等问题,因此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农业生产三要素分析,对以土地资源为纽带的股份合作组织模式及其运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农业经营体制的一项重要创新,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回顾总结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条件、与合作成员和其他组织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基础,要培育和壮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在经营主体多元发展的情况下,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成为当前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满足发展经济的合作需求,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形式。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6.
不管土地如何流转,家庭承包制的农村土地制度基石并不会改变,明确这一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会得到保证。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时常受到侵害,根本原因是农民的土地产权虽然趋于完善但还不明晰,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制度创新。为保障农民不因为土地流转而受到利益上的损害,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着法律的限制和现实的障碍,应放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主体、创新经营主体、规范流转程序,实现农民住宅及宅基地的有效流转.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既关系到土地供给的总体结构及其变化,也关系到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更关系到耕地保护与利用,从而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我国实行统一的、最严格的以保护耕地为基本出发点的土地管理制度,但各地由于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土地流转的形式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形成了包括转包、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置换、重组、兼并、股田等在内的土地流转模式。各种土地流转模式对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等方面均有其不同的效应。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需要不断创新,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制度创新,这种创新应以保护农民利益和保障粮食安全为基本宗旨。  相似文献   

19.
浙皖两省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比较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土地流转得以推行的前提条件.而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资本和人才是两个必备的基本要素.我国土地产权结构存在制度缺陷,但并非是限制土地流动的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资本与人才相对匮乏,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而这正是土地流转难以推行、农田大量抛荒的根本原因.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流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基层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乡镇机构改革的方向和出路是我国减免农业税后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制度创新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本文从我国乡镇机构改革中制度创新的必然性入手,简述了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在乡镇机构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由“官本”政府向“民本”政府转变,实现组织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农民创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政府由管理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乡镇机构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实现社保制度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