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滑坡,以致亏损面广,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弱,下岗、失业人员多,职工的工资不能及时、正常发放,医药费报销困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如何搞活企业,提脱困...  相似文献   

2.
3.
郝明 《辽宁经济》1997,(1):32-33
银行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的基本策略●郝明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则是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与否之关键所在。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诸多矛盾而陷入困境。为此,兼有调节国民经济活动之杠杆职能...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民的收入有了较高的增长,但近年来却出现了逆转的趋势。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年减少4.9、0.3、0.5和1.7个百分点,连续几年下降。虽然2001~2003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恢复性增长,但基础很不牢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与此同时,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间  相似文献   

9.
<正> 市场取向的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不仅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变革,而且引起了微观经济主体及其经营机制的巨大变化。"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已经由理论变为现实。由市场开始"倒推"的逆向思维方式,促使企业管理向以市场取向、市场适应的模式转变。一、由"企业——产品——市场"模式向"市场——企业——产品"模式的倒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其经营模式为"企业——产品——市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计划为依据,以生产为中心,即计划安排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企业生产什么,市场就卖什么。市场卖什么,人们就买什么。这是典型的短缺经济所形  相似文献   

10.
金志  张文博 《上海改革》1998,(11):33-34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有大约6.6万亿的存量资产,其中约有三分之二需要盘活、减亏、增效。未来三至五年,搞活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现阶段国企亏损、效益低下有多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体制不顺,资产不流动、难以优化配置使用。因此,需要通过体制改革、资产按市场法则流动、优化,使大量的国有存量资产进人资本市场周转流动、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1.
12.
建设银行成立伊始,就承担了管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任务。40年来,新中国的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都是由建行管理实施的,而在建行队伍中,专业支行(办事处)的功能,最能体现建行的专业特点。为了搞好国家的重点项目建设,建行采取了向一些重点工程派出办事机构的措施,项目建在哪里,银行就办到哪里,就地为建设单位服务,管理国家投资,监督项目进展,合理调度资金,为国家理财把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建行约有几百家专业行处,在他们手中,建成了一大批大型、特大型骨干企业,为国家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推进:中国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十五”国民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本文认为我国的现实选择应是:以完成工业化为根本,同进推动“两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以高科技改革传统产业,深化科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培育人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步入市场经济,过去那些靠行政命令兴产业、上产品、抓经济工作的做法已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9.
在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县级行如何扭转经营被动局面,是摆在各级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探索县级支行摆脱经营困境的新路子,工商银行河南省濮阳分行结合自身实际,于1996年11月在台前县支行进行了“两部一室”综合改革试点,走出了一条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机制改革新路子,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新的问题。一、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障碍产业结构调整 ,意味着经济资源在产业和部门之间的重新分配 ,实现产业间的合理比例关系。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一系列障碍 ,这些障碍既包括国内、国际因素 ,又包括政策性、体制性问题。1.产业结构失衡。中国几十年计划经济与传统发展战略的影响 ,目前我国存量资产规模很大 ,仅 1998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 5 .1万亿元 ,其中约5 0 %分布于亏损企业 ,呆滞和流失状况十分严重 ,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 ,基础产业发展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